彭聰+劉太嶺
摘 要:本設備可以機械化安裝回撤運輸機機頭、電機、減速機及運輸機中部槽等,替代了老的傳統(tǒng)安裝、拆除方法,減少了工人直接手工操作,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安全性,減少了作業(yè)人員數量,可提高勞動效率50%,使煤礦機械化程度又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機械化;安裝回撤;安全性;勞動效率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3.076
工作面設備安裝、回撤工作對于煤礦接續(xù)工作至關重要,由于綜采工作面設備重量較大,井下空間狹窄至使大型工程機械設備無法使用。多數煤礦企業(yè)井下綜采工作面安拆設備多數采用人工配合手拉葫蘆的方式來完成,給安拆工作帶來較大的困難、作業(yè)人員勞動強度大、安拆周期長、存在著一定安全隱患。如何實現工作面的機械化、高效、快速安拆將成為制約礦井的長遠發(fā)展關鍵問題。
1 雙臂機械手設計
1.1 雙臂機械手的設計理念
雙臂機械手主要是針對綜采工作面巷道狹窄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機械要本著尺寸小巧、動作靈活,功能全面的理念,根據井下的環(huán)境條件宜采用液壓方式控制,有防過載及無極調速的功能。
1.2 雙臂機械手回轉及支承計算
2 雙臂機械手工作原理
雙臂機械手主要由主臂、副臂、分旋轉座、主旋轉座、升降伸縮腿、行走輪、及其液壓系統(tǒng)組成。(見圖2)
機械手是利用液壓缸控制兩側伸縮臂進行安裝的設備,可以兩臂同時操作吊起板車上較重的設備,也可以分步起吊,安裝中部槽時抓手可抓起中部槽,節(jié)省時間,方便快捷,安全性高。該設備有4組可升降行走輪,支腿向外伸出后,伸出下部支腿接地,機械手機體升起,行走輪收回,使機械手機體下方可通過平板車,設備接頂,機械手整體固定后,通過操縱閥把機械手伸縮臂伸出,前面的起吊鉤掛在平板車上的工件上,主臂升降千斤定伸出,使起伸縮臂升起從而把工件吊起;然后,通過主旋轉座旋轉,把工件吊到組對位置,再通過分旋轉座的旋轉及起吊千斤頂的伸縮來使工件上下、左右位置調正,最終使工件安裝到一起。
根據現場實際工作要求,運輸機每4節(jié)中部槽裝一輛平板車內,我們考慮工作效率與安全采用雙臂同時作業(yè),每個伸縮臂可同時吊兩節(jié),實現一次性裝卸車防止二次裝卸車出現偏重造成翻車現象。它的每個單臂承載量是5T,雙臂同時配合作業(yè)就能解決大件起吊的問題和巷道狹小人工起吊繁瑣的問題。
3 項目效益分析
3.1 社會效益
(1)雙臂機械手的投入使用,替代了運輸機老的傳統(tǒng)安裝、拆除方法,減少了工人直接手工操作,解決了煤礦井下工人勞動強度大、安全條件差、效率低等因素,安全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時減少了作業(yè)人員數量,提高工效50%,使煤礦機械化程度又邁上一個新臺階。(2)雙臂機械手使用效果良好,運行穩(wěn)定可靠,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縮短了采場設備安裝、拆除周期,使安全生產有了可靠的技術保障。
3.2 經濟效益
經對比,人工安撤一個工作面需投入508人工,采用雙臂機械手僅需96人工按每年安撤8個工作面,則全年可節(jié)約資金約150萬元。
4 項目研究主要結論
(1)雙臂機械手在采煤工作面安撤的投入使用,替代了井下工作面運輸機、轉載機傳統(tǒng)安裝、拆除過程中工人直接手工操作方法,解決了煤礦工人勞動強度大、安全條件差、效率低等因素,提高勞動效率50%,使工作面安撤機械化程度又邁上一個新臺階。(2)經過采煤工作面安撤現場實際使用效果證實,該機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性能良好、運行穩(wěn)定全安可靠,特別適用于工作面三機設備安撤,有其一定的獨創(chuàng)性。
參考文獻:
[1]馬振福.液壓與氣動傳動[M].第二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01).
[2] 陳啟松.液壓傳動與控制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3]李天無.簡明機械工程設計手冊[M].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
[4]吳宗澤.機械設計實用手冊[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