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市場
東風引·榮寶齋當代名家書法邀請展作品選
序言
書法,作為一種極具中國文化氣質(zhì)類型的民族藝術形式,它本身所承載的文化因素因為應用的退場而漸至澆漓。隨之而來的便是其視覺意義的過分突顯與強化。它所帶來的影響便是遠離了涵融大雅的“書道”傳統(tǒng),開啟了以視覺體驗為核心的“藝術”先河。確切地說,這是舍本逐末的背道而馳。其實,不僅僅是書法,對于其他門類的傳統(tǒng)藝術而言,幾乎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毫無疑問,在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以漢字為載體的書法最具有中國特色,也最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精神和智慧。在今天提倡重啟中國智慧這一重大歷史任務中,書法是首當其沖的選擇。
只有站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發(fā)展大勢中,才能知曉和理會書法的歷史擔當和當下責任,而這樣的時勢無疑又是書法的“東風”。
所謂“東風引”,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
作為馳譽中外的老字號,榮寶齋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歷史。作為中國最具歷史的文化機構,榮寶齋自應擔當起弘揚以書法為代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重任。細心人會發(fā)現(xiàn),這次展覽的副標題作“榮寶齋當代名家書法展”,以區(qū)別于以往的“書法名家展”,這預示著我們向書法傳統(tǒng)回歸的開始,榮寶齋——本身即寓示著傳統(tǒng)的存在、傳統(tǒng)的繼承和傳統(tǒng)的弘揚。
我們欣逢這樣一個萬眾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創(chuàng)新,其原初之意在于回歸本源,重獲新生!而新生,則是源于春天,東風吹拂的結果。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边@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美好結果和萬千景象。
范存剛
孫其峰 1920年生,山東招遠人,北平藝專畢業(yè)。天津美術學院終身教授,2013年1月,獲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曾任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繪畫系與工藝系主任,天津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等職。
孫其峰 鋤園 46cm×68.5cm
釋文:鋤園。云泉道友不求聞達,埋頭書畫,有園可鋤,有廬可躲。治藝者有此佳境,亦可以自足矣。其峰。
沈鵬 1931年生,江蘇江陰人,別署介居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文聯(lián)榮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華詩詞學會名譽會長,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院長。
沈鵬 自作詩《題畫黃河》 55.5cm×67cm 2016年
釋文:咆哮奔騰到眼前,黃流萬里五千年。軒轅協(xié)力丹青手,激蕩魚龍上九天。題畫黃河,沈鵬詩書。
劉正成 1946年生于成都。國際書法家協(xié)會首席主席,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多所院??妥淌?。曾長期擔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主要撰著有:《劉正成書法作品集》多卷、《劉正成書法文集》三卷、《書法藝術概論》。主編《中國書法全集》。
劉正成 自作詩《聽野兒鼓青英》 23cm×64cm 2016年
釋文:野兒有青英,我尋在浙東。長袖輕搖曳,颯然東海風。在山歌大呂,在水賦黃鐘。指上傳妙音,眉間飛彩虹。聽野兒鼓青英,丙申秋日,正成。
傅申 字君約,1937年出生,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畢業(yè)于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1968年赴美入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系攻讀中國歷史專業(yè),獲博士學位。歷任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耶魯大學副教授、佛利爾暨沙可樂美術館中國美術部主任、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書畫史與書畫鑒定,著有《書史與書跡——傅申書法論文集》《元代皇室書畫收藏史略》《筆有千秋業(yè)——海外中國書跡研究》等;編有《歐米收藏中國法書名跡集》《董其昌的書畫》《張大千的世界》等。
傅申 溥心畬《詠虎跑泉》 35cm×38.5cm
釋文:靈巖留虎跡,夏日起風湍。密影搖松竹,清聲響珮環(huán)。高臺空界外,孤磬白云間。汲水烹雷莢,芳馨駐客顏。君約傅申書心畬師《詠虎跑泉》。
王鏞 1948年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1979年考取中央美術學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畫和書法篆刻專業(yè)。1981年留校執(zhí)教。先后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研究室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院院長,文化部優(yōu)秀專家,文化部美術專業(yè)高級職稱評審會委員,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藝術創(chuàng)作院名譽院長,李可染畫院副院長。
