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錦
哮喘、慢阻肺、胸腹疼痛4種呼吸訓練助康復
⊙王智錦
呼吸訓練即通過訓練呼吸肌,使其功能加強,達到呼吸道更加通暢,肺通氣良好,改善氣體交換,減輕呼吸做功,優(yōu)化身體氧合等目的的方法。呼吸訓練能預防肺部損害,并對改善或保持脊柱和軀干的正確活動性有良好幫助?,F代運動療法更將其廣泛應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康復期以及各種疾病的早期恢復階段,不管是脊柱側彎后凸,神經系統(tǒng)傷病還是手術或創(chuàng)傷導致的胸腹疼痛康復,都會出現呼吸訓練運動處方。
“持之以恒地進行呼吸功能鍛煉,對于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具有藥物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呼吸內科主任程遠雄表示,它不僅能通過胸廓活動,協(xié)調呼吸功能,增大肺活量,增加攝氧量,更重要的是改善整個身心的健康狀況。程遠雄詳細介紹了4種呼吸訓練:
取立位(體弱者可取半臥位或坐位),兩膝半屈或膝下墊小枕,使腹肌放松。左、右手分別放在腹部和胸前。全身肌肉放松,靜息呼吸。呼氣時用口緩慢呼出,同時收縮腹部肌肉,使腹內壓增加而膈肌松弛,增加肺泡通氣量;吸氣時用鼻緩慢吸入,盡力挺腹,胸部不動。每分鐘呼吸7~8次,如此反復訓練,每次5~10分鐘,每天2~3次。熟練后逐步增加次數和時間,使之成為不自覺的呼吸習慣。也可以在呼氣同時按壓兩乳連線中點處的膻中穴,一呼一按,增加肺內殘氣排出。
腹式呼吸要領:思想集中,全身放松,先呼后吸,吸鼓呼癟,呼時經口,吸時經鼻,細呼深吸,不可用力。
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呼氣時腹部內陷,胸部前傾,將口唇縮攏似吹口哨狀,持續(xù)緩慢呼氣,同時收縮腹部。吸氣與呼氣時間之比為1∶2或1∶3,盡量深吸慢呼。每分鐘呼吸7~8 次,每次10~20分鐘,每日鍛煉2次??s唇的程度與呼氣流量由患者自行選擇調整,以距口唇15~20厘米處同水平的蠟燭火焰隨氣流傾斜又不致熄滅為宜。
坐于椅上或床邊,雙手握拳,肘關節(jié)屈伸4~8次,屈吸伸呼;平靜深呼吸4~8次;展臂吸氣,抱胸呼氣4~8次;雙膝交替屈伸4~8次,伸吸屈呼;雙手抱單膝時吸氣,壓胸時呼氣,左右交替4~8次;雙手分別搭同側肩,上身左右旋轉4~8次,旋吸復呼。
瑜伽是哲學、宗教、心理、運動有機結合的運動鍛煉方式,濰坊哮喘病醫(yī)院院長溫明春博士編創(chuàng)的呼吸瑜伽充分利用瑜伽中氣息鍛煉和心理意念等精髓并結合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特點創(chuàng)立的專門用于呼吸功能鍛煉的方式。正常人通過鍛煉可以達到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的作用,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通過鍛煉可以改善肺功能,當疾病發(fā)作時,如哮喘急性發(fā)作通過做呼吸瑜伽可以減輕或緩解喘息癥狀,穩(wěn)定患者情緒,贏得治療時間。
在鍛煉方法上,健康人和能夠勝任運動的患者可以按規(guī)定動作進行,體質虛弱的患者可以坐著甚至躺在床上通過力所能及的運動并通過意念、想象完成每一個動作、調整自己的氣息,更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情緒,要隨著音頻的播放領略每一句話的含義,跟隨呼吸瑜伽到達一個美麗的世界。
(摘自《健康養(yǎng)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