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傲狂生
《水滸傳》里因為一只雞而引發(fā)了一場戰(zhàn)爭。
話說獨龍崗下有處莊子,這就是號稱“水滸第一莊”的祝家莊。祝家莊有一只偉大的報曉公雞,莊主祝朝奉寶貝得不得了。石秀、楊雄、時遷弟兄三人來投祝家店,酒米都有,唯獨缺肉。時遷偷了公雞,做了頓美餐。店小二發(fā)覺,向三人討要說法,時遷抵賴,石秀、楊雄見小二誣他們是梁山泊賊寇,氣不過大罵。兩邊開打,怎打得過拼命三郎(石秀)和病關(guān)索(楊雄)?店家去搬救兵,石秀放火燒店。路上三人與莊客混戰(zhàn),時遷被擒,石、楊投奔梁山,宋江三打祝家莊。雙方幾場鏖戰(zhàn),死傷無數(shù),祝家莊、李家莊和扈家莊被夷為平地。一樁偷雞案終于釀成了祝家莊和扈家莊的滅門血案。
就事論事,從祝家莊事件,我們看不到梁山好漢的道義,只看到了他們的戾氣和匪氣。
除了這只名雞,《水滸》里還有多處提到了雞。梁山好漢們最喜歡吃牛肉,嫩雞、釀鵝也是他們的鐘愛之物。征遼國那段,遼國將領(lǐng)里有一位順受高,是二十八宿將軍的昴日雞。
無獨有偶,這個昴日雞也出現(xiàn)在《西游記》中。五十五回悟空在西梁國毒敵山琵琶洞遇上勁敵蝎子精,悟空、八戒先后被蜇,觀音菩薩指點悟空去請昴日星官。果然一物降一物,昴日星官現(xiàn)出原形,乃是一只雙冠子大公雞,只昂頭叫兩聲,蝎子精就“渾身酥軟,死在坡前”。吳承恩還題詩贊道:“花冠繡頸若團纓,爪硬距長目怒睛。踴躍雄威全五德,崢嶸壯勢羨三鳴。”
有趣的是,小說里昴日星官身屬道教陣營,卻有一位來自佛教世界的母親毗藍婆菩薩。七十三回悟空斗不過黃花觀的蜈蚣精,悟空請了菩薩來,毗藍婆的兵器是一根繡花針,說是從昴日星官眼里煉成。一針降服妖精,悟空還跟八戒感嘆毗藍婆定是個老母雞呢。
《紅樓夢》有關(guān)雞的筆墨也頗多。像四十一回那道著名菜式茄鲞,雖說只是茄子,卻用雞油炸、雞湯煨,用雞脯子肉拌,無怪乎劉姥姥感嘆:“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六十二回探春和寶釵射覆,探春先覆人,再覆窗,寶釵知她用雞人、雞窗典,所以射了“雞棲于塒”的“塒”。七十六回妙玉為黛玉、湘云中秋聯(lián)詩續(xù)聯(lián),其中一聯(lián)曰“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除了這些,還有三十回的烏眼雞、六十回的黧雞也很有趣。烏眼雞本意是斗雞瞪著眼珠的神態(tài),用來形容人意見不合時怒目相視,是不是很貼切啊?黧雞則是一種鳥,有說是鵪鶉,也有說是冠雀。
有朋友大概覺得《三國演義》中沒有雞,那是讀書不仔細(xì)。第一回就有雌雞化雄,這種事是有的,作者卻以為是不祥之兆,這是不足取的。
(摘自《羊城晚報》 圖/黃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