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不知是哪一天,無意中讀到了蘇軾的中秋詞,其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那一句叫人心頭為之一顫,那種感受至今無以言表。盡管當時還真不知道“嬋娟”是月亮的屬代,甚至還懵懵懂懂地認為那是一個遠在天邊的美麗女子……就是這樣,憧憬與希冀中,中秋的圓月和蘇軾的“嬋娟”編織了我第一個關于初戀的夢。
從“月餅”到“初戀”,從“口腹之欲”到“精神感受”,正是那輪剔透和皎潔的圓月所啟悟的結果。它所散發(fā)出的那片清冷的光輝,不僅照耀在每一個童年的天空。而且,它做為一種清澈澄明的意象,至今朗照在我廣袤的心宇和全部的情感世界中。灰暗與徘徊里,憂郁與孤獨中,懷想間,便會升騰出一種超乎尋常的力量……
人的精神是這樣的圣潔與恒遠。它賦予自然以美好的同時,自然又以同樣的美好再度回饋于我們的心靈。于是,這矚望中的世界,便充滿了人性的光輝,那山、那水,那圓月輝映下的一切,便更加楚楚動人,深情一片……
今晚,風清月朗。
吃不下月餅,倒是想起了“嫦娥”和“嬋娟”。
《藝術品》,品藝術。藝術使人更深刻。
《藝術品》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