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沐
小F給我打電話:“學(xué)姐,我換住的地方了。我當(dāng)時為了省下一個月600塊錢的房租,每天到公司需要50分鐘,還是在早出晚歸,避開高峰的前提下。學(xué)姐你說的太對了,省下來的錢,根本不足以彌補降低的生活品質(zhì)?!?/p>
去年我開始每天寫東西的時候,還在正常上班。那兩個月,基本每天都能寫一點。朋友問我哪里有這么多多余的時間寫文章呀?我說就是晚上8點到10點,不外出的話就可以寫。朋友想了想說,也是,我每天上下班路上2.5小時,你上班只有10分鐘,每天比我多的時間就有2個小時了。
我有一個同學(xué)把這個時間縮短到了半個小時以內(nèi)。2年前她和老公打算在北京落根,選擇了二環(huán)邊上,即使房價比五環(huán)外高出3倍。在迷你的小房子里,他們把生活過得溫暖而精致。
她說,因為到公司就是10分鐘步行,少了路上的奔波,好像每天比住得遠的同事多了小半天,不僅早上可以多睡1個小時,晚上還多出來一些時間,做任何自己覺得快樂的事,運動,看書,品茶……
像同學(xué)這樣,減掉無謂的時間成本,太明智。省下路上的2個小時,可以讓生活輕松很多。
之前辦公室一個同事M和老公都在北郊上班,但是房子買到了南三環(huán),于是早上6點半出門,8點半到辦公室,準(zhǔn)點下班到家也8點了。她說工作一天,下班了本來心情還不錯,在回去的路上,各種擁堵和吵鬧,心情越來越不好。走到一半的時候就不開心了,回到家什么都不想做,老公一開口她就想吵架。半年之后,兩個人回家基本上就是沉默狀態(tài)。后來他們在公司附近租房子住,周末才回家。這樣M每天走路上下班,老公也不過是10幾分鐘的車程。后來M說,住得近了才知道,上班可以這么輕松!
想通了這個道理之后,在面臨任何選擇時,都會把時間成本考慮進去。在能力承受范圍之內(nèi),盡可能地節(jié)省時間成本。
我可以花1個小時用麻繩和玻璃瓶做一個自制花瓶,可以花2個小時品一杯下午茶,可以用半天的時間跟朋友聊天曬太陽,也可以花1天工夫畫一幅小畫,或者往返2天去閨蜜的城市見見她……但是那些無謂的時間成本,1分鐘都不想多花費。尤其是不會把大把的時間花在路上,盡量住在上下班方便的地方,或者住在自己喜歡的圈子內(nèi)。
對時間無謂的浪費,就是對生命的揮霍。每天多出來的2個小時,在3年、5年之后,一定會彰顯出來省下來的房租和房價買不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