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遼衛(wèi),諶 琴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北京 100038)
原料市場
2016年我國飼料原料市場回顧與展望
王遼衛(wèi),諶 琴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北京 100038)
2016年全球主要飼料原料產量仍居歷史高位,庫存水平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但不同消費需求使得國際市場玉米和大豆價格走勢分化。其中,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價較年初略降1.4%,大豆期價累計上漲16.2%。我國大豆進口量再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量則明顯下滑。但國內玉米庫存龐大,消費需求增幅有限,國內玉米市場仍呈現(xiàn)供給過剩局面。2016年全球主要飼料原料產量有望維持高位水平,供需再平衡的過程價格波動也將更大,把握好采購節(jié)奏尤為重要。下文將分別對玉米和豆粕兩大飼料糧的供需形勢進行分析和展望。
1.1 2016/17年度全球玉米產量再創(chuàng)記錄
美國農業(yè)部預計,2016/17年度全球玉米產量和期末庫存均能創(chuàng)下歷史記錄。美國農業(yè)部預計2016/17年度全球玉米產量為103 053萬噸,比上年增加7 064萬噸;消費量為102 174萬噸,比上年增加6 322萬噸;期末庫存為21 819萬噸,比上年增加879萬噸。全球玉米期末庫存已連續(xù)3年創(chuàng)下歷史記錄,全球玉米供應格局寬松。
美國農業(yè)部預計,2016/17年度美國玉米產量為38 675萬噸,比上年增加4 126萬噸,處于創(chuàng)紀錄的歷史高位;消費量為31 459萬噸,比上年增加1 576萬噸;期末庫存為6 105萬噸,比上年增加1 691萬噸,是近29年來的最高水平。全球和美國玉米供應持續(xù)寬松,預計2016/17年度美國玉米價格仍處于弱勢震蕩格局。
1.2 2016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大幅下降
2015年11月2日,農業(yè)部出臺《關于“鐮刀彎”地區(qū)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指出,近些年來,“鐮刀彎”地區(qū)玉米發(fā)展過快,種植結構單一,種養(yǎng)不銜接,產業(yè)融合度較低,影響了種植效益和農民收入,力爭到2020年,“鐮刀彎”地區(qū)玉米種植面積穩(wěn)定在1億畝,比目前減少5 000萬畝以上。
2016年5月5日,農業(yè)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向媒體介紹農業(yè)結構調整有關情況。發(fā)布會上指出,在意見》里,農業(yè)部提出總的玉米調整思路是,保產能、適當調、產業(yè)化。保產能,就是鞏固提升優(yōu)勢產區(qū),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玉米生產能力。適當調,就是適當調減非優(yōu)勢區(qū)域特別是“鐮刀彎”地區(qū)的玉米面積,減法加法一起做,鼓勵農民將退出的玉米改種市場需要、效益較好的其他作物。在一些生態(tài)脆弱區(qū),高強度地種植玉米,雖然能夠換取一些玉米產量,但是帶來的生態(tài)代價太大,不符合中央提出的綠色發(fā)展的要求,所以在這方面要主動地調。對于適宜的地區(qū),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tài)效益好的地區(qū),還要強化產能,通過提高單產,來促進玉米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產業(yè)化,玉米是高能量而且產業(yè)鏈很長的農作物,它的后續(xù)加工產業(yè)鏈很長,所以農業(yè)部還提出以產業(yè)的理念來推動玉米的轉化,實現(xiàn)農民增收、地方經濟能夠比較好地發(fā)展。在工作部署上,農業(yè)部把玉米的調減與糧豆輪作和糧改飼試點以及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協(xié)同配套,重點就是調減東北冷涼區(qū)、北方農牧交錯區(qū)等“鐮刀彎”地區(qū)的非優(yōu)勢產區(qū),積極引導農民改種大豆、薯類雜糧、青貯玉米、優(yōu)質飼草等。
