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遠山有多遠?會有什么窯?
看到“遠山有窯”四個字,心里便泛起陣陣漣漪,想要去看看,去走走,去觸摸一下。
踏著開滿花朵的小路,來到這里,發(fā)現(xiàn)它既不是農(nóng)家樂,也不是咖啡館。站在建筑入口,一眼就能看見后面呈階梯狀的龍窯。這里的確“有窯”,還有看得見的遠山,聽得清的風聲,摸得著的泥土,辨不明的鳥鳴……
窯三代 窯四代
2015年夏,田琦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老劉的窯廠。當時的他,不過是來尋陶,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會和窯廠走得如此之近。
老劉的窯廠就在大學城附近的一座小山上,作為重大教師,得近水樓臺之便,他便多去了幾次。漸漸,和老劉也熟稔起來。
通往窯廠的山路崎嶇,兩邊擺滿廢棄的陶罐。作為重慶人,對土陶罐并不陌生,腌制泡菜、咸菜,都離不開這種土陶。老劉家從爺爺輩開始燒陶,老劉是從16歲開始學習燒陶,做了半輩子,也曾風光無限過。然而時代更迭,土陶生意每況愈下。因為覺得“沒出息”,老劉不肯讓兒子劉思路再繼承這門手藝。
隨著大學城周邊日漸成熟,周末來此度假的人增多,不少當?shù)厝思娂娊ㄆ疝r(nóng)家樂、民宿。老劉覺得不錯,想著也搞個農(nóng)家樂吧。這么一來,就意味著窯廠得封。劉思路是80后,讀過大學、參過軍,還做過小生意,他覺得不能封。小劉隱隱感覺到,這兩年傳統(tǒng)的東西,尤其是手藝,好像又火回來了。
一個要封,一個覺得不能封,爭執(zhí)不下的窯三代和窯四代,遇見前來買罐子的田琦。一番溝通后,田琦困惑了。這么好的老窯,為何要封了呢?何不以窯廠為載體,改建出一個綜合藝術空間呢?如此,既能敞開大門,又能延續(xù)制陶這門手藝。田老師的提議得到父子倆的認可,畢竟是做了一輩子的手藝,他們也想傳承下去。
為表示支持,田老師甚至提出免費設計。從建筑到內部裝飾,都由他來做。“我只有一個要求,設計的東西不能隨意改動?!?/p>
窯廠的改建從2016年年初開始,他們都沒想到,這一動工,就是1年。
“用這次改建,讓一個傳統(tǒng)的、衰敗的手藝重生?!碧镧芨吲d,“這不是一個城市人到農(nóng)村做民宿,不是產(chǎn)業(yè)侵蝕,也不是藝術家的情懷投入,而是農(nóng)民自己投資、修建、使用的空間?!?/p>
青瓦 舊磚 老梁
田琦的設計理念,是保持原有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特點。
窯廠是傳統(tǒng)的龍窯,呈長條狀,有12級,依山而建。窯廠旁邊有一個晾罐子的大棚,一個破舊的老屋,都建在半山腰上。
首先要拆掉這些老房子、清理出窯廠的廢棄物。在充分考慮建筑和自然條件的基礎上,他將靠山一側的山體結構融入室內空間,變成一道天然的墻體。
老房子拆下來許多青瓦、舊磚、木梁和樓板,剔除破舊的、蟲蝕的部分,全部用在新建筑上。如今看到的兩棟房屋,木梁和青瓦都是舊物。抬頭看,有一種莫名的感動。作為南方人,從小就住在這種高大敞亮的木梁青瓦房里,實在不喜歡都市里3米高的天花板。好像回到了兒時,總感覺如果要下雨,就得去找個盆來,接屋頂漏下來的水?!捌鋵嵗戏孔拥哪玖汉颓嗤呤遣粔虻?,我們還從其他地方買了些老料?!?/p>
老房子的舊磚,則鋪在了陽臺上。被時光洗禮過的青磚,溫潤、樸實又好用,下雨天吸水再好不過。至于舊樓板,則被鋪在了咖啡廳的地上??Х葟d有兩面墻都是落地大玻璃,視野開闊、通透。這時舊樓板的好處就體現(xiàn)出來了,不畏陽光暴曬。
這樣的舊物利用還有不少:殘破的泡菜壇,直接用來裝飾墻體;田琦貢獻出私藏的雕花床板,做成咖啡廳的門楣……
“用舊物的好處在于,降低造價,又不失去原來的韻味,還疊加上了時間的溫度?!碧镧f,因為施工的都是老劉的家人或鄰居,他沒有做需要高超建筑技能的設計。“低技在鄉(xiāng)建中應起到主導作用,讓農(nóng)村施工隊伍的潛力和智慧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竹風鈴 陶罐燈
除卻舊物,田琦在設計中也加入了許多當?shù)卦亍?/p>
窯廠的后山有許多楠竹,請人砍了回來,截成同樣長短,放在兩根柱子中間,做成隔斷。如今,此間是一個拍照好地方。竹子鋸得更短,掛到天花板上,做成竹風鈴,若非細心人,很容易錯過。又請人做了幾張竹椅子,放在陽臺上。
既然是窯廠,當然要燒制一些特別的東西。燒一個圓圓的大缸,加一塊玻璃,便是最獨特的茶幾。大家都喜歡的陶罐路燈,是老劉父子親手做的。拉坯的時候,預先戳好4個圓孔,再單獨燒制而成。然后倒立蓋在燈泡上,既別致,又實用——不怕風吹日曬,壞了也方便修理、更換。
“就地取材,利用現(xiàn)有材料再創(chuàng)造,不但節(jié)約成本,更是保留鄉(xiāng)土氣息與老窯原有的文化符號?!碧镧f,“不仿古也不是新建,而是用現(xiàn)代美學去創(chuàng)造一個大眾接受的手藝空間?!?/p>
為了讓整個空間更具藝術性,田琦找來朋友,為遠山有窯“添磚加瓦”。墻上掛的攝影、書法作品,屋里的家具、家居擺設,不少都來自朋友們的饋贈。
當然,也不是沒有遺憾。為了保持視野的開闊,遠山有窯2樓的空間十分空曠,夏日固然涼爽,冬天也分外寒冷?!盀榱诵蕾p如此美景,總要有一些犧牲。”坐在大廳,便可俯瞰整個山林。
對于這樣的改造,老劉父子很是滿意。
因為改建而停工1年的窯廠,也重新點燃了火。周末或天氣晴朗的時候,不斷有人前來體驗陶藝,老劉會手把手教前來學習的人如何制陶。
劉思路思考得比父親更遠一些,他請回陶藝家在此建立個人工作室,請來家具設計師和花藝師的作品在空間展示,又把老婆派去學咖啡,自己也開始跟著父親做陶?!安荒芄钾摿巳绱嗣篮玫目臻g?!?/p>
如今,這里不但可以做陶,還可以策展、喝咖啡,還能吃到小劉燒的一手好菜。
正如田琦寫的一首詩:
遠山陶為器,有窯盡歡朋。
人歸千里外,心畫一杯中。
遠山不遠,窯里有陶,也有我們追尋的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