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最大的悲哀莫過于長大,笑不再純粹,哭不再徹底
看到一條微博:一位打工媽媽省吃儉用了好幾個月,給上大學的兒子買了一雙打折的名牌鞋。媽媽沒有想到,兒子的貧困生助學金就被取消了,理由是買得起名牌鞋,家里應該不會貧困。
想起年少求學的經(jīng)歷。那年,我考上了縣城的一所高中。學校離家很遠,父母不放心我一個人住校。母親跟父親商量后,到縣城一家餐館打工,平時照顧我的生活起居。父親則在老家種地。
高中的大多數(shù)同學穿的都是名牌。那時,我年紀不大,卻有了攀比之心。得知同桌的父母也是打工的,但他一點都不像鄉(xiāng)下人,渾身上下都是名牌。以前,在鄉(xiāng)鎮(zhèn)中學讀書穿著都很隨便,也不在意牌子。到了城里,我有了自卑感,上課不愛發(fā)言,下課也懶得跟同學說話。放學后,沒有心情吃飯,合衣而眠。母親很晚下班,見我沒有脫衣服躺在床上,給我蓋被子時驚醒了我。我余怒未消,沖母親發(fā)脾氣,大聲地說:“你看我穿得這樣寒酸,怎么跟同學交往?”母親心痛地說:“是不是衣服不夠厚?感冒著涼了?!闭f著用手探我的額頭。在母親的心里,吃飽穿暖是大事。
我手一揮,擋開了母親的手。說起同桌,都是農(nóng)村的,父母打工,怎么區(qū)別那么大,他的衣服、鞋子是在專賣店買的。我身上的衣服是在小攤上買的,上面竟然還有名牌標識。一眼識別是假貨,看到同學異樣的目光,就感覺特別難受。當母親聽說一套衣服、一雙鞋子要一千多元,相當于她一個月工資時,我清楚地記得她驚訝的表情,但她很快平靜下來,安慰我,叫我好好讀書,她會想辦法。我知道,母親是舍不得給我買的,她一個月工資除了房租、生活費所剩無幾。我只想發(fā)泄一下。
放假回老家,母親也跟老板請假回去了一趟。那晚,我無心睡眠,腦子很亂,很想讓父親給我買名牌衣服,但忍了忍沒有說出口。第二天,我小聲地說:“爸,冬天了,我想買一套衣服一雙鞋子?!备赣H滿口答應,說:“要多少錢?”我抬高語氣:“衣服和鞋子可能要一千多元,還是最便宜的?!备赣H說:“趕上兩頭豬的價格,有這么貴?”旁邊的母親附和道:“衣服和鞋子很貴,我認得那個牌子。”父親想了想:“娃讀書,也不容易,該花的還是要花,明天我叫屠戶來,把豬賣了。”
我如愿買了衣服和鞋子,第一次穿名牌,我非常高興,還特地在校園轉(zhuǎn)了轉(zhuǎn),告訴其他同學,名牌我也買得起,我的虛榮心爆棚。也許是這身名牌給了我底氣,我開始發(fā)奮,每次考試都是班上前幾名,期末還得到學校的獎狀。我捧著獎狀回家,看得出來,父親很高興。晚上他還倒了酒,桌子上卻只有幾樣素菜。要是在往年,家里殺了年豬,香腸臘肉,擺滿一桌子。父親抿了一口酒,滿是愧疚地說:“今年的錢特別緊張,學費還沒有掙夠,得節(jié)約一點?!笨粗雷由系娘埐?,我沒有胃口,放下碗筷,回到房間。翻開書,看了幾頁,沒有了心情。假如我不買衣服鞋子,父親的日子不會過得這么艱難,愧疚的應該是我。
回到學校,老師講了一堂課,對我影響特別大。老師說,多數(shù)同學來自鄉(xiāng)村,大家應該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他還拿班上成績最好的同學給我們做榜樣,他穿得很樸素,但不影響成績。放學后,我悄悄地脫下身上的名牌衣服、鞋子,放在柜子里,換上了原來的那一身。走在校園里,我感覺特別輕松。后來,我考上大學,融入了這座城市,那雙鞋我一直像寶貝似的珍藏著。
其實,每個人年輕時都曾有顆攀比的心,失去原本的自己,這就是成長的代價。我們都會經(jīng)歷這個階段,盲目攀比,不僅傷害自己,也波及最親的人。不攀比,不炫耀,這是給每個年輕人的成人禮。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