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jié)如期而至,2017丁酉雞年春節(jié)分秒不差地來到我們眼前。
過去的春節(jié)是看春晚、走親戚、放鞭炮;但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科技元素融入到春節(jié)里,科技出行、網購年貨、視頻拜年、手機搶紅包,甚至是在線旅游,科技和信息化手段給春節(jié)帶來更多便利和趣味的同時,也將那些遠距離的親情拉得更近。
在這舉國歡慶、闔家歡聚的日子里,我們這些日常做慣了信息化報道的本報記者索性來一個春節(jié)信息化走基層,在奔赴全國各地回家團圓的同時,帶您在各方面、各領域、各行業(yè)去發(fā)現、去體會、去品味春節(jié)的科技“年味兒”。
電商的興起、物流的迅猛發(fā)展,讓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完成年貨,甚至是年夜飯的采買、預定。如今,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多地選擇在電商網站上購買過年禮物,并分寄給親戚朋友,從而不用再大包小包拎回家了,免去了很多負擔。這些年貨可能分散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從網上下單之后,不出幾日就打著“飛的”,然后經由快遞員送到家中。這不,本報記者路沙年前就給爸媽在網上定了大包的年貨。
12306搶票成功,高鐵站自助取票、檢票入閘,江陰大橋ETC快速免費通行……臘月廿八,12:55到19:30,六個半小時“急速”返鄉(xiāng)路,打破了本報記者洪蕾“堵成狗”的預想。春運之路,科技相佐,也讓返鄉(xiāng)之路不再“冏”,讓跨越1050公里回到江蘇的她由衷感慨。
對于家在秦皇島的本報記者張?zhí)m蘭而言,今年春節(jié)的關鍵詞就是紅包。“五福集齊了嗎?”“過年搶了多少紅包?”在上班第一天,還是可以聽到她對于搶紅包的探討和吐槽。搶紅包、集五福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新年俗。支付寶、微信、QQ用各種姿勢爭奪我們搶紅包的場景和習慣。每年的紅包大戰(zhàn),對于微信、支付寶和 QQ 來說都是一次產品的自我調整和定位的機會,無論是 AR 技術的融入,還是掃福字、集五福的新玩法,都讓我們一起過了個熱熱鬧鬧的新年。
回山西太原老家陪父母過春節(jié)的本報記者馮宵霞,通過微信視頻讓父母雙親不僅在三十兒晚上看到了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至親,聽到了他們的新春祝福。在她看來,紅包拜年、微信視頻、直播以及短視頻拜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技融入到春節(jié)里,將遠距離的親情拉得更近。
春節(jié)期間,舉家出去旅游也成了很多人過節(jié)的選擇,但游客多、購票難,看著購票窗口一望無際的長隊不免給愉快的游覽心情帶來了不少陰霾,而如今這種困境被各種專業(yè)旅游網站的即時購票服務成功化解。今年春節(jié),本報記者劉晶晶就和家人一起到三亞過春節(jié),在天涯海角景區(qū)切身體會了一把購票速度的“一路開掛”。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不論是大包小裹回老家過年,還是整裝待發(fā)外出游玩,家里是否安全總是外出過年人們的一塊“心病”。隨著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智能家居在此刻顯得尤為重要。本報記者陳曲就在春節(jié)期間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智能門鎖的遠程臨時開門功能,讓她在海南度假時可以及時開門讓朋友幫她處理家中的緊急情況。而在她回家之前,輕松動動手指,將掃地機器人的電源打開,自動設置掃地模式,將空氣凈化器和加濕器的電源打開,用一屋子的清新迎接等她回家。
紅紅火火,一年又一年,讓我們張開雙臂,迎接新的工作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