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幸田
都說名師出高徒,他卻是自學成才;都說出名要趁早,他卻花甲之年才“成名”。近年來,年逾古稀的先生頤養(yǎng)天年不忘筆耕,以更加執(zhí)著的心態(tài)投入書印創(chuàng)作。幾十春秋的厚積薄發(fā),終于讓他的后半生在書法篆刻藝術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他,就是業(yè)余老年書法家竇永豐。
竇永豐,生于1940年12月,甘肅紅城人;中共黨員,畢業(yè)于成都的電子科技大學遙控遙測本科專業(yè),后公派留學日本京都大學進修固體微波電路,職稱研究員、榮譽院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曾任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210所控制部主任、副所長。他的人生“履歷”顯得十分富足。
先生性格溫厚隨和,為人恬淡豁達,拙于言辭,不嗜煙酒;多才多藝,不僅寫得一手好字,還擅長篆刻和填詞作詩。從未經(jīng)過系統(tǒng)書法訓練的他,憑著多年來對書法藝術的癡迷和鉆研,屢次獲得各種文化機構授予的榮譽稱號,他的書法作品先后被一些單位和書法愛好者收藏。中國書畫藝術出版社出版有《中國書畫實力派100家系列叢書·實力派書畫藝術家——竇永豐》。
先生自幼聰慧,受家鄉(xiāng)濃郁文化氛圍的熏陶,耳濡目染,對書法藝術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少年時期,由于家庭貧困,無錢買筆墨紙硯,他就在腦海里寫,在空地上練;青年時期,苦于沒有名師指點,他就自己一點點自習摸索;退休后,他繼續(xù)嘗試書藝,以書會友,陶冶性情;如今,年過古稀的先生每天潛心書畫。為練書法,他四處搜集古典名家字帖,平時不管工作有多累,只要有空就抓緊時間練習。工作之余練書法已成為他的必修課,幾十年來臨池不輟,從未間斷。如今雖然年事漸高,但由于長期堅持鍛煉,他仍無老態(tài)心理、至今精力充沛、手腳靈活。他興致所至,每日仍會鋪案展墨,盡情揮灑自己的豪情。其居室懸掛的滿墻書法作品,充實的書柜、專用的寫字臺,均表明著他的藝術追求和活力心態(tài)。
先生常和人講,書法是一種藝術,有其實用性,但它重在法度。如果字寫的雜亂無章,甚至隨心所欲,讓人無法辯認,就失去了它的實用性?!熬毩晻ǎ饶芴找鼻椴?,增長知識,提高修養(yǎng),又能健身長壽,也是一種美妙的養(yǎng)生之道”。所以他的書法內(nèi)容多以勵志和養(yǎng)生為主,深得大家的喜愛。
先生的書法,篆、隸、楷、行、草皆能通會,各具神韻。其楷書兼顏體的雍容,柳體的挺秀,寬博渾厚、古樸剛健,就像他寬厚、篤實、執(zhí)著的品行;其篆書圓潤舒朗、筆畫清勁、端莊遒麗、字形健美,如同他的文辭修養(yǎng)清麗雅致、婉轉生動;其隸書體正勢圓、典雅秀麗、疏密有致、意態(tài)舒展,寫進他率真的脾氣與充滿坎坷的早年人生;而他的行草挺遒流暢、剛柔相濟、靈變生動、婉暢奔放,顯示他隨遇而安,安而求進的豁達與奮進。
在先生的作品中,無不透出他的學識修養(yǎng)、藝術追求、才氣睿智和靈性火花。他潛心研究書法作品40余載,雖擅多體,尤以篆隸與行草見長。他的幾種書體作品承古而不泥古,求新又不失法度,有著深厚傳統(tǒng)的文化底蘊,善于將自己的精神氣質和個性內(nèi)涵浸潤在作品中合二為一,既蘊含了古典書法之精粹,又有創(chuàng)新藝術之美感。同時,筆法嚴謹、流暢嫻熟;運行深沉穩(wěn)斂、從容灑脫;章法巧妙得體,跌宕縱橫;謀篇布局頗顯功力,形成了自己穩(wěn)健俊逸、雅俗共賞、怡然自如的風格境界。其書法作品內(nèi)容還常以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德論為基礎,以藝術的創(chuàng)造呼喚傳統(tǒng)美德的回歸,喚醒沉睡的良知。
除書法外,先生還身懷治印技藝,尤其注重書印結合。他的篆刻在漢印的基礎上,以書入印,作品瀟灑古樸、跌宕起伏,布白均勻、疏密適宜,于平正間出旖旎,圓潤俊逸中露清新;章法生動自然、時出新意,體勢欹正協(xié)調(diào),線條輕重變化富有節(jié)奏,灑脫之氣躍然而出。他把篆書的書寫意味表現(xiàn)于篆刻,又把篆刻中的章法或刀法借鑒于書法作品,這使得他在書法和篆刻兩方面都有著比較豐富的藝術語言。
先生在沉浸書法篆刻的同時,還有著諸多興趣和愛好。早在青壯年時代,他就愛好詩詞古文之雅,喜歡山水盆景之奇,鐘情書法藝術之美。他和老伴都喜歡讀書寫作,有散文、詩歌作品在市以上報刊、雜志發(fā)表;他還喜歡交友,經(jīng)常在微博、微信中與書畫界的朋友們互相切磋……現(xiàn)在他還在續(xù)寫傳奇,最近又出版了一部31萬字的長篇紀實自傳體報告文學著作《素門凡流泥爪》。通過自己在改革開放前后50余年的沉浮起落和心路歷程的描寫,將一位新中國知識分子在半個世紀中所經(jīng)歷的曲折人生經(jīng)歷和搏擊奮斗史剖析示人,充溢著發(fā)人深省的哲理性思考,表現(xiàn)了作者樂觀的進取精神及戰(zhàn)勝挫折和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如今的先生,沒有了生計和子女的羈絆,書法創(chuàng)作的熱情更加高漲。他認為,研習書法的好處不僅能益腦延年,而且能磨練一雙巧手。對此他深有體會:學習書法應做到“五心(新)”:決心、精心、細心、靜心和創(chuàng)新。有時為了寫好一幅作品,不但要閉門謝客,還要關掉手機,徹底“絕緣”外界的紛擾,才能心想事成。幾十年如一日的墨海行舟,執(zhí)著追求終使先生成為遠近聞名的書法家,并受到社會的認同?!袄袭斠鎵?,寧移白首之心”,成為這位白發(fā)老人的座右銘。
隨著時間的推移,先生的書法篆刻技藝也日臻成熟,名氣也越來越大。一些文化單位、家鄉(xiāng)的廟宇都收藏或懸掛有他的作品。但他從不自滿,始終樂于奉獻余熱,分享快樂,而且總是有求必應,分文不取,固守雅興不染銅臭。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勤勉耕耘,使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退休生活漸入佳境,樂在其中。
竇永豐先生迄今雖年近八旬,但雄心依舊,仍常以“學而不厭老未遲”自勉,依然遨游上下而求索于藝海之中。他說退休前是工作第一,退休后才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畢生喜愛的書法藝術中去,因此對書法藝術的追求依然矢志不渝,書法創(chuàng)作已經(jīng)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他還是會抽出時間孜孜不倦地伏案習書,簡陋的居室和滿屋的書畫映襯著他超常的簡樸和超人的勤奮,正可謂“一生設計結科緣,閑暇專注習硯田;老來傾情舞翰墨,寧將桑榆作童年?!边@就是先生的翰墨人生。
(責任編輯:江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