在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宣傳和引導下,玉米種植結構調整取得顯著效果。2016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為3 676萬公頃,比上年下降136萬公頃(2 039萬畝),降幅3.57%,也是2003年以來首次播種面積下降。其中黑龍江面積減量最大,為73萬公頃,占全國面積減量的54% ,預計主要改種大豆和水稻。
2016年全國玉米單產為5.973 t/ hm2,比上年增加80 kg/hm2,增幅1.35%。但受播種面積下降影響,全國玉米產量下降。預計2016年全國玉米產量為21 955萬噸,比上年下降508萬噸,降幅2.3%,但仍處于歷史次高水平。
1.3 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量繼續(xù)下降
2016年10-11月我國進口玉米平均完稅成本為1 530元/t,平均進口利潤為400元/t,較前2年出現(xiàn)大幅下降。目前來看,2016年 的玉米進口配額基本用盡,第4季度進口玉米數量預計極少。而通常進口配額在春節(jié)后發(fā)放,意味著進口玉米如果大量到港需在2017年3月份以后。受國家取消玉米臨儲政策造成市場有效供給大幅增加以及龐大的玉米臨儲庫存需要消耗影響,后期玉米價格走勢下行概率較大,進口玉米盈利存在風險,玉米進口商持觀望態(tài)度或增強,玉米進口私營配額或將有所剩余,預計2016/17年度我國玉米進口量為200萬噸,比上年下降37%。
2016年10-11月我國進口美國高粱平均完稅成本為1650元/t左右,由于美國高粱已經低至近10年來低點,后期繼續(xù)下降空間較小。而我國玉米價格仍然存在下降預期,2016/17年度進口高粱利潤下降,預計進口量也將隨之縮減。進口大麥也存在類似情況。預計2016/17年度我國進口高粱450萬噸,進口大麥(同玉米市場年度一致估算)350萬噸,同比分別下降46%和40%。
2017年1月11日商務部網站公布對美國進口干玉米酒糟(DDGS)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最終裁定,而在2016年9月商務部已公布初裁裁定。最終裁定顯示,決定自2017年1月1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根據最終裁定,反傾銷稅率為42.2%~53.7%不等(初裁結果為33.8%);反補貼稅率為11.2%~12%不等(初裁結果為10.0%~10.7%)。當前2月船期美國產DDGS到我國港口到岸成本約為180美元/t,考慮到“雙反”終裁稅率和增值稅,進口成本在2 560元/t左右,比初裁后高出290元/t,比初裁前高出1 170元/t,比當前山東產DDGS出廠價格高出710元/t。2016年10-12月我國累計進口DDGS為36.8萬噸,遠低于2015年同期的154.5萬噸。后期已采購的船期也不多,預計2016/17年度我國DDGS進口量將降至80萬噸,同比減少8成。
剔除酒用大麥,預計上述替代品折算后能夠替代玉米636.5萬噸,比上年度下降51%。
1.4 2016/17年度國內玉米需求預計大幅增長
盡管2016/17年度國內宏觀經濟運行或仍顯疲軟,進口豬肉仍將沖擊國內市場,國內消費難言樂觀。但養(yǎng)豬業(yè)經過2015/16年度盈利水平較高、較為穩(wěn)定的恢復期后,豬場補欄能力將逐漸恢復,預計2016/17年度生豬存欄將出現(xiàn)穩(wěn)步增長。此外,小麥價格在托市收購政策的支撐下,與玉米價格差不斷擴大,2016年10-11月華北產區(qū)小麥玉米價格差保持在700元/t左右的歷史高位,預計2016/17年度小麥飼料用量將處于歷史極低水平,利于玉米飼用消費的增長。
綜合考慮到畜禽業(yè)消費增長預計持平,玉米進口替代品繼續(xù)下滑,預計我國2016/17年度玉米飼料消費為1.14億噸,比上年增長1 200萬噸,增幅11.8%。
為支持玉米購銷市場化改革,引導多元主體積極入市收購,促進玉米加工轉化和深加工企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緩解農民“賣糧難”,2016年11月東北三省一區(qū)相繼下發(fā)文件,對玉米深加工企業(yè)收購玉米給予補貼,具體對象為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間,玉米深加工企業(yè)收購入庫且6月底前實際加工消耗的2016年省內新產玉米。其中吉林和內蒙古補貼標準均為200元/t,遼寧為100元/t,黑龍江為300元/t。預計這一政策將較大程度上刺激東北深加工企業(yè)開工,甚至部分僵尸產能(長時間停工的產能)也將恢復生產,因此2016/17年度國內玉米深加工企業(yè)開工率將繼續(xù)增長。此外,深加工行業(yè)產能擴張持續(xù),尤其東北地區(qū)較多新增產能投入使用。預計2016/17年度國內玉米工業(yè)消費為6 340萬噸,比上年度增加840萬噸,增幅15%。
1.5 2016/17年度國內市場價格預計以震蕩下行為主
