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建章 劉吉梅
隨著媒體的不斷發(fā)展,全媒體時代來臨,由于對不同媒體的輿論監(jiān)管力度不夠,導致很多廣電媒體傳播的信息中出現了一些低俗、虛假的東西,這對于廣電媒體的公信力以及傳播信任帶來了危機,使得新聞的公正性以及權威性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很多新聞工作者的身份和地位也受到影響。因此,在新時期,如何增強廣電媒體的公信力是一個重要課題,廣電媒體要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不僅是傳播信息的工具,更要對自己所傳播的信息負責,使得百姓對廣電媒體感到信任。
信任危機是任何一個媒體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的嚴重問題,作為傳播信息的載體,一旦產生了信任危機,則會直接影響到媒體的存亡。當前很多群眾已經對各類媒體有自己的認識,比如認為一些黨報媒體與政府有直接聯(lián)系,往往代表的是政府,其形象也會直接影響到大眾對政府的看法。比如《人民日報》作為最權威的黨報,其形象和公信力直接影響到大眾對政府的印象。為了解決廣電媒體的信任危機,則必須要對廣電媒體的發(fā)展模式進行改進,從傳統(tǒng)的傳播信息到傳播信任,傳播更多高質量、高水平、真實的信息,使得群眾能夠從廣電媒體中獲得更多真正有用的信息。提升廣播電視媒體公信力的重要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給大眾提供更多真實有效的信息。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的廣電媒體也開始與互聯(lián)網進行結合,產生了很多新媒體,比如一些媒體平臺開通了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賬號等,對各類信息進行傳播,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由于網絡的監(jiān)管力度不夠,因此發(fā)布一些虛假低俗的消息,這對于廣電媒體的形象有極其嚴重的損壞。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廣電媒體也要加強對信任危機的重視,在遇到各種危機情況的時候,要有及時防范危機的意識,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對各種輿論危機進行解釋和澄清,給大眾提供更多真實有效的信息。
第二,促進廣電媒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廣電媒體的主要定位是信息傳播,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因此媒體對大眾的影響十分大。提升廣播電視媒體公信力有助于讓大眾對廣播電視媒體產生良好的印象,使得大眾對廣電媒體的認知水平可以不斷提升,促進廣電媒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尤其是在媒體行業(yè)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媒體數量越來越多,廣電集團應該要注重公信力的建設,從而能夠在傳媒行業(yè)中有更大的影響力,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廣電媒體就是廣播和電視,隨著當前媒體發(fā)展的綜合化程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廣電媒體開始和其他的媒體進行融合發(fā)展,比如廣播與報紙、自媒體平臺進行結合,便于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對各種廣播節(jié)目進行收聽,滿足快餐時代的特征。在媒體形式不斷豐富的過程中,媒體應該要對自己的定位進行重新考慮,不僅要進行信息傳播,更應該要注重信任傳播,做到信息傳播和信任傳播之間的有效結合。比如“吃大骨面,做有骨氣的人!”這則廣告中就很好地融合了信息傳播與信任傳播這兩個概念,將大骨面與骨氣這兩個概念進行融合,從而使得大眾在接受廣告信息的時候能夠對其產生更強的認同感,從而更好地接受廣告信息。在進行信息傳播和信任傳播的過程中,應該要加強對多元化內容的應用,給大眾帶來更好的視覺和聽覺感受,能夠對媒體傳播的內容有更強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另外,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由于各類媒介形式的不斷應用,使得人們在接受信息的時候也能從這些權威的平臺中第一時間接受到更加權威、準確的消息,而不是在浩瀚的網絡中搜尋各種信息,并且對這些信息進行辨別,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們對廣電媒體的認可度。
媒體要想在競爭越來越大的傳媒行業(yè)中提高公信力,則必須要加強對傳媒環(huán)境的建設,要高度重視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媒體的公信力產生影響的因素。作為傳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廣電媒體應該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政府要為傳媒工作創(chuàng)造更加良好的條件,為媒體營造一個更加健康的場所。比如政府部門通過多種方式公開政務活動,群眾可以利用相應的渠道對政府公布的各種信息與新聞媒體所報道的信息進行對比,有助于大眾獲得更多真實、全面的新聞消息,從而提高對媒體的認知程度和認可程度。另外,也可以從立法的角度來為媒體的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于一些損壞媒體公信力的行為要及時進行處理,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處理,尤其是一些假冒權威媒體賬號的行為,要及時進行處理,防止一些虛假的賬號在網絡上發(fā)布虛假的消息,對人們產生誤導。
現代新媒體具有較高的傳播效率,而且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廣電媒體想要實現信任傳播,應該要學會跟隨潮流,對傳播的渠道進行拓展和創(chuàng)新,從而廣電媒體能夠提升粘度,融入大眾生活,在傳播各種準確、正面信息的過程中逐漸累積更多客戶。廣電媒體在與新媒體進行結合的時候,應該要從內容上加強控制,比如一些電視臺在網絡上開設了網絡電視頻道,除了對電視臺的節(jié)目進行播放之外,還可以搜羅網絡上的一些有趣的信息,給大眾傳播更全面的資訊,在這個過程中電視臺必須要加強對內容的把控與審核,確保各種資訊和信息的準確性,防止傳播虛假的信息,對于一些信息來源不詳的信息,不要進行轉載,盡量選擇權威、官方網站獲取相關信息,防止由于傳播虛假消息而失去大眾的信任。
在傳播學中,經常為他人提供信息、影響大眾輿論意見的人稱為“輿論領袖”,廣電媒體想要實現信任傳播,則應該要不斷提高自己在社會中的輿論領導力,我國有的媒體已經具有權威的地位,比如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這些媒體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媒體平臺,尤其是中央電視臺,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輿論導向,其傳播的信息必須要真實、準確,才能奠定其“輿論領袖”的地位。在廣電媒體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應該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一些省級電視臺、市級電視臺等,都應該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言論真實性,引導和強化主流言論,規(guī)避非主流言論,并且要在當地群眾心中逐漸形成輿論影響力,再在全國范圍內提升影響力,發(fā)展成為可信任的傳播媒體。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媒體數量也越來越多,媒體傳播的消息也良莠不齊,使得很多廣電媒體在發(fā)展過程中面臨著嚴重的信任危機。為了要解決這種問題,廣電媒體在發(fā)展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加強對傳統(tǒng)的媒體定位的改變,從傳統(tǒng)的傳播信息的渠道轉變成為傳播信任的渠道,構建媒體公信力,使得大眾能夠從廣電媒體平臺中獲得更多真實、有效、有用的信息,也能促進媒體真正發(fā)揮出媒體的作用,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1] 趙晨,盧姍娜.縣級廣電媒體如何提升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J].媒體時代,2016(01).
[2] 楊靜,王士林.提升地方廣電媒體應急傳播能力初探[J].今傳媒:學術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