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培
楊文廣亭山滅寇
●許文培
話說北宋年間,天波府楊家將的后起之秀楊文廣,回富陽給在富陽的祖先墳塋上墳。正當他準備回京之際,富陽縣令找到他說有事相求,原來亭山那一帶,有一個禍害老百姓的災星,縣令請求楊先鋒幫忙捉拿這伙強人,還地方一方安寧。
縣令所說的亭山,就是位于富春江下游南岸,與富陽城隔江相望的那座高高聳立于群峰之上的山峰,因其模樣像個亭子,故當地人稱其為亭山。前段時期亭山上聚集了一伙盜賊,為首的那個盜賊本身懷絕技,飛檐走壁如履平地,自稱“亭山大王”。亭山大王收攏了一些地方上的地痞流氓、無賴惡棍,占山為王。他們在山上修建山寨,廣積礌石,平日里風高放火、月黑殺人、無惡不作,搶劫過往行人,攔截進出客商,把一個好端端的糧米之倉搞得田荒地白、民不聊生??h令雖幾次派官兵前去亭山圍剿這伙盜賊,無奈亭山山勢險要,易守難攻。幾次出兵,都是無功而回。
楊文廣一聽此事,義憤填膺,當場表態(tài),不除此寇,誓不回京。他當時叫縣官給他找了一位向導,帶他到江南大源一帶察看了一下亭山的地形。
亭山的地形還真有點復雜,山腳地勢還比較平坦,一到半山,就峰巒陡起,怪石林立。除正面一條羊腸小道彎彎曲曲直通山頂外,其他三面全是高崖陡壁、萬丈深澗。亭山大王不但本領高強,而且熟知布兵排陣之法。他在險道口置備了大量的檑木、滾石,設重兵把守。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官兵每攻山,就吃虧在這里。
楊文廣聽本地人介紹,說有位懂醫(yī)術的老藥農,為給附近一帶的百姓治病,常年在這懸崖峭壁上攀采草藥,熟知亭山周圍的地理情況。楊文廣得知這一信息,馬上親自來到老藥農家,誠心誠意地向老藥農了解亭山的地形地貌,討教攀登上山的方法。老藥農聽說楊文廣是來幫當地老百姓剿滅亭山賊寇的,二話沒說,就向楊文廣詳細介紹了亭山四周的情況,并告訴楊文廣,根據他多年采藥得出來的經驗,從亭山背后某個地方可攀登上山。并自告奮勇,楊文廣攻山滅寇這天,他愿為攻山的官兵帶路。
楊文廣吩咐富陽縣令準備好一百多只山羊,一百多串鞭炮和兩百多盞燈籠,備攻山滅寇時用。另外,他又在官兵隊伍中挑選了二十多個身強力壯,手腳敏捷的年輕小伙子,對他們進行了短期的攀崖登山的強化訓練。
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在一烏云密布的夜晚,楊文廣率領官兵把山羊趕到亭山正面的山腳下,在每只山羊的兩只角上各掛一盞燈籠,再在山羊的尾巴上綁上一串鞭炮,點燃后,把山羊向山上趕去,同時吩咐官兵一齊擂鼓吶喊。一時亭山腳下鼓聲咚咚,殺聲陣陣,那些山羊受到驚嚇,沒命地往山上竄逃。楊文廣此時帶領那二十多個精兵強將,身背繩索、撓鉤,在那老藥農的帶領下,悄悄地轉到亭山的背后,向亭山的山頂攀登。
守關的草寇一見山下有人攻山,急忙飛報亭山大王,亭山大王急忙率眾嘍啰到關前觀看。此時山下喊殺聲震天,戰(zhàn)鼓聲動地,數不清的燈籠火把正漫山遍野向山上涌來。由于夜色朦朧,亭山大王摸不準到底有多少官兵前來攻山,故不敢輕易出擊。他吩咐眾嘍啰堅守關口,用滾石、擂木抵抗官兵。一時山上的檑木、滾石如飛蝗似的向山下撲來,長期在山上放養(yǎng)的山羊是何等敏捷,一見擂木滾石砸來,輕輕一躍,就躲了過去,照樣向上涌來不誤。亭山大王不禁愣住了,今晚攻山的這些官兵怎么都變得不怕死了?
再說楊文廣等人在老藥農的帶領下,沒費多大周折就攀上了山頂。此時亭山大王正指揮眾嘍羅在前山與山羊對峙,故后帳空無一人。楊文廣等人輕意地端掉了草寇的老巢,他叫人放一把火,燒了草寇的巢穴,然后發(fā)一聲喊,率眾人一齊向前山殺來。
山下的官兵見山上火起,知道楊文廣等人偷襲已經得手,頓時軍心大振,也一齊向山上殺來。
亭山大王一見前后夾擊,一時亂了方寸。他手下的那批嘍啰本是一伙沒經過訓練的烏合之眾,哪里見過這個陣勢,早已亂作一團,有的哭爹叫娘,有的抱頭亂竄,一時死的死傷的傷,沒死沒傷的都成了俘虜。
亭山大王一見大勢已去,奮力殺出一條血路,打算奪路而逃?!澳睦镒?!”隨著一聲如雷似的怒喝,只見楊文廣如天神從天而降,一下擋住了亭山大王的去路,亭山大王仗著自己的拳腳功夫,拉開架式,要與楊文廣拚命。楊文廣久戰(zhàn)沙場、英勇善戰(zhàn),亭山大王哪是他的對手,只幾個回合,就被楊文廣一招連環(huán)腿,“呼”的一聲被踢下了山崖。也是亭山大王命不該絕,他被楊文廣踢下山崖,誰知被半山腰伸出來的樹枝托住了身體,竟意外地逃過了這一劫。他怕自己再次落到巡山的官兵手里,就逃進了大源東面的小源山里,小源山里有個寺院,叫靈巖寺,他在寺內隱名埋姓,削發(fā)做了和尚,據說后來還做到了靈巖寺的主持。滅了亭山上的這伙草寇,亭山四周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富春江南岸的老百姓又過上了安居樂業(yè)、和諧美滿的田園生活。
楊文廣離開富陽回天波府那天,富陽的老百姓吹吹打打,一直把他送到了錢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