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 杜艷玲
淺談教育中父位缺失的影響及對策
◆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 杜艷玲
小明的小姨剛剛生了一個男孩,小明覺得很好奇:“我原來以為女孩是媽媽生的,男孩肯定是爸爸生的。可是如果連男孩也是媽媽生的,那爸爸干什么呢?”是啊,爸爸干什么呢?當今社會中,對大多數孩子來說,父親成了生活在一個屋檐下不太親切的“陌生人”。面對孩子的疑問真不知該作何解釋。
當今社會,由于生活壓力變大,生活節(jié)奏提高,工作繁忙等客觀因素的存在,導致父親對子女教育參與程度較低,父親對子女的陪伴時間較少。對中小學生與父親相處時間的調查顯示,父子父女相處平均不足十五分鐘,相處的方式單一,缺少有感情的親子有效互動。也有父親認識到陪伴子女的重要性,但受育兒知識技能的影響,找不到合適的方式方法,不知道該如何與子女相處,與母親相比明顯耐心不足。
媒體調查表明,如今父親缺席孩子的教育已經是六成以上網友的共識,甚至家長會都成了“媽媽會”,很少能看到爸爸的身影。有數據表明,小學生的家長會母親出席所占比例在60%以上,父親20%還不到。而在幼兒階段,多是母親照料孩子的日常起居,這一數據比例高達47.5%,父親僅為22.2%。而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女教師是絕對主力軍。小學女教師占教師隊伍的80%,幼兒園老師更是高達94.6%,如此比例,更加加重了父親形象在教育中的缺位。
幼兒園之父福祿貝爾說過,教育孩子不是母親的專利。父親對孩子的鼓勵支持更是孩子生命之樹茁壯成長的必要支持。教育中父親形象缺失對兒童的影響有以下幾方面:
1.影響兒童認知發(fā)展
教育中父位缺失導致兒童對母親過度依戀,缺少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降低其探索外部世界的欲望。父親作為兒童游戲的玩伴,只有父親參與兒童游戲,父親自身具有的動手操作能力,探索、想象、創(chuàng)造、求知的精神,以及旺盛精力,善于與人交際、喜歡探索冒險等精神品質才能給予兒童積極正面的影響,這些是兒童在母親教養(yǎng)中無法獲取的新體驗。
2.影響兒童個性形成
當前的低幼年齡兒童家庭教育中,男孩普遍缺少陽剛氣,這在很大程度上與父親缺席有關。同時,在低齡兒童學校教育中男性角色缺失也是一個嚴重問題,影響兒童良好個性的形成。
心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早年沒有得到足夠父愛的兒童出現(xiàn)情感障礙以及各種形式行為缺陷的幾率更高。相比之下,那些得到父親更多關愛的兒童,在情感方面更成熟,更多表現(xiàn)出獨立、果斷、堅強、自信、開朗、寬容、有責任感等許多優(yōu)秀品質。父親參與子女教育有助于幫助孩子形成果斷、勇敢、自信的個性。父親更多是剛毅果斷、強健有力、勇敢探索、積極創(chuàng)造的代名詞,注重理性、精力旺盛、善交際、喜歡探索、有冒險精神。
3.影響兒童正確的性別角色形成
兒童通過與父母親的日常交往,習得與自身性別相符的角色要求,進而掌握相應性別角色的正確行為方式,同時獲得最早的與異性相處的感性經驗?,F(xiàn)實條件中父位缺失,導致男孩在成長中缺少能夠學習和借鑒的行為習慣和品質的模型。缺少與父親的交往互動,不利于男孩學習并形成男子漢氣概。
對女孩來說,父親是她們未來的生活參照,在與父親的互動中女孩得出未來異性伴侶的榜樣。這可以解釋為什么女孩未來丈夫的模型大多源于父親,父親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是她們未來丈夫的標準。青春期女孩的異性交往也是從與父親正常交往的經驗中習得的。缺少和父親的互動交往,女孩無法學習與男性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她們不能從父親身上得到依戀并獲得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將會成為女孩以后幸福生活的永久動力。
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父親參與,而現(xiàn)實生活中父親在教育中的缺失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母親承擔了更多教育子女的工作,父親的教育作用對孩子影響微乎其微。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父親自身轉變觀念
