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忠霞
我愛我家*
——職校新生團體輔導設計與反思
袁忠霞
職校生;團體輔導;新生適應
設計意圖:
進入職校校園,面對新的環(huán)境和新的要求,如何盡快轉變角色,適應并融入全新的學習生活,成為每一個職校新生需要思考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zhàn)。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八階段理論,職校生正處于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亂、親密—孤獨的沖突階段,具體表現為:自我認識不全面、不客觀,自我目標不明確,自我與環(huán)境適應不良,并由此可能出現自我認識偏差和對未來的迷茫,導致各種負性情緒,如自卑、妒忌、懷疑和虛榮心理,嚴重的甚至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因此,要充分抓住新生入學的關鍵時期,幫助職校生發(fā)展自我同一性,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品質,增強自我調節(jié)和修復能力。
團輔目標:
1.讓新生在有趣的心理游戲中,既充分展現自我,又加快對新同伴的了解。
2.讓新生能更好地相互認識、相互熟悉,發(fā)展良好的人際關系,盡快適應學校生活。
3.讓學生學會將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快樂感受與積極能量傳遞到生活與學習中,為職校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團輔時間:90分鐘
團輔過程:
所有人圍成一圈,面向圓心站立。
心理放松操:共十節(jié),第一至九節(jié)每個動作做4×8拍。第一節(jié)雙手手心向下,虎口平擊;第二節(jié)雙手手心向上,手掌側擊;第三節(jié)雙手手心向上,手腕互擊;第四節(jié)雙手虎口交叉互擊;第五節(jié)十指交叉互擊;第六節(jié)左拳擊右掌心;第七節(jié)右拳擊左掌心;第八節(jié)手背互相拍擊;第九節(jié)搓揉雙耳;第十節(jié)手掌心互相摩擦6下至微熱,輕蓋雙眼,眼球左右轉6圈,做6次。
抓與逃:每個人伸出左手食指并向上指,右手手掌朝下放到右邊成員的左手食指上。聽領導者口令,每當聽到“3”或“3的倍數”時,每個人立即左手指逃,右手掌抓住右邊人的左手食指。限時兩分鐘。
教師了解抓逃情況,分別請抓逃成功和失敗的人分享體會。
教師簡單介紹團體心理輔導,說明活動要求與規(guī)則——注意力集中于當下、真誠表現、無條件地接納他人和保守秘密。
隨后,教師與全體成員共同承諾。
設計意圖:營造輕松的團體氛圍,調動成員積極參與的興趣,明確團體規(guī)范。
教師組織學生在場地內自由走動。
教師:當我說“開始”后,所有人開始找不認識的人握手,同時向對方介紹自己。至少介紹三個優(yōu)點,這些優(yōu)點不一定要非常突出,只要是對自己來說覺得高興、開心就行,如“你認識我是你的榮幸,因為我很優(yōu)秀,我有很多優(yōu)點,我……,我……,我……”然后聽取對方的介紹:“你認識我是你的榮幸,因為我很優(yōu)秀,我有很多優(yōu)點,我……,我……,我……”。
男生盡量先找女生,認識完一個新朋友,迅速轉向下一個,限時3分鐘??凑l握手的次數、認識的人最多。
分享:請大家談談體會,并且把自己剛才認識的人介紹給大家。(現場可能有人一直沒有離開自己的位置,有人全場活動,分別請他們分享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認識和接納自我,增強對他人的信任;提高人際交往主動性,認識更多新朋友;善于發(fā)現并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學會相互肯定與接納。
以報數方式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組(每組6~8人),每組緊密圍坐成一小圈。
教師:每位成員花兩分鐘,思考如何用一句話自我介紹。自我介紹信息至少包括姓名、家鄉(xiāng)、愛好、特長等四項信息,可以介紹得更詳細些,以便大家更快地認識。
教師可以先進行自我介紹,作為示范。
滾雪球方式進行自我介紹。按順時針方向,從某個成員開始介紹自己,要求:
(1)從第二個成員開始,每個成員在用一句話介紹自己時都必須從上一個人開始講起(如“我是坐在來自南通通州——愛音樂——會講故事的王琳旁邊的××,我來自……,愛好……,特長……)。
(2)一句話介紹完自己后,再用一兩分鐘的時間對自己的名字和特點作進一步的解釋和說明。
(3)介紹時要求聲音洪亮,能讓組內每一個同學都聽清楚。在介紹的過程中,每位成員都要集中注意力聽,努力記住該成員的名字,而且每個人都有協(xié)助他人完整表達的義務。
各小組自我介紹完之后,全體成員面向圓心,進行大組交流。請每個小組推出一個代表介紹本組所有的同學,其他組認真聽,并給予肯定評價和鼓勵。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
(1)在剛才的活動中,你說對了所有人的名字嗎?你一共記住了幾個人的名字?
(2)你采用了哪些方法來記住別人的名字?(或者你為什么沒能記住別人的名字?)
(3)當別人準確地說出你的名字時,你內心的感受如何?當別人叫不出你名字時,你的感受又如何?