王鏞 書跋缶廬詩稿 21cm×55cm 2016年
釋文:缶廬長物惟磚研(硯),古隸分明宜子孫。賣字年來生計拙,商量改作水仙盆。見《缶廬別存》。缶廬藏漢魏古甓,數(shù)事琢研供書畫,苦寒水凍筆,膠不能下,兒童戲供水仙于上,天然畫稿也。丙申秋日于寸耕堂,王鏞。
叢文俊 1949年出生于吉林省??脊艑W博士?,F(xiàn)為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篆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吉林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魯迅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著有學術專著多部。
叢文俊 誦坡公《水調(diào)歌頭》有感 45cm×61cm 2016年
釋文:熙寧九年,蘇東坡知密州。中秋,作水調(diào)歌詞詠明月兼懷子由。其神思、高韻、深情、哲理無人能及,遂令后之作者卻步焉。然則千載已降,庶眾亦莫不愛之,其用亦不限于中秋。能使詩余若此深入人心者,無匹也。且斯道猶在言外,書法傳之與否,亦皆如是,學者宜自強也。
丙申中秋,誦坡公《水調(diào)歌頭》有感,因題之。又坡公之偉大,非止于才藝過人,其道德人品事事第一流,其性情亦足以為人法效。書家無學固然不可,缺少真性情,又不能曠達者,學書何為?揚子視文章為心畫,宋賢移入書法,蓋理本相通也。太史公適魯于孔子遺物有所感慨,遂有誦其文,慕其人,想見其風采之語,余誦坡公詞亦然。丙申中秋佳節(jié),文俊并識。
魏哲 1950年生于哈爾濱市。筆名老鐵,別署鐵馬研齋,荷硯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草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xié)書法培訓中心教授,北京語言大學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多次擔任中國書協(xié)主辦的國家級展覽評委。
魏哲 自論書札 34cm×26cm 2012年
釋文:草書即為藝術,知識修養(yǎng)固不待言。今所論者乃其技術。各體之中草書變化最多,較其他書體尤為復雜。用筆結體章法各自得法到位,方能避免羸弱草率。意氣酣足之際,落筆如風,快而能準,雄而能穩(wěn),立于不敗,否則徒恃意氣籠罩,破綻皆是,不足觀矣。
常人知意在筆先,而技法爛熟之時揮灑淋漓,往往意隨筆生,新意迭出,則技法轉激意氣。二〇一二夏,老鐵。
鮑賢倫 籍貫浙江鄞縣,1955年出生于上?!,F(xiàn)為浙江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隸書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蘭亭書法藝術學院名譽院長。
1981年獲全國首屆大學生書法比賽一等獎,2014年在第八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中,獲年度藝術家·書法類大獎。
鮑賢倫 江山風月 38cm×61cm 2016年
釋文:江山風月。臨皋亭下,不數(shù)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嵋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xiāng)哉!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問范子豐新第園池,與此孰勝?所不如者,上無兩稅及助役錢耳。蘇軾與范子豐書。丙申仲秋書于得古方新居,鮑賢倫。
沃興華1955年生于上海。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出版書畫類專著多部。
沃興華 王維詩 34.5cm×17.5cm×3 2016年
釋文: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丙申春月書,王摩詰詩,興華。
張旭光 1955年生,字散云,河北省安新縣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原副秘書長、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F(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草書委員會副主任,榮寶齋藝術總監(jiān),榮寶齋書法院院長。北京大學、中央美院客座教授,清華大學張旭光書法藝術工作室導師。榮獲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藝術獎”出版專著多部。
張旭光 自作詩《題蘭》 79.5cm×54cm 2016年
釋文:常年漫步山陰道,慣看幽蘭蘭自幽。嶺上白云來又去,依然香氣駐心頭。右錄舊作《題蘭》一首,丙申,張旭光。
歐陽江河 1956年生于四川省瀘洲市。著名詩人,詩學、音樂及文化批評家,書法家,《今天》文學社社長。出版《如此博學的饑餓》等十余部個人詩集及文論集。自1993年起,多次應邀赴國外,在五十余所大學及文學中心講學、朗誦、訪問。近年來,書法作品在全國各地展覽,被世界各地的書畫藏家收藏。
歐陽江河 節(jié)錄《母親,廚房》 39cm×39cm 2016年
釋文:在萬古與一瞬之間,出現(xiàn)了開合與渺茫。在開合之際,出現(xiàn)了一道門縫。門后面,被推開的是海闊天空。沒有手,只有推的動作。被推開的是大地的一個廚房。菜刀起落處,云卷云舒。光速般合攏的生死被切成星球的兩半,慢的兩半。蘿卜也切成了兩半。在廚房,母親切了悠悠一生,一盤涼拌三絲,切得千山萬水,一條魚,切成逃離刀刃的樣子,端上餐桌還不肯離開池塘。暑天的豆腐,被切出雪意。土豆聽見了洋蔥的刀法和對位法,一種如花吐瓣的剝落,一種時間內(nèi)部的物我兩空。去留之間,刀起刀落。但母親手上并沒有拿刀。
