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
北京這么大一城市,機場和車站也得大到一定規(guī)模才行,要不感覺不配套。好比說,你家有一大別墅,就掛一個1匹小空調(diào),不起什么作用。所以這些既要實用又要擺門面的東西,必須得大。大到什么程度呢?
我有一哥們兒,買的頭等艙機票,然后就去頭等艙候機室打瞌睡去了,廣播沒聽見,服務(wù)員找到他,叫醒他,就耽誤這么一會兒工夫,他就只能一路狂奔,這才跑到登機口。
火車站也一樣,拎著大包小包下車,要走很遠(yuǎn)才能找到出租車等候處,要是去公交車站,就更遠(yuǎn)了。這兩個地方,都跟迷宮似的,不去個三回五回分不清楚路。
問路的話,一般人不愛搭理。這就給人一個不好的印象,怎么北京人都這么冷漠???其實不冷漠,不吭聲或者語焉不詳,是因為自己也不清楚。初到北京,這倆地方絕對是考驗。
然后就是堵車。不僅是旅客,周圍還有居民區(qū)呢,上下班高峰,準(zhǔn)是一鍋粥。
如果不是大款,身上不寬裕,最好選擇公交地鐵進(jìn)城。機場好辦,有專門的快速軌道,火車站就麻煩了。因為地鐵到現(xiàn)在為止還沒有接駁,如果想坐地鐵,必須提著箱子,走出車站,走過過街天橋,再咬咬牙,走上一站多地,那兒有地鐵。這么多年了,旅客們都是這么扛過來的。
因為堵車,所以遇到了一個嚴(yán)重的問題,就是時間算不準(zhǔn)。無論是接人還是送人,都要開車去車站,那么,路上究竟要花兩個小時還是三個小時呢?這根本沒法預(yù)測,全得看人品。人品爆發(fā)了,原來以為一個小時走完的路,20分鐘就能走完。運氣不好了,能急死人。
所以,如果打算開車去機場車站,一定要從最困難的角度考慮問題,寧可早走,到地方再等著,也別掐著點?;镜囊?guī)律是,掐著時間走,肯定堵車,比正常時間提前兩個小時出發(fā),一般不會堵。不過這也就是一般。有一次我趕上四環(huán)路上的四惠橋大堵車,旁邊出租車上下來一哥們,向周圍的人作揖央求:大哥們給讓讓吧,我晚上七點的飛機啊。那天已經(jīng)在橋上堵了一個半小時了,就是想給他讓條路,也讓不出來,車都堵死了。
到早了也有到早了的煩惱,那就是沒地方待。T3航站樓的出港大廳很寬敞,可人聲鼎沸啊,最要命的是坐的地方不夠,只能站著。所以,送人送到安檢口,咱們就此別過,您到里邊候機室肯定有座位,恕不遠(yuǎn)送了……這真不是薄情,而是不愿意站在那里,無依無靠還要忍受別離之苦。
火車站就更要命了。即便買了站臺票可以進(jìn)站,大多數(shù)時間也只能席地而坐。其實中國大多數(shù)火車站都這樣,空氣污濁,聲音嘈雜,地面骯臟,北京西站只不過是把別的車站乘以10,從這個角度想,還是蓋小了。
每次去接送朋友,都是硬著頭皮去,鼠竄而回。不是不心疼朋友,而是真不愿意待在那種煎熬人的地方。
如果一個姑娘,無論是去北京還是離開,要求一個住在北京的人去接送她,對方還答應(yīng)了,那一定是真愛。如果能把姑娘送上火車,還等著火車開動,跟著跑幾步,才回頭出站,呃,那就嫁給他吧。
(摘自《深圳特區(qū)報》 圖/王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