教師小結:記住他人名字的方法很多,諸如提問法、重復法、聯(lián)想法等。準確地記住他人的名字是與陌生人交往的基本技巧,因為它表達了你對他人的關心和重視。
設計意圖:促進成員間相互認識,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技巧;互相贊美和真誠表達,產生愉快體驗,提高自信心。
每組給自己的團隊起一個隊名,并推選隊長。
在隊長的帶領下,小組成員一起商量共同創(chuàng)作,為自己的團隊創(chuàng)意一個口號、一首組歌、一個標志性的擺拍動作,力求充分展現出與本團隊組名相符的特色。
抽簽確定順序,依次展示團隊。由組長介紹組名,組員共同齊聲喊出響亮的口號、唱組歌,組內成員一起擺出標志性的動作。
為了讓學生總結經驗教訓,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團隊,彌補遺憾,可以進行第二次組內討論和再次展示。
請三位學生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
教師小結:團隊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首先是做最好的自己。哪怕是再簡單的事,也要盡力做好。
設計意圖:引導組員積極主動、真誠表達、溝通交流;促進成員間的相互了解,感受團體的力量,增強學生之間的熟悉程度;增強團隊凝聚力,培養(yǎng)團隊合作意識。
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10~15人,每組成員手拉手圍站成一個圓圈,記住自己左右手相握的人。
在節(jié)奏感較強的背景音樂中,大家放開手,隨意走動,音樂一停,腳步即停。找到原來左右手相握的人分別握住。
小組中所有參與者的手都彼此相握,形成了一條錯綜復雜的“手鏈”。在節(jié)奏舒緩的背景音樂中,要求大家在手不松開的情況下,用各種方法,如跨、鉆、套、轉等(強調手絕對不能放開),將交錯的“手鏈”解成起始的一個圓圈。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1)一開始面對這個復雜的“結”的時候,是什么感覺?在解開了一點以后,你的想法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2)現實生活中,你是否也與周圍的朋友結下了這樣的“結”?有些“結”是看得見的,有些是看不見的,比如你總是看某個同學不順眼。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以什么心態(tài)來面對人際交往中的這些“結”的?
(3)通過解開這個“結”,你覺得成員間的關系發(fā)生了哪些微妙的變化?朋友之間發(fā)生矛盾沖突是否只有消極的影響?
(4)當努力了很久“結”都沒有被解開時,你的感覺是怎樣的?想到放棄了嗎?在現實生活中,當你與某個同學產生了激烈的沖突,或者冷戰(zhàn)了很久都沒有和好的跡象時,會產生什么念頭?
(5)剛才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解開這個“結”?聯(lián)系現實生活,這對你解決人際矛盾有何啟示?
教師小結:在新環(huán)境中遇到人際關系或生活中的困難的時候,就像碰到這個結一樣,只要大家團結起來,共同討論,再困難的結都是可以解開的。這個活動需要組員有耐心、相互配合,無論個人和集體遇到多大的困難,只要齊心協(xié)力,問題總會得到解決。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信任意識和耐心品質;學會處理人際和生活壓力,積極對待問題與困難,增進團體成員間的溝通,增強團體凝聚力。
所有成員圍坐成一個大圈,面朝圓心。
每位成員用一個詞或短句,分享本次團體輔導的感受與收獲。
將兩手分別搭在左右成員的肩膀上,隨著《友誼地久天長》的背景音樂,有節(jié)奏地左右搖擺,并一起輕聲哼唱,在溫馨甜蜜的氣氛中結束本次輔導。
教師總結:生活中處處有收獲,生活中處處有美好。我們要將這種收獲和美好帶到班級和學校生活中,傳遞給我們身邊的每個人,讓我們的集體更優(yōu)秀更團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主動分享參加團體輔導的心得與感受;團體成員相互祝福,結束團體輔導。
活動反思:
團體心理輔導由團體成員圍坐在一起,經過幾次互動,使團體成員產生一些積極的改變。它的神奇之處在于,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和探索自我,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到新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為此,團體心理輔導被心理教育界稱為“神奇的圓圈”。
一方面團體輔導可以營造一個平等、安全的空間,“疊羅漢”“我們是一家”等活動,幫助學生打開自卑的心結,有利于學生充分地開放自己,增進自我認識,促進自我反省、自我領悟,促進團隊成員身心投入,使活動變得有趣、活潑。另一方面,通過活動,學生能夠更加充分地探索自我、接納自我,主動與人溝通交流,提高覺察能力和體悟能力,提高團體成員自我成長的能力,助人自助,具有較好的長期效果。
團體輔導在活動過程中營造溫馨、接納的氛圍,幫助成員克服孤單、焦慮與恐懼的情緒,增強團隊凝聚力?!坝淇煜辔铡苯柚税l(fā)現了自身優(yōu)點,并不斷訓練自我肯定,讓學生學會接納自我、肯定自我;“解開千千結”讓學生體驗到風雨同舟的感覺,彼此互相關心與幫助,在團隊中獲得情感的支持,增強不斷完善自我的信心。團體輔導中的領導者,對成員抱有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無條件地關注團體輔導中的每一個成員,讓每一個成員信心滿滿,感到身上有股積極的潛能和優(yōu)秀的品質,在團體積極力量的支持幫助下愉快成長。
團體成員之間互為情感支持,相互幫助和鼓勵,大大降低了人際交往的敏感和顧慮,減輕了焦慮體驗。正是這種安全、尊重、融洽的團體氛圍,使團體成員產生安全感和歸屬感,不設防地開放自己、探索自己,有利于團體成員重新認識自己、欣賞自己,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G445
B
1005-6009(2017)32-0064-03
袁忠霞,南通科技職業(yè)學院(江蘇南通,226007)學工處副處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心理教育。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課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X-b/2016/07);全國農業(yè)職業(yè)教育“十三五”一般研究課題“高職生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的建構”(課題編號:2016-135-Y-13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