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君
平日的法制新聞宣傳報道中,案例報道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其中,司法部門提供的刑事案件,尤其是特大刑事案件,一向是抓讀者眼球的新聞,也是各媒體的必爭之地。可是,這樣的案例如果原原本本地報道出來,往往會產(chǎn)生一些不良的負面效應(yīng),也會讓平民百姓的安全感受到影響。因此,如何把握案例報道的尺度和分寸,成為每一位法制新聞工作者所追求和思考的。那么,如何讓司法案例新聞始終保持一種高昂主旋律的輿論導向呢?筆者從事法制宣傳近14年,其經(jīng)驗是面對眾多的案例要有“摘菜”精神,要用心地挑選和鑒別,除去糟粕,把那些營造社會大好環(huán)境和社會和諧的“鮮菜”摘出來,掌握好度,通過案例弘揚社會正氣,引導人們正確的行為和生活,從而把好黨報輿論的“守門員”。
筆者以一篇重大刑事案例的報道來說明這一問題。
2009年底,當?shù)胤ㄔ阂M行一次公捕公判大會。在此次公捕公判大會上,有幾名重犯要被判處死刑,并立即執(zhí)行。通過了解,這幾名重犯要么殺人了,要么放火了,與往常判處死刑的重犯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就此案本身,也完全可以寫成新聞稿件。但那樣做,會讓人感覺到鄰里之間、戀人之間等都會存在一種不安全感,為此,筆者為了避開這些不良的社會影響,便別辟蹊徑。不寫案件披露出來的他們是怎么行兇殺人的,而是選擇在他們臨刑前去采訪,從即將在走向生命終點的最后時刻他們有些什么生命感悟的角度入手,與兩名年輕死刑犯面對面交流,去觸摸他們此時的內(nèi)心世界,最后寫成《到“那邊” 我要給她道歉,年輕死囚的臨刑遺言》,文中分別以小標題“最后的要求——別給我?guī)咒D腳鐐,那樣出去,丟老人了!”、“最后的懺悔——到‘那邊’,我要給她道歉”、“最深的傷害——其中一位重犯母親在得知一審判決兒子死刑的消息后,由于無法面對失兒之痛,投海自盡”“最放心不下父母——兩人均給父母寫了遺書,在遺書中,他們希望父母‘好好活著’的意愿更是情之切切”,遺書通篇只有一種標點符號“!”,讓人感受到這對年輕人強烈的心理震顫,感受到他們對自己惡行的懊悔和對生命的眷戀。
筆者又跟隨著他們來到公捕公判現(xiàn)場,親眼目睹了法官宣判聲落下,兩名犯罪年輕人立即被押上卡車,押赴刑場。就在卡車啟動的那一刻,一位被害人的母親無法控制心中的悲傷與憤怒,手指著殺人犯:“你、你……”話未說完,就當場暈厥了,隨同而來的親人急忙上前搶救……
而這兩位即將被押上刑場的年輕人,其中一位并不知道自己的母親已經(jīng)先走他一步.另一位的母親則是哭得站立不穩(wěn),在親人的攙扶下,與押上卡車的兒子遙遙相望,淚眼相對……站在卡車上的兒子泣不成聲,朝著媽媽大聲喊著:“媽,你好好活著,我走了……”
他的喊聲消失在瑟瑟的寒風里,淹沒在凄厲的警笛聲中……
此重大案例的報道中,筆者在字里行間都深“埋”了一個“情”字,而不是簡單地敘述審判過程,通過被害人家屬的悲痛欲絕和罪犯的真誠懺悔,以及罪犯家屬的撕心裂肺,以及目睹者的惋惜和無奈等細節(jié)的現(xiàn)場報道,讓這起重大刑案件報道讀來發(fā)人深省,震撼人心。用情感打動讀者,從而避開了就案件而寫案件的種種弊端,自然,這個“情”字,對人們起到的警示作用也非同一般。
而2009年底寫的《3000萬元拍出外籍萬噸輪》這一案例,之所以能從眾多海事案例中脫穎而出,那是因為它向世人彰現(xiàn)了中國的司法環(huán)境,能讓外國人加深對中國法律的了解,加深對中國司法環(huán)境的認識,讓外國人相信,他們的權(quán)益在中國是完全能夠得到合法有效的保護。文中以幾個小標題為段落,對此案做了詳細的現(xiàn)場報道——“拍賣現(xiàn)場:一錘敲定3000萬”、“拍賣原因:拖欠維修費”、“庭外運作:慎重細致”、“各方反應(yīng):透明公正”,將這起由外籍船東自行提出拍賣的最大航船的拍賣現(xiàn)場及過程全程記錄和詳盡報道,拍賣程序透明、公開、公正,真正體現(xiàn)了我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司法環(huán)境。
