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龍江·蘇群
湖庫篇
早春釣灘頭和濕地
文/黑龍江·蘇群
與南方不同的是,東北地區(qū)的湖庫多坐落在深山里,因而這些湖庫融冰的時間要比山下的池塘晚得多。所以,釣這些湖庫的日子在時令上已經(jīng)是初夏了。
那么,早春時節(jié)在這些湖庫就沒有能下竿的地方嗎?有。那就是湖庫的灘頭、濕地。
每一座湖庫都有其進水的源頭。一般來講,有一定年頭的湖庫,由于入庫口水淺,這里常年受到蓄水浸泡,加上草本植物的碳化沉積物,以及河流在洪水期夾帶下來的泥沙,久而久之就會在湖庫的上游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灘頭、濕地,而這濕地之內的水體就是在湖庫全面融化開之前魚兒趨溫、覓食的地兒。
拿六峰湖來說,它坐落在穆河上游的莽莽林海之中,水面完全化開一般要在5月中旬之后,而魚開始大批量咬鉤時是在“六一”前后,這種狀況對于釣魚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
那么,我們能不能像釣池塘一樣,在其岸邊的冰層剛化開時就釣?為了得到答案,我和張哥前去試驗,結果還真不行,魚不在冰層下面。
張哥提議到庫區(qū)上游瞧瞧,看那兒有無大面積融化開的水體。我當時想,這不是扯嗎?庫區(qū)的上游草灘裸露,即便有亮水面也深不及尺,如何能釣?可是,到地方一瞧,整個亮水面連成一片,平時裸露的草灘均淹沒在水下。原來,山上融化的雪水涌入庫區(qū),抬升了水庫上游灘頭的水位。
到了灘頭邊上,我和張哥發(fā)現(xiàn)水面上有一些大鯽魚在翻騰,有些魚近在咫尺,支上抄羅子就能撈到。而不遠處的水面上泛起一波波兒的漣漪,那是水面魚——青鱗子魚群在曬太陽。
見此情形,我和張哥抽出竿子就開釣。水深七八十厘米,鉤子不待落底就被拖走。釣了4個小時,大大小小的雜魚被釣上來七八十斤。
湖庫的上游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灘頭、濕地,而這濕地之內的水體就是在湖庫全面融化開之前魚兒趨溫、覓食的地方
為何湖庫沒化開,而灘頭、濕地就會有魚群存在?原來,這些灘頭、濕地是與庫區(qū)的大水面相通的。只要大水面的邊緣化開,形成魚的洄游通道,水庫內的魚群就會在白天游入灘頭的淺水區(qū)曬太陽、覓食,庫區(qū)的溫度下降后又會游回深水。
以六峰湖為例,正常年份,只要庫區(qū)在秋天里雨水充沛,或者冬季降雪量偏大,那么來年早春這些灘頭、濕地就會被水淹沒。只要灘頭上的水位夠深度,能夠立起浮標,釣上一天指定你背不動魚獲。
灘頭、濕地的魚種很雜,幾乎湖、庫內所有的魚種都會有,但不會有大型魚。六峰湖上游的灘頭我年年去釣,水面從上至下均有魚。上層水為平時見不到面的大個兒青鱗子魚(鰷魚的一個種類),中層則為湖鯽,下層是一二斤重的草魚。
灘頭、濕地的魚種很雜,幾乎湖、庫內所有的魚種都會有
釣青鱗子魚要用硬竿,保持快節(jié)奏
這些灘頭、濕地是與庫區(qū)的大水面相通的。只要大水面的邊緣化開,形成魚的洄游通道,水庫內的魚群就會在白天游入灘頭的淺水區(qū)曬太陽、覓食,庫區(qū)的溫度下降后又會游回深水
山上融化的雪水涌入庫區(qū),抬升了水庫上游灘頭的水位
在六峰湖釣灘頭,我和釣友最喜歡釣的就是大個頭的青鱗子魚。魚體有筷子長,重一二兩,上鉤的掙扎力比釣其他魚種手感強得多,兩個小時就能釣20多斤。
釣青鱗子宜選硬竿子、齊竿線、1號主線、長子線,拴雙三角形鉤子;鉤號要略大,否則愛跑魚。浮標調至略微露些標肚,釣翻身。餌料以腥味較濃烈的商品餌為主,添加少量拉絲粉,拉大餌打頻率。中魚標相多為下拉、斜走或浮標超時不立起。抖腕刺魚要干脆,起魚、飛魚一氣呵成。要保持拋竿節(jié)奏,快——是釣大個兒青鱗子的必要手段。你要是慢了,是聚不攏大魚群的。
釣湖庫的灘頭、濕地,是在湖庫沒有完全融化開時的權宜之計,一旦庫區(qū)完全融冰,水位落下去,魚群就會跟著降入庫區(qū),灘頭、濕地便不宜釣了
釣鯽魚則需放慢拋、釣節(jié)奏,或者歇一會兒窩子,待青鱗子離開窩子后用奶香型餌料釣鯽
由于拋、釣頻率很快,所以宜用短腳、短尾短支浮標,長腳、長尾的浮標不利于打快節(jié)奏,并且易損壞。
要想釣鯽魚,你則需放慢拋、釣節(jié)奏,或者歇一會兒窩子,待青鱗子離開窩子后用奶香型餌料釣鯽(青鱗子不太喜歡奶味),形成頻率后,即便有青鱗子也插不上嘴。
想釣草魚則應事先用塊狀餌打底窩、打重窩,以便留住小草魚群
若想釣草魚,則應事先用塊狀餌打底窩、打重窩,以便留住小草魚群。
釣湖庫的灘頭、濕地,是在湖庫沒有完全融化開時的權宜之計,時間也就那么幾天。一旦庫區(qū)完全融冰,水位落下去,魚群就會跟著降入庫區(qū),早春釣灘頭、濕地也就趨于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