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中國的時間坐標上,2017年一開始,就迎來了兩個重要的節(jié)點:鄧小平發(fā)表南方談話25周年,以及鄧小平去世20周年。
如果給今天的中國評選唯一一個關鍵詞,毫無疑問是“改革”。翻開2017年的日歷,啟動于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全面深化改革就進入第四個年頭了。在我們的采訪中,南方談話的親歷者說到了一個細節(jié):2012年習近平出任總書記后首次考察就赴廣東,他在廣東走的路,和1992年鄧小平走的路大體一致,都是深圳—珠?!樀隆?/p>
改革,已經(jīng)成為中國的氣質,也必然繼續(xù)塑造中國的命運。而這一切,都始于鄧小平。
如果說改革是一部正在進行的當代史,那么時間越久,越能照見細節(jié),越能看得深遠。鄧小平和他啟動的這場改革,之于今日中國的意義是什么?我們請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加以解讀。
《環(huán)球人物》:今天來看,鄧小平給當代中國留下了怎樣的遺產(chǎn)?
石仲泉:改革開放后,直至鄧小平去世前,他的思想理論光芒集中在一頭一尾的兩次講話:1980年8月18日關于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的講話、1992年春的南方談話。前者大體決定了今天的政治走向,后者基本決定了今天的經(jīng)濟面貌。
《環(huán)球人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怎樣影響今天的中國?
石仲泉:“文革”動亂之后,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鄧小平帶頭撥亂反正。他反思“文革”這段歷史: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嚴重的事件?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制度建設問題,并提出要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他在講話中指出了現(xiàn)行制度中存在的大量問題,如權力過分集中、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xiàn)象等等,當時可謂石破天驚。這篇講話既是我國建設民主政治的標志性文獻,也是黨以全新角度思考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一個歷史起點。
我們還在走這條路,按照他的講話精神繼續(xù)前行。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習近平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民主與法制建設在一步步向前推進,這個邏輯聯(lián)系非常清楚。
《環(huán)球人物》:南方談話為什么這么重要?
石仲泉:1989年政治風波之后,中國再次面臨向何處去的問題。這是個大問題,社會上和黨內對此都有這樣那樣的很多看法。當時比較流行的一股思潮是要走回頭路,搞“以階級斗爭為綱”,認為目前兩個階級、兩條道路仍然是主要矛盾。鄧小平對這個問題非常反感,他一生都在反“左”,如果真的這么搞,改革開放就完了,所以他要到南方談話,糾正當時的錯誤傾向,還十分嚴厲地說:誰反對改革開放,誰就下臺。
南方談話很全面,他的思想精華都在里頭,是鄧小平理論的集大成之作。1997年,他去世了。也是在這一年,鄧小平理論被寫入黨章,成為黨的指導思想。
《環(huán)球人物》:這兩次相隔12年的講話有何共性?
石仲泉:兩次講話,兩次糾正了航向,使中國一直沿著正確的航向前進。兩次講話也表現(xiàn)出鄧小平敢于擔當,敢闖敢沖的人格魅力。思想顧慮多了,是沒法干事情的。眼下有些領導干部不做為,在思想上存在顧慮。從嚴治黨不是要我們不做為,應當怎么做還得怎么做,不能從一種極端走向另一種極端,那是一種思想上的片面性,完全是找借口,與正確的政策沒有關系。我們現(xiàn)在仍然需要鄧小平的擔當精神和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