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杰
我今年86歲了,還能買菜做飯做家務,我家住在4層,我也能上下自如。但以前的我可不是這樣。
1985年我因患腦血栓、冠心病、多發(fā)性骨質增生等病癥而提前退休。雖經(jīng)過長時間的治療和調養(yǎng),并沒有使我的身體好轉。
1991年農歷四月初六早上,我忽然不會說話,手腳也不聽使喚,偏癱在床。醫(yī)院診斷為“腦出血和腦萎縮”。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雖脫離了生命危險,生活卻不能自理。
1996年病魔再一次向我襲來,CT診斷為“大面積腦梗塞”,生命危在旦夕。雖經(jīng)搶救挽回了生命,但自此大把大把吃藥。由于藥對胃黏膜有損傷,那段時間根本沒有胃口,每天只喝一點稀面湯。我的家人千方百計投醫(yī)問藥,卻沒有讓我的身體好轉,反而更糟糕,我徹底絕望了。
后來,在醫(yī)生的建議下,我改掉以前盲目投醫(yī)、盲目服藥的習慣,遵醫(yī)囑服藥,把藥歸類,定時、定量辨證服藥,并堅持藥食同療。一段時間后,我的身體有了好轉。從此,我在家人的支持下,樹立樂觀向上的信念。根據(jù)自己久病服藥積累的經(jīng)驗,采用中西結合、醫(yī)患配合、藥食同療、辨證服藥的方法,用自己的意志、信心和智慧,用全新的理論和親身的臨床實踐,開創(chuàng)了一條徹底戰(zhàn)勝病魔的新路子。
我家附近有一個公園,里面有健身器材,那是我和老伴的健身場所。平時6點鐘起床,冬天太陽出來才去鍛煉。每天散步兩個小時,走卵石路兩千步,邊聽收音機邊散步;寫100字小楷,爬樓梯上下100階,既鍛煉上肢,也鍛煉下肢;興致高昂地朗誦,用來鍛煉舌頭的靈活性,改善口齒不清的癥狀;堅持十指梳頭,早上起床后梳100下,晚上睡覺前梳100下,既疏通頭上經(jīng)絡,改善大腦供血,同時也鍛煉了胳膊和十個手指的靈活性,一舉兩得。
我一日三餐以清淡為主,合理膳食。俗話說:病從口入,吃得不科學也會生病。每天早餐,一袋牛奶、一個雞蛋,把雞蛋打碎在牛奶里;大約二兩饅頭,有時配一些雞肉。中餐,撈面條,一半小麥面,一半紅薯面,控制在三兩左右,少許瘦肉,大量青菜。晚餐,一碗稀飯,一兩饅頭,一個雞蛋炒胡蘿卜,大量青菜。有時以南瓜為主食,每頓飯的副食都配些豆制品。做菜用芝麻小磨香油,幾十年沒斷過,它有軟化血管、防止便秘的作用。
我堅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樹立堅定必勝的信念,堅持做到不吸煙、不喝酒、不大喜、不大悲、不大怒、不生氣,不高興的事不放在心上。
就這樣十幾年過去了,我不但戰(zhàn)勝了偏癱,身體還越來越好。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