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
“三個到位”促大學生“村官”健康成長
王曉輝
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qū)圍繞使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對大學生“村官”突出政治上熱情關心、生活上體貼入微、工作上嚴格要求,探索建立大學生“村官”管理服務長效機制,促進他們扎根基層、施展才華、健康成長。
創(chuàng)新崗前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既安排經驗豐富的鄉(xiāng)鎮(zhèn)領導干部、村支部書記為大學生“村官”傳授經驗,也安排往屆優(yōu)秀大學生“村官”代表現(xiàn)身說法,增強感染力和認同感。在培訓形式上,堅持集中授課與親身體驗相結合,鼓勵每一名新選聘的大學生“村官”上臺交流思想、暢談打算,增進彼此間的了解;組織開展“大學生‘村官’走進百姓家”體驗活動,讓他們通過所見所聞,更好地了解農村。
強化在職培訓。將大學生“村官”納入干部教育培訓范圍,依托區(qū)委黨校定期輪訓,并積極吸納他們參加農村黨組織書記培訓和全區(qū)性工作會議,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全局性工作,加深對農村工作的了解。
互動學習交流。為每名大學生“村官”統(tǒng)一發(fā)放《福山區(qū)大學生“村官”服務手冊》、《福山區(qū)大學生“村官”工作日記》、工作生活相冊和工作U盤等“四件套”,為大學生“村官”開展工作學習提供便利。堅持定期召開“大學生‘村官’”座談會,讓大學生“村官”講、大學生“村官”聽,并將工作相冊、大學生“村官”日記、考勤臺賬以及其他體現(xiàn)工作成果的資料在會議上進行展示,促使大學生“村官”學著干、比著干。截至目前,全區(qū)共舉辦各類大學生“村官”培訓班20余次,每名大學生“村官”年均接受培訓10天以上。
建立“3+1”幫帶制度。1名組織部干部、1名鎮(zhèn)(街)機關干部和1名村居“兩委”干部共同幫帶1名大學生“村官”,對其進行“師徒式”幫帶。同時,鎮(zhèn)(街)黨(工)委書記每年與大學生“村官”談心談話不少于2次,了解掌握他們的思想工作狀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讓他們感受到組織的關心。
大學生“村官”參加全區(qū)年輕干部寫作培訓
大學生“村官”黨員志愿者看望“兒童村”媽媽
建立“五個一”工作機制。指定區(qū)委組織部干部專人負責大學生“村官”項目化管理,為其量身定做“青春成長計劃”工作方案,要求每名大學生“村官”每天記一次工作日記、每周進行一次工作回顧、每月向所在鎮(zhèn)(街)黨(工)委進行一次工作匯報、每季度做一次工作總結、每半年撰寫一份農村調研報告,并積極組織開展拓展訓練、種植成長林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建立“廣秀和她的伙伴們”微信公眾平臺,由大學生“村官”定期推送時政新聞、工作感悟、先進典型等信息;創(chuàng)辦福山區(qū)大學生“村官”報紙《筑夢》,由大學生“村官”親自編輯出版,目前已發(fā)行10期;組建大學生“村官”“小紅帽”慈善義工隊和大學生“村官”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累計開展“護林防火”“烈士陵園掃墓”“圓夢困難黨員微心愿”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60余場次,受益黨員群眾3000余人。
為充分調動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區(qū)里統(tǒng)一制訂《福山區(qū)大學生“村官”管理考核辦法》,建立完善考勤、述職、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每年兩次對大學生“村官”崗位職責履行情況進行“百分量化聯(lián)考”,考核結果與其工作補貼、評先樹優(yōu)掛鉤,引導他們重點圍繞宣傳黨的政策、開展黨的活動、促進經濟發(fā)展、發(fā)揮遠教站點作用、調解矛盾糾紛、倡導文明新風等方面開展工作。對考核優(yōu)秀的大學生“村官”,在發(fā)展黨員、擔任村(居)干部、考錄公務員、提拔重用等方面給予優(yōu)先考慮。對大學生“村官”的考評由大學生“村官”管理辦公室統(tǒng)一組織,實施區(qū)鎮(zhèn)(街)村(居)三級聯(lián)合考評制度,客觀公正地評價大學生“村官”的工作實績,努力營造踏實工作、積極干事的工作氛圍。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qū)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