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華
(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院思政部,湖南長沙410004)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講話中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為高校教師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指明了方向。如何處理好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網絡教學的關系,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成為眾多學者探討的熱門話題。在大數據時代,給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帶了巨大挑戰(zhàn)的同時創(chuàng)造了機遇。一方面,基礎知識獲取便捷,為思政課教師授課內容、方式的設計安排提出挑戰(zhàn);另一方面,大數據時代突破教學互動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提升教學質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創(chuàng)造了良好機遇。探討基于互聯網+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指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在線上平臺提供教學視頻和知識點PPT等學習資源,學生課外自主完成對線上資源的學習,而在課堂上(線下)教師則對學生反映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講解,解答學生的疑惑,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2]。遵從認知規(guī)律,強調思政課教學實踐,通過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不僅掌握基礎知識,更是產生思想共鳴。
教育部黨組審議通過的《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專項工作總體方案》明確,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將通過大調研、大提升、大格局“三個突出”,提升思政課質量和水平,增強大學生獲得感。5月初開始,組織教指委所有專家赴全國2595所普通高校聽3000堂思政課程,我校舉全校之力,從政策支持、資金支持、人員支持等各個方面推進思政課程建設。為充分發(fā)揮思政課在立德樹人中的作用,制定了《進一步提升和改進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規(guī)劃》,以夯實實踐教學為目標,為本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資金支持,明確思政課堂要注重實踐,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陣地協(xié)同作用。
為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我校已經建立了包括教學官網、世界大學城空間和民院新青年微信公眾平臺三大網絡平臺。其中世界大學城空間教學已經成為我校的一個亮點。大學城空間教學實質上就是一種網絡教學,具有豐富資源共享、師生互動便捷、媒體展示多樣等優(yōu)勢。一生一空間,生生有特色,我校順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打造現代化的網絡教學平臺,為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思政課線上線下實踐教學資源建設,主要以教材為綱,變教材體系為教學體系,開發(fā)微專題教學資源,變抽象理論為緊扣學生、緊扣社會的專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其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現已開發(f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研修等17個微專題教學資源;為突破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聚焦學生關注的熱點,思政課教學隊伍已經完成60個微課的錄制、上線,受益人數達16000余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注重發(fā)揮校企合作優(yōu)勢資源,依托校內4個實踐研修中心開展“職業(yè)道德”、“志愿者服務”、“紅色文化”和“廉政文化”小班主題研修;為了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我校逐步建立湖南省黨史展覽館、新民學會舊址等校外實踐基地。豐富的線上線下資源的建設,為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提供現實可能。
綜上所述,我校積極探索思政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思政課堂到課率、抬頭率均明顯提高;違紀率顯著下降,社會反響良好,學生更具獲得感。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著“配方”比較陳舊、“工藝”比較粗糙、“包裝”不那么時尚的問題[4]。思政課教師在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對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做了很多嘗試。比如課堂實踐注重增加趣味元素,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課堂實踐形式多樣化,如隨手拍、辯論、紅歌、朗讀、小品、電影賞析、詞語猜猜猜等,再如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嘗試。效果如何?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探討。
高職院校思政課主要選用以下基本教材,《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形式與政策》??傮w來說,教材內容豐富、厚重,但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高職院校的課時量相對教材內容比較有限,因而不能面面俱到。加之教材的內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受眾對象基本接近“00后”,他們的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熟悉互聯網技術,思政課教師必須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這種做法是好的,但在操作過程中,是否盡人意?比如,有旅游職業(yè)院校教師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進行重難點分析時,認為難點是如何在今后的旅游工作中化理想為現實?如何在旅游相關崗位上做忠實的愛國者?如何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職業(yè)人生?這位老師的初衷是將思政教育與專業(yè)緊密聯系起來,但你認為這位教師上的是思政課還是旅游專業(yè)課?變教材內容為教學內容,須以教材為本,要正確把握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統(tǒng)一性。
上面提到,為了使課堂氣氛活躍,內容“接地氣”,思政教師采取多種多樣的課堂實踐形式。比如詞語猜猜猜游戲,教師選幾個授課內容里面的關鍵詞,讓學生分組進行游戲。在講解“改革開放”這個主題時候,教師把“改革開放”作為游戲關鍵詞,小組進行猜猜猜。課堂上進行這樣一個游戲,給學生留下的與快餐文化沒多大區(qū)別,觀眾哄堂大笑后便會煙消云散。思政課實踐教學,是依托和強化實踐性來深刻解析、發(fā)展和突出理論性。在講解“改革開放”的時候,要帶領學生通過了解改革開放的背景,探究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從理論上把握中國為什么要改革開放?有些什么舉措及帶來的變化?有什么啟示?我們授課形式可以多樣化,可以考慮“接地氣”,但務必明確,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我們既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作為一門知識傳授給學生,更應該關注講授的價值觀是否能幫助學生處理他們面臨的道德和社會現實問題,即“達真知”。
大數據對思政實踐教學產生巨大影響,思政教師隊伍在積極探索一條思想政治理論“你說我聽”傳統(tǒng)授課方式與泛在集成的網絡課程融合的有效模式,需要我們重新思考教師與學生角色定位問題?!皩嵺`教學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如得不到發(fā)揮,依然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難以印證知識的可靠性和有用性,難以發(fā)現問題,實踐教學達不到應有的目的,那么也就名存實亡了”[3]。大數據時代,熟悉互聯網技術的當代大學生,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論壇、大學城空間、貼吧等現代化信息交流媒介,與教師進行及時有效溝通與交流,增進了解。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你說我聽”。課堂已經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單一選擇,教師也不再是單純知識的教授者和評定者,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實踐互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能只是一個引導者、指導者,或是一個協(xié)調者。實質上,大數據時代,教師授課已經從“如何教”逐漸向“如何學”轉變,從教師主導逐漸向師生共同參與轉變。
[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講話[Z].2016.
[2]楊宇翔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實施方案設計[J].思想教育研究,2017,(7).
[3]王駿緣,劉新春.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本內涵解讀[J].改革與開放,2017,(4).
[4]教育部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配方”陳舊“工藝”粗糙[EB/OL].http://news.163.com/17/0312/15/CFBBTFH400018AOQ.html,20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