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夏天 防寒比防暑更重要
⊙佚 名
22日是大暑節(jié)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那么,老年人如何度過難熬的“苦夏”?
我今年93歲,年少時受寒貪涼和潮濕在我身上留下了腰膝酸痛等毛病。行醫(yī)這么多年,我認為很多疾病跟肌肉受涼導致寒淤有很大關(guān)系。
因此,夏季我非常注意防寒,防寒比防暑更重要。我從不洗冷水澡、洗冷水臉,洗手洗腳都用溫水,這樣做是不讓自己的體溫過多喪失。
我水性雖好,但不去游泳館里游泳,不讓濕氣入侵。夏天天氣較炎熱,人的毛孔和血管都處于舒張狀態(tài),當人突然進入水中,如果溫差超過10℃,擴張的血管會驟然收縮,這樣會給心臟帶來突然的負擔。
在穿衣方面,我愛穿純棉的舊衣服和布鞋,寬松透氣,吸水性很好,這樣可以避免汗?jié)袷軟?。我會用圍巾或浴巾來防寒,感覺身上哪塊肌肉涼了,就搭在哪里。
——老中醫(yī) 王鶴濱
我今年78歲,大熱天里還是到處演講、學術(shù)交流。
對我來說,喝水是頭等大事。睡一晚起來,人體的水分會減少約600毫升。因此睡前和晨起一杯水必不可少。
夏季因為外出運動不合適,我改為原地跑步。對于洗澡水,我比較注意。42℃以上的熱水有抗凝作用,洗澡時有可能引發(fā)腦出血,39℃是洗澡水的最佳溫度,略高于體溫,非常舒適。
——國家衛(wèi)計委健康教育專家 洪昭光
夏季,我按“朝九晚七”即早9點前、晚7點后開窗,避免“火南風”帶來的暑熱影響。每日早中晚,我會用溫熱水擦拭皮膚,換上干凈衣服。
——湖南省人民醫(yī)院 陳漢娜
我今年82歲,每周要出診2次。一般情況下,我會避免中午外出,如果實在要出去,會“裝備”好一身“濟公行頭”:一件透氣的衣服、一頂帽、一把遮陽傘,再帶瓶礦泉水,配把大蒲扇。盡量走陰涼的地方。
——浙江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謝海寶
夏季我會遠離不潔蔬果。爛水果、霉變食物中含真菌毒素,是致癌的重要物質(zhì)之一。我盡量不去外面吃飯。剩飯剩菜最好別食用,隔夜的綠葉菜、海鮮、銀耳、蘑菇等都是較危險的食物。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陳小兵
夏季,為幫助睡眠,每日我都會用溫開水泡腳10分鐘,并按壓百會、涌泉幾處穴位。枕頭也可選擇菊花枕、蕎麥枕等藥枕,起到促進睡眠的作用。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養(yǎng)生室教授 張湖德
(摘自《快樂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