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光峰
買魚5大誤區(qū)
⊙阮光峰
魚肉健康,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而且脂肪含量低,是營養(yǎng)學家推崇的白肉。不過,很多人在買魚的時候都會有很大的誤區(qū)。
實際上,如果魚太大,要么是魚的年齡較大,或者就是處于生物鏈較高端。年紀比較大的魚,它的肉質可能會比較粗糙。而且,年齡大、個頭大的魚可能富集更多環(huán)境污染物。
大家都聽過“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小蝦吃泥巴”的說法吧?實際上,這是水生環(huán)境中典型的食物鏈。處于食物鏈等級越高的生物,體內蓄積的有害物質就越多,而體型越大的食肉魚,在食物鏈中的等級越高,如果吃下去對健康的影響也越大。美國曾對威斯康星湖中的食物鏈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水中有機質、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小型魚類的甲基汞濃度分別是水體中甲基汞濃度的23、34、53 和485倍。
正因如此,國際上的權威健康機構都推薦大家不要吃鯊魚、劍魚、旗魚、方頭魚等大型魚類。所以,大家買魚的時候不要總是挑個頭大的買。
當然,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吃了大魚一定有害健康。大部分魚體內的污染物含量都是在安全范圍內的,可以放心食用。
這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種誤區(qū)。
由于環(huán)境污染的存在和不確定性,野生魚往往可能更容易富集一些我們完全意想不到的有毒物質。比如,很多魚類會因為捕食含有毒素的海藻、小魚小蝦而在體內蓄積毒素,常見的有雪卡毒素、河豚毒素等,人類一旦食用,就很容易中毒,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議大家不要迷戀野生魚類。
咸魚是魚經(jīng)過高濃度的鹽腌制而成的,腌制過程中會生成一些具有致癌性的亞硝基化合物。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聯(lián)合專家組發(fā)布的《膳食、營養(yǎng)與慢性病防治》報告中就明確指出,有充分的證據(jù)證明中式咸魚會致癌,經(jīng)常吃咸魚會增加鼻咽癌的風險。國際癌癥研究機構也把中國式咸魚列為一類致癌物。
當然,這也并不是說大家就完全不能吃咸魚了。一類致癌物說的是致癌的證據(jù)強度,而不是說致癌強度,偶爾吃吃當然是可以的。
超市里也有很多冷凍魚類,很多人會認為它們營養(yǎng)價值低而不愿意買。
其實,只要是正規(guī)加工的速凍魚類,營養(yǎng)價值并不會比新鮮的差,也是可以放心吃的。
當然,如果條件允許,我們還是推薦大家買活魚,這樣的魚更新鮮、味道好,而且不會有致病菌生長、腐敗產生組胺等有害物質。
這也是一種典型的誤區(qū)。因為不正規(guī)的小攤販,它們經(jīng)常是缺乏有效監(jiān)管的,魚類的來源和品質都沒法保證,可能有更大的安全隱患,如重金屬超標、寄生蟲存留等。所以,建議大家少去小攤小販那里買魚。想放心吃魚,還是去正規(guī)的超市和菜市場買吧。
怎么樣才能挑好新鮮安全的魚呢?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建議是——
◎聞味道:盡量挑選味道聞起來新鮮的,不要買那種聞起來有酸臭味、氨水味兒的魚。
◎看魚眼:盡量買魚眼清澈明亮、有一點鼓起的魚。
◎看魚鰓:買魚鰓是鮮紅色的魚。
◎看魚背:挑選魚背肌肉有彈性的魚,可以用手將魚掰彎,如果彎了后還能復原的魚就是比較好的。
如果是買冷凍或者冷藏的魚肉,盡量挑那些肉質顏色還沒有發(fā)暗、發(fā)黑的。
(摘自《保健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