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生
聚一次多一次
◎黃柏生
與久違的老友邂逅,剛想“展開”聊,他卻拱手相辭:“單位退管會中午有聚會,我得去會會老伙伴,唉,見一次少一次了,該珍惜才是!”只見他神情惆悵,眉宇不展。他邊走邊憶舊:首次聚十來桌,而后七八桌、五六桌,“如此遞減,這次不知還剩幾桌了……”
這種懊喪,在垂垂老者中比比皆是。心態(tài)是神態(tài)之本。我想起才仙去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之所以能創(chuàng)期頤老人之最、持續(xù)地灼灼有光,他所持的又做“加法”又做“減法”的另類心態(tài)大有玄機。周有光在他的《百歲新稿》中鄭重“教唆”:“我的想法不同。我說: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彼帧罢{(diào)花槍”:“我把81歲作為1歲,從頭算起。我92歲的時候,一個小朋友送我賀年片,上面寫著‘祝賀12歲的老爺爺新春快樂!’”攥緊拳頭給自己鼓勁的神態(tài)躍然紙上!
細一品味,“6”和“9”可以調(diào)頭,咱怎么死盯著一頭?不興做加法嗎?不論怎么著,若記錄在案,見一次總是加一次呀!再一竿子摞到底,你多活一年或一月甚或多一天,在日后的生卒年月日上,那連詞符右邊的數(shù)字不是見漲嗎?用上例,按周有光的識見,老友“減員”我無能為力,但我這不是聚一次多一次?
“加法心態(tài)”大長精氣神(周有光變通轉(zhuǎn)減法其實是另類加法)!持這般朝陽心態(tài),你赴老友聚會或從事什么“外交”,腳步還會不爽?
“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彪炳詩壇的千古名句,誰讀誰拜服。再讀讀葉劍英的詩:“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相比“減法”的沮喪,“加法”的振奮還不猶如車進加油站一般?馳騁近在眼前哩!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