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強
不久前,我隨父親到澳大利亞悉尼市探望爺爺和叔叔,親身經歷了一件極為難忘的事。
剛到悉尼第一天,叔叔的女兒江瑜接到了學校的處罰通知:罰款100澳大利亞元(約合人民幣500元)。
一聽到這個消息,我嚇了一跳,以為江瑜在學校犯了什么大錯誤,連忙詢問。江瑜哭著說:“我不小心損壞了課本。”
損壞了課本,居然罰這么多錢?我有些不可思議。這事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江瑜損壞的課本,是一冊小學三年級的《兒歌》,她在課本的封面上寫了自己的名字,又在封底畫了一只可愛的小老鼠。就為這,她遭到了處罰。
我越發(fā)糊涂了,在課本上寫自己的名字,天經地義,畫上自己喜歡的動畫,無傷大雅,犯得著罰這么多錢嗎?
事后,叔叔告訴我,在澳大利亞,中小學課本屬于“公共財產”,學生們只有使用權。每個學期開始,學生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學校圖書館領取新學期的課本。領到課本,老師還會叮囑學生們:“愛惜課本,不在上面亂寫亂畫,有任何與學習相關的內容,必須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一旦出現損壞課本的行為,將面臨懲罰。否則,大家將無法領到下學期的新課本?!?/p>
繳納罰款那天,我陪叔叔來到了江瑜所在的悉尼市尼爾伍德小學,校長艾瑞克先生接待了我們。他帶領我們來到了學校的教學樓,指著幾排特制的小柜子說:“學校規(guī)定,學生不允許把課本帶回家。每天放學前,孩子們會把課本放在柜子里鎖好,第二天接著使用。遇到特殊情況,需要向老師提出書面申請。每個學期結束時,老師會組織學生把課本交到學校的圖書館,圖書管理員進行認真檢查,一旦發(fā)現課本有污損,便會罰款30至100澳大利亞元?!?/p>
在江瑜所在的教室,我看到,學生們的課本雖然封面上有些陳舊,但內頁都保存得極為完好,沒有一絲卷邊,不見一點污痕,甚至連一個臟手印都找不到。
艾瑞克校長告訴我,數學、自然、音樂等學科的教學大綱幾乎不會有什么太多改動,可以循環(huán)使用五至八年。歷史和英語等學科,有時候會增加一些時事內容,學校會將新內容進行打印,作為活頁,成為教材的補充,發(fā)給學生使用。
我注意到,學生們在使用課本時,都會提前把手洗干凈,然后才小心翼翼地翻閱,避免在課本上留下污漬。他們的臉上,寫滿莊重,盡是虔誠。
艾瑞克校長感慨地說:將課本作為“公共財產”,學校已經堅持了好多年,且已形成了一個傳統(tǒng),不但培養(yǎng)了孩子的環(huán)保意識,還讓他們從小樹立“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誠信意識,懂得自己的行為要為他人負責。
(摘自《羊城晚報》 圖/張文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