節(jié)錄《母親,廚房》,丙申之秋歐陽江河。
朱培爾 1962年生于江蘇無錫。現(xiàn)任《中國書法》雜志主編,國家一級美術師、編審,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篆刻藝術委員會秘書長,西泠印社理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多次擔任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國篆刻藝術展等展覽評委。著有多部作品集。
朱培爾 題畫詩一首 28cm×34cm 2016年
釋文:武陵溪口燦如霞,一棹尋之興更賒。歸向吾廬情未已,筆會春雨寫桃花。原濟題桃花冊詩,培爾。
秋澗石頭泉韻細,曉峰煙樹乍生寒。殘紅落葉詩中畫,得意任從冷眼看。原濟補,八大山人山水詩,培爾于南軒。
鄒濤 1962年生于寧夏,浙江衢州人,現(xiàn)居日本。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特聘教授、中國美術學院現(xiàn)代書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法》雜志編委、全日本華人印社社長、西泠印社社員。出版《鄒濤金石書畫集》《鄒濤篆刻選》《鄒濤九松園印選》等作品集。
鄒濤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36cm×50cm 2016年
釋文: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搖搖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丙申八月廿三日晨起恭抄,九松園丁鄒濤于名城。
于明詮 1963年生,本名于明泉,別署于是乎等?,F(xiàn)為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山東省高校重點學科首席專家。系中國書協(xié)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山東書協(xié)副主席,滄浪書社社員。出版《我在乎書法里邊有意思的那點意思》《單衣試酒》《墓志十講》《歷代書藝珍賞·金農(nóng)》等論著、作品集十余種。
于明詮 自作詩三首 68cm×46 cm 2016年
釋文:略。
白砥 1965 年生于浙江紹興,本名趙愛民。1984 年畢業(yè)于北京國際政治學院法語專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1987 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書法研究生班,導師為沙孟海、劉江、章祖安教授。1990 年獲碩士學位。1990—1996 年任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研究》責任編輯。1996 年復入中國美術學院攻讀全國第一屆美術學書法理論博士學位,師承章祖安先生。1997 年被評為“全國書法十杰”。1999 年獲“魯迅文藝獎”,同年獲博士學位?,F(xiàn)為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魯迅美術學院及山東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文聯(lián)委員,浙江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員。
白砥 難得糊涂 34.5cm×35cm 2016年
釋文:難得糊涂。丙申秋日,山陰白砥。
王家新 別署晏園,1967年出生,祖籍遼寧。中國文聯(lián)全委會委員,第六屆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曾任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青年書法展評委,西泠印社理事,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作品被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等收藏。主編《鄧石如書法篆刻全集》。著有詩集《北溟魚》、詩詞集《頤園詩草》、書法集《中國美術館當代名家系列書法作品集·王家新卷》《王家新書法藝術》《晏園藝事》《晏園述古》。
王家新 自作詩 71cm×43cm 2016年
釋文:紫墨草行盡,丹砂入篆無,邀飲硯余酒,圍爐話屠蘇。舊作有贈,晏園家新。
于鐘華 1974年出生于亳州,書法學學士、書法學碩士、哲學博士,現(xiàn)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文化藝術中心研究員,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團中央國學聯(lián)盟副主席,中國孔子基金會文化大使,著有《問道王羲之》《微言書法》《唐代行書技法四十例》等。
于鐘華 《論語》數(shù)則 49cm×69.5cm 2016年
釋文: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薄案改冈冢贿h游,游必有方?!弊釉唬骸叭隉o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弊釉唬骸案改钢?,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p>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ā!弊映觯T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丙申秋錄《論語》數(shù)則,于鐘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