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人
桐廬中學(xué)高二(3)班 鄭詩琪
《皮囊》
青年作家蔡崇達(dá)的處女作《皮囊》,是我有限的閱讀視野中最真誠的一本書。
一本好書總要討論一些普遍、永恒的話題,比如父母,比如朋友,比如人生,歸根到底體現(xiàn)的都是人,一個代表了人類的“人”。全書14篇作品,作者用平實而真誠的筆觸訴說著他對父母和家鄉(xiāng)的懷念,對朋友的感謝和關(guān)切,以及對一些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人生問題的思考。
這其中,我最喜歡也是最讓我動容的一篇就是《母親的房子》。初讀時,我覺得作者寫得有些“過”,因為人物的行為讓我這個旁觀者覺得不可思議——母親為什么只為“這附近沒有人建到四樓,我們建到了,就真的站起來了”這樣的理由,白天做苦工,晚上撿菜葉,全然不顧家人反對,歷經(jīng)艱辛建一座明知不久后就會被拆的房子?
房子建好后,母親在門口奠基的石頭上寫上了父親的名字??吹竭@里我才明白,母親所有的努力不過是想讓這個由她和父親撐起的家看上去更圓滿。細(xì)細(xì)品味,正是這些真實又近似癡狂的行為和想法,赤裸裸地將人的本性曝光。
我們每個人都偏執(zhí)地活著,雖然方式不同,但最終目的都是活出自己的尊嚴(yán)和價值。這些東西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它們確實能支撐我們的生活,證明我們沒有白活。物質(zhì)總是容易消失的,什么樣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感謝蔡崇達(dá),讓我洞悉了一些人生的秘密,讓我學(xué)著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家。
薦讀人
舟山中學(xué)高三(1)班 蔣純漪
《命若琴弦》
《命若琴弦》講述了一對說書的瞎子師徒,在彈斷一千根琴弦的路途中的故事。
老瞎子的嗓子能學(xué)出這世界上所有的聲音,但他卻從未親眼看一看這個五彩的世界。五十年顛沛,他生命中唯一的希望便是師傅留下的那張藥方——用彈斷的一千根琴弦作藥引,就能抓出治好眼睛的藥。老瞎子的命中繃著這樣的希冀,不知疲倦地彈奏、生活,終于彈斷了一千根琴弦。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那藥方不過是一張白紙……
其實,我們很容易從老瞎子的身上看到史鐵生自己的影子。同樣是身體殘疾,同樣是注定不幸。在最困難的時候,是什么支持著他們在絕境中走下去?
是那一千根琴弦的藥引子,加上一張白紙的藥方。
若沒有那重見光明的巨大誘惑,老瞎子在失意的人生中還能尋得一點安慰嗎?他回首歷經(jīng)艱辛的人生,還能無怨無悔嗎?直到最后真相大白,老瞎子才明白師傅當(dāng)年為什么對他說“你的命就在這琴弦上”。
“目的雖是虛設(shè)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緊,拉不緊就彈不響?!?/p>
生命中,有些事情可以選擇,有些事情卻不然。比如,我們無從選擇自己出生的年代、家庭;我們無法主宰自己擁有怎樣的容顏、怎樣的智慧;我們會遭遇不公,我們會陷入困境。可即使在最黑暗無光的境遇中,我們也要拉緊生命的琴弦。生命的價值在于彈撥的過程,彈過,歡笑過,落淚過,體會過,便不枉此生。
年輕的我們或許無法理解人生的過程論,但我們必須有一個目標(biāo),有一個夢想,將它化作我們命中的琴弦。不斷的琴弦是曙光,是希望,也唯有如此,生命才擁有彈不斷的美麗。
中學(xué)生天地·高中學(xué)習(xí)版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