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怡
冬日殘雪中,你知道一棵小草的夢嗎?它枯黃、萎瘦,看似不勝嬌弱,卻把生長綠葉綻放紅花的心在泥土中深藏。黢黑泥濘中,你知道一粒蓮子的夢嗎?它寂寞、彷徨,看似孤獨無助,卻始終堅信能為世人展露自己的芬芳。高三匆匆步履里,每個人都堅信有一場屬于自己華麗的獨角戲即將開幕——因為這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懷揣夢想,敢于實踐,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讓夢想成真!
曾有一個男孩,每天在院子里撲騰跳躍,媽媽好奇地問他:“你在干什么?”他大聲地答道:“我要跳到月球上去!”這個敢于做夢的男孩,名叫阿姆斯特朗。后來呢?眾所周知,這個堅持做夢的男孩代表人類第一個登上了月球——有夢!有夢才會有追求,有機會,有動力!“我要跳到月球上去!”清晰嘹亮的聲音,孜孜不倦地重復著跳躍這個簡單的動作,是一種對夢想的堅持。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出生在一個貧民家庭,父親戰(zhàn)死在羅馬尼亞,母親與他們姐弟二人相依為命。債主常到家里逼債,母親受盡了呵斥和辱罵,年幼的施羅德拍著母親的肩膀:“別傷心,媽媽,總有一天我會開著奔馳來接你的?!蹦泻⒁蚪徊黄饘W費,初中畢業(yè)就到一家零售店當起了學徒。他一邊打工,一邊上夜校,終于拿到大學文憑,又通過自學考上了律師,再后來他當了議員,當選了州長,并在1998年10月走進了德國總理府。在他母親80歲生日那天,施羅德開著奔馳車把她接到一家大飯店,慶祝母親的生日,兌現(xiàn)了自己四十多年前的諾言——施羅德是有夢的人,施羅德也是堅守夢想的人——他兌現(xiàn)的是“開著奔馳來接你的”小夢,實際上他實現(xiàn)的是振興國家的大夢!今天,賞讀圓“開著奔馳來接你的”夢的履歷,我們怎么不慨嘆這個堅守夢想的窮人家的孩子,是怎樣通過千方百計,歷經(jīng)千辛萬苦,排除千難萬險,實現(xiàn)人生的“有夢”之旅。
人生在世如行路,常有挫折藏其中。但只要心中有夢,面對挫折和失敗,我們就能克服一切,從而走向勝利——施羅德用他的履歷告訴我們:夢想是一個人生活的希冀,也是一個人精神的支撐,更是一個人奮進的力量,為夢想而奮斗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
因為有了夢想,越王勾踐才會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甘為人奴;因為有了夢想,蘇秦和孫敬才會懸梁刺股,苦心讀書;因為有了夢想,文天祥才會發(fā)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之音;因為有了夢想,馬丁·路德·金才會無所畏懼,矢志不渝地為黑人的解放事業(yè)奮斗終生。
春天雖然會飛走,卻能引來競芳斗翠的萬物;百花雖然會凋零,卻能給我們留下花的種子;追夢雖然會受傷,卻能充實我們人生。生活之中常有苦難,由于奮斗,由于不懈,也由于不斷地仰望和攀緣,生命才會大放異彩。歲月如流水,不要再徘徊了,不要再猶豫了,帶著你的夢想,去攀登你人生的高峰,去和杜甫一起感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吧!
蘇格拉底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夢想而奮斗。誠然,有夢才能看到遠方的風景,敢飛才能領略太空的廣闊無垠,努力追逐夢想,才能譜寫出青春最華麗的樂章。
“夢”和“遠方”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圓夢就是“去遠方”嗎?題目留給我們啟示,也告訴我們論證的邏輯。
文章有許多亮點。論據(jù)方面,“施羅德”比較典型;論證中,“因為有了夢想”一節(jié)很有氣勢。阿姆斯特朗的故事和蘇格拉底的話語雖只是次要的材料,但卻加強了文章的論證力度,豐富了論證厚度,也讓“圓夢”更具質感。這也是區(qū)別前一篇同質文章的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