預計2016/17年度國內玉米市場新增供給量為2.215億噸,年度總消費為1.971 1億噸,年度結余2 439萬噸,仍處于供大于求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0-12月,國內產區(qū)玉米價格在9月大幅下降的基礎上出現(xiàn)大幅反彈。華北地區(qū)主要是因為在企業(yè)低庫存狀態(tài)的同時,出現(xiàn)持續(xù)陰雨天氣導致干糧上量不及時。東北地區(qū)則是由于雨雪天氣導致玉米收獲和上市進度推遲,加之部分早熟品種如德美亞等由于播種面積下降等原因減產,也導致11月之前東北玉米供應不如往年。此外,“921”公路新政后,公路運費普遍上漲30%以上,也一定程度上傳遞給商品價格。
后期來看,“921”公路新政帶來的影響將隨著全國物流再平衡歸于平靜。截至2016年12月底,國內玉米售糧進度仍然偏慢,仍有大量糧源掌握在農戶手中,在臨儲政策取消后,農戶糧源大量釋放給市場,預計年度價格低點將在春節(jié)前后的售糧高峰出現(xiàn)??紤]到2016/17年度仍將有結余,再考慮到我國龐大的臨儲玉米庫存和較強的去庫存壓力,我國2016/17年度玉米市場供給預計較為寬松,整體價格震蕩下行為主。
2.1 國內大豆產量大幅增長
2016年受玉米收購政策的調整,種植結構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北方鐮刀灣地區(qū)玉米播種面積大幅下滑,預計全國玉米播種面積調減200萬公頃,而大豆作為有競爭關系的種植品種,播種面積大幅增加,估計2016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將達715萬公頃,較上年度增加64萬公頃,其中黑龍江、內蒙古、吉林、遼寧四省區(qū)合計播種面積367萬公頃,同比增長14.7%,占全國播種面積的51.3%,黑龍江大豆播種面積增幅最大,達到16.6%至280萬公頃,其北部地區(qū)黑河、齊齊哈爾及農墾總局增幅均超過20%。安徽、河南、江蘇等關內大豆播種面積也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加。安徽播種面積增長2.3%至84萬公頃,河南播種面積增加9.3%至40萬公頃。江蘇播種面積增加6.7%至21.5萬公頃。
國內大豆生長期天氣狀況良好,盡管黑龍江西部地區(qū)出現(xiàn)旱情,但整體影響不大,預計全國大豆平均單產為1.832 t/hm2,好于2015年的1.811 t/ hm2。大豆總產量將達到1 310萬噸,較2015年增加132萬噸,增幅為11.2%,為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黑龍江省大豆產量達到500萬噸,較2015年增長16.7%,占全國總產量的38.2%,增幅占全國的54.4%,未來黑龍江仍然是我國大豆種植最大的省份。
2.2 臨儲大豆拍賣增加市場供給
2008-2014年我國在內蒙古及東北三省施行臨儲收購政策,連續(xù)7年積累了大量的大豆庫存,盡管2015年改為目標價格補貼政策,但庫存依然保持在較高水平,2016年國家采取去庫存的政策,臨儲大豆通過國家糧油交易中心進行掛牌銷售。
2016年7月12日至9月30日臨儲成交臨儲大豆165萬噸,有效增加了市場供應,對穩(wěn)定國產大豆價格具有積極作用。國產大豆存儲2年之后,蛋白活性降低,無法作為蛋白豆使用,且2016年拍賣的臨儲大豆主要是2012年、2013年產,距今已儲存3年多。另外由于進口大豆價格遠低于國產豆,且大量流入食品領域,質量較差的臨儲大豆很難進入食品加工行業(yè),因此壓榨將是臨儲大豆主要消費方向,這將增加豆粕的市場供應。
2.3 中國大豆進口量連創(chuàng)紀錄
2006-2016年的10年間,除了2011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出現(xiàn)小幅下降外,其他年份大豆進口量一直保持增加的態(tài)勢。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12月我國大豆進口量為899.6萬噸,較11月的784萬噸增加115.4萬噸(14.7%), 略低于2015 年同期的912萬噸,為歷史第三高水平。2016年我國累計進口大豆8 391萬噸,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較2015年同期的8 169萬噸增加222萬噸或2.7%,增幅為近5年新低。主要原因是國產大豆增產以及國儲大豆拍賣擠占了一部分進口需求。
中國大豆進口量持續(xù)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國經濟持續(xù)中高速增長帶動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農村和城鎮(zhèn