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善遠,劉光明,彭瑞松
(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廣東 新興 527400)
大黃等5種常用炭藥炮制工藝的改進
林善遠,劉光明,彭瑞松
(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廣東 新興 527400)
以2015年版《中國藥典》炮制通則及《廣東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為依據(jù),用電熱烘烤法代替?zhèn)鹘y(tǒng)炒法,對炭藥的傳統(tǒng)炮制方法進行改良,優(yōu)選出制備炭藥的最佳炮制工藝,提高炭藥質量,克服傳統(tǒng)方法的不足,為炭藥進一步標準化研究提供參考。
炭藥;炮制工藝;電熱烘烤法;工藝改進
中藥制炭的主要目的是改變藥物的固有性能,增強收斂止血、固澀止瀉之功,緩和藥性,降低毒性[1]。我國最古醫(yī)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止血出者,燔發(fā),以安其病”的記載,該書收載貍皮、人發(fā)等動、植物炭藥十余種。炭類中藥的使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醫(yī)治療出血證的常用藥物。其傳統(tǒng)炮制方法有炒制和煅制兩種,炮制用具主要是炒鍋,依靠人工操作,憑個人經(jīng)驗判斷,可能影響炭藥成品質量及臨床療效。因此,以2015年版《中國藥典》炮制通則及《廣東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為依據(jù),對炭藥傳統(tǒng)炮制方法進行改良,用電熱烘烤法代替?zhèn)鹘y(tǒng)炒法,優(yōu)選出制備炭藥的最佳炮制工藝,量化炮制過程的溫度和時間,對提高炭藥成品質量有重要意義。
2015年版藥典炮制通則及《廣東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記載的炭藥最常用的炮制方法有清炒法、沙燙法、燜煅法3類。具體操作是:(1)清炒法,先將鐵鍋用武火燒燙后,再將分檔過的凈藥物投入鍋內,用武火或中火不斷翻炒至藥物表面呈焦黑色,內呈焦黃或焦褐色,微噴水,熄滅火星,取出,晾干。如大黃炭等[2]。(2)沙燙法:將潔凈的沙子置鐵鍋內,加熱炒至沙滑利時,投入凈藥材或飲片,用武火炒至發(fā)泡、鼓起,外表呈焦褐色時取出,篩去沙子及灰屑,攤涼。如炮姜炭、艾葉炭等。(3)燜煅法:將凈藥材置于鐵鍋內,上蓋一較小的鐵鍋,兩鍋連合處用鹽泥密封,蓋鍋上壓一重物,以防鍋內氣體膨脹而沖開蓋鍋,并在蓋鍋的鍋臍處放米少許,加熱煅至米呈焦黃色時,示煅制已透,熄火,待冷卻后取出。如槐花炭等[3]。
2.1 儀器、材料
箱形電阻爐,型號Sxz-4-10,佛山電爐廠制造;便攜式溫度計,WREU—892型,上海浦江電表廠生產(chǎn);BP211D型電子天平,德國Sartorius公司生產(chǎn);時鐘;大黃、茜草、蒲黃、蓮房等5種藥材的干燥飲片,均購自云浮市大參林連鎖藥房,經(jīng)廣東省新興中藥學校彭瑞松副主任中藥師鑒定為正品。
2.2 方法
(1)選取符合規(guī)格要求的干凈藥材飲片置恒溫箱干燥,100℃恒溫干燥10 min,放涼,根據(jù)藥材質地、大小,分別稱取20~50 g樣品,備用。
(2)選用箱形電阻爐(電熱烘烤法)制備炭藥,一種方法為每種藥材先按時間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溫度從低往高(220℃、250℃、280℃、300℃、350℃、380℃)進行試驗,如大黃藥材飲片時間為2 min,溫度依次為220℃、250℃、280℃、300℃、350℃、380℃);另一種方法是設定溫度不變,時間從短至長(2~16 min),間隔1 min進行試驗。透過電阻爐的玻璃觀察爐內藥材表面顏色變化,結合爐縫冒出的白煙及聞到的藥焦昧,判斷炭藥制備情況,當炭藥符合炮制標準時,切斷電源,記錄每藥各次所需的時間或溫度條件。
(3)待爐溫降至100℃,開爐取藥,觀察炭藥性狀、質量,稱炭量和計算出炭率,結果見表1。
(4)結合炭藥成品的性狀標準、出炭率,根據(jù)《中國藥典》《廣東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標準,優(yōu)選出符合該炭藥制備的最
表1 電熱烘烤法制備大黃等5種炭藥的性狀情況
佳工藝時間和溫度,結果見表2。
表2 電熱烘烤法制備大黃等5種炭藥最佳工藝時間和溫度
炭類中藥是中醫(yī)治療出血證常用的一類藥物,傳統(tǒng)炒炭法、沙燙法的最大優(yōu)點是可直觀炒制過程,靈活控制火候,但因手工操作,翻動藥物頻繁,飲片易破碎,灰屑較多,器具敞開,原藥氣味散失大。燜鍛法所用器具密封,熱能利用較好,藥物受熱均勻,存性好,但煅制時間不容易控制,經(jīng)常出現(xiàn)“太過”或“不及”等現(xiàn)象。由于傳統(tǒng)3種制炭方法所用武火、中火等火候無相應的溫度參考,完全依靠個人經(jīng)驗判斷,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炭藥成品質量及臨床療效[4]。
以2015年版《中國藥典》炮制通則及《廣東省中藥飲片炮制規(guī)范》為依據(jù),對炭藥的傳統(tǒng)炮制方法進行改良,用電熱烘烤法代替?zhèn)鹘y(tǒng)炒法,優(yōu)選出制備炭藥的最佳炮制工藝,提高炭藥飲片質量,克服傳統(tǒng)炮制方法的不足,規(guī)范制備炭藥的最佳時間、溫度,并為制定炭藥飲片質量標準提供依據(jù)。電熱烘烤法操作簡便,勞動強度低,對環(huán)境污染少,成品質量高,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炒炭方法,值得推廣應用[5]。
[1]張向陽,魏紅,韓建國.地榆炭烘法炮制工藝實驗研究[J].河北中醫(yī),2014,36(7):1065-1066.
[2]張向陽,魏紅,鄭海萍,等.地榆炭的研究進展[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4,7(2):158-159.
[3]王娜,張振凌,賈利利,等.中藥炮制工藝的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藥炮制分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
[4]孫立立,戴衍朋,周倩,等.對中藥炮制研究的一點思考[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藥炮制分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
[5]孟江,許舒婭,陳磊,等.干姜“炒炭存性”質量標準初探[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4):453-455.
G424.31
B
1671-1246(2017)01-0094-02
云浮市醫(yī)藥衛(wèi)生科研立項課題“新興縣中藥炮制傳統(tǒng)經(jīng)驗的繼承和發(fā)展研究”(2015B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