總之,案例的報道并不是單純地報道事件,而是體現(xiàn)案例中的亮點和具有引導作用的一面,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從而引導人們的社會行為,維護穩(wěn)定和諧,顧全大局,也只有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才能引導人們正常地生活,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曾記得早在2003年7月23日,煙臺市召開了建設(shè)誠信煙臺會議,第二天,當?shù)氐母鞔竺襟w均做了頭條新聞報道。煙臺日報為了配合這次活動,還特開設(shè)了《建設(shè)誠信煙臺》專欄,分政府篇、企業(yè)篇、市民篇。當時,筆者接到的任務(wù)是針對時下法院“欠債不還”的“賴賬者”寫一篇稿子。
獲知筆者要采訪這樣一篇命題作文,法院分管宣傳的工作人員抱來一大摞執(zhí)行了的“老大難”案例,讓筆者自己挑選;并介紹,里面有鎮(zhèn)政府賴賬的,也有企業(yè)賴的,還有老百姓“耍賴”的。面對擺在面前的這一大摞案例,筆者開始耐心地埋頭翻看,看著看著,有一個念頭涌進腦海,那就是這些案例中,無論選擇鎮(zhèn)政府賴賬,還是企業(yè)或百姓賴賬,感覺都不妥,因為這樣的案例報道出來都會給社會大環(huán)境和人們的誠信度打折扣,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這且不說,也與時下倡導的“建設(shè)誠信煙臺”主題不相符了,輿論導向上出了問題。那么,什么樣的案例才能入“法眼”呢?
筆者仔細翻看每一本案卷,希望能從中找到閃光點。正在這時,法院的那位工作人員在一旁補充說:“前段時間,我們院還執(zhí)行了一個案子,當事人非常滿意,給省、市領(lǐng)導寫了表揚信。市委領(lǐng)導對法院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煙臺市委書記對此事還特下批示,說咱們煙臺建設(shè)誠信刻不容緩,這批示還是剛下的呢!”執(zhí)行工作得到市委領(lǐng)導的肯定,法院的工作人員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語氣中透中自豪。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自豪和“炫耀”卻讓我找到了靈感和應(yīng)該報道的東西。試想,賴賬的人或企業(yè)普天下哪兒都有,但在我們煙臺有卻不用怕,因為我們的政府重視誠信!我們的執(zhí)行機關(guān)講誠信!我們有如此好的誠信大環(huán)境,人們還用擔心什么呢?透過它,也可以向世人展示煙臺的投資環(huán)境是可信的,是安全的。職業(yè)的敏感性讓筆者感到找到了“金子”,而這塊“金子”散發(fā)出來的光卻有著不同非響的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
筆者當即放下手頭那一大摞案卷,詳細了解案情經(jīng)過。原來,一位臺商曾花巨款,在煙臺市一家房地產(chǎn)商處購買了一套房子,事后,房價一再竄高,房產(chǎn)商后悔了,又將房子賣給了另一家,導致“一房二嫁”。按理說,把房子重新賣給了他人,房產(chǎn)商應(yīng)該將臺商先前交的購房款退回,那里想到,房產(chǎn)商比較過分,既不給房,也不退錢。這不,臺商就把房地產(chǎn)商告了。判決結(jié)果出來了,臺商贏了。面對法院的判決書,房產(chǎn)商還是不給錢。為此,臺商只好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試想想,遇到這么一家賴賬的人,面對法院已經(jīng)生效的判決書都置之不理,法院即使受理此案,執(zhí)行起來的難度也可想而知了??墒?,為了維護臺商的合法權(quán)益,法院下了好大力氣,迎著種種困難而上,最終還是如愿以償?shù)貙⑷靠铐椣?shù)交到臺商手里。這件鬧心的事終于有了結(jié)果,臺商對法院的執(zhí)行工作非常滿意,感激之余,分別給省、市領(lǐng)導寫了表揚信,便有了上述的一幕。
就這樣,一篇《企業(yè)失信 美籍華人怒上法庭,法院誠信 數(shù)百萬元悉數(shù)追回,市委書記批示 建設(shè)誠信煙臺刻不容緩》一稿鮮活出爐了。此稿一出,反響強烈。一位退休的老干部當日就給報社打來電話,他說:“這篇文章報得好!好在恰到好處地把握了輿論的正確導向,既反映了問題,又樹立了政府和職能部門的良好形象;同時,更有利于我市的招商引資,希望媒體多做一些這樣有意義的報道?!?/p>
由此可見,在正確的輿論導向“指揮”下挖掘出來的“金子”,其閃爍的光芒也是耀眼的、四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