父親要多反思自身,提高參與教育子女的主動性,改變“男主外女主內”的錯誤思想,認識到在子女的教育中不能僅靠母親一人之力。父親自身要提高認識,積極主動參與教育子女的活動,樹立良好榜樣。把握孩子僅有一次的成長,教育不是只有母親和學校要負責的事情,父親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教育子女的關鍵期內,父親要積極主動把參與孩子的教育,與母親、學校要求達成一致,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
2.創(chuàng)造和諧家庭氛圍
父親要抽時間多陪伴孩子。專心專注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在此基礎上尊重理解孩子,有意識地提高陪伴質量。父親要盡己所能保證每天一定的親子時光,利用節(jié)假日抽時間與孩子共同活動,業(yè)余時間多帶孩子參加有益的社會活動,培養(yǎng)父子父女之間深厚的感情,營造良性親子互動。對于年幼兒童來說這點尤其重要。
3.教育機構吸引父親加入
教育機構、科研院所、高校社團活動等增強服務意識,對父母進行科學育兒的指導培訓,尤其對父親參與子女教養(yǎng)活動給予引導幫助。
教育機構要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在家長學校中設立專門針對父親的課程,普及育兒知識,提高父親的知識儲備和教育水平。對有特殊技能專業(yè)知識的父親,教育機構要積極吸收他們參與,合理利用父親資源,彌補低齡教育甚至是青少年教育中父親的缺位。
(1)父親專屬開放日
幼兒園開展相關活動吸引父親參與子女教育。開展父親專屬開放日,邀請父親參加,提供一些適合父子父女開展的室內游戲及戶外活動,增強父子互動效果。教師對表現(xiàn)優(yōu)異的父親提出表揚,在榜樣示范作用下帶動其他父親的參與熱情。及時發(fā)現(xiàn)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供相應的改進建議。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書籍,讓有熱情參與子女教育又不得要領的父親有章可循。如購買《父子游戲設計》一書分發(fā)給父親,書中推薦了150個不同年齡段幼兒適合的室內室外游戲活動。從游戲意圖、游戲領域、游戲場所、游戲時間、游戲準備、游戲目標、游戲過程、游戲建議八方面提出指導。父子游戲的開展有助于密切親子關系,提高互動質量。
(2)父親參與幼兒教育活動
幼兒園要利用父親教育資源,吸納有專長的父親作為家長助教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彌補自身師資隊伍中性別問題帶來的不利影響。邀請醫(yī)生、警察、軍人等職業(yè)特點明顯的父親給孩子們開展活動,在內容選擇、呈現(xiàn)方式、提問技巧等方面給予父親助教指導,提高他們參與幼兒教育活動的興趣和能力。
(3)社區(qū)資源利用
高??蒲性核⑸鐖F活動等積極利用社區(qū)資源,和社區(qū)合作,利用社區(qū)的有利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資源。邀請離退休干部以及各行業(yè)從業(yè)人員,共同開展家庭教育相關的培訓、講座、講演以及經驗交流活動。開辦家庭教育咨詢中心,利用微信、網絡等多種傳播方式宣傳正確的理念思想,為父親們提供家教方面的指導咨詢。
4.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制定相應政策。
國外把父親育兒寫入法律,如瑞典、挪威有《父親法》。嬰兒出生后一個月內父親專心在家?guī)椭拮诱疹櫺『?,政府有相應津貼給予支持,用立法的形式保證了父親參與子女養(yǎng)育,從孩子一出生就幫助父親實現(xiàn)身份的轉換。美國于1924年宣布把父親節(jié)定為全國性節(jié)日,提醒為人父者牢記父親的責任,促進父親與子女間親子關系的密切。
而我國至今沒有類似的法律文件。我國也可以借鑒這些經驗,設立專門的父親假期,并對那些晚育的爸爸給予特殊照顧,“六一”兒童節(jié)當天父母可以休息一天等等。出臺家庭教育相關法律法規(guī),保障父親的權益,從法律層面明確父親教養(yǎng)子女的職責和任務??赡艿那闆r下要對父親參與子女教養(yǎng)的時間內容進行量化。要有具體的操作性指導要求,并有相應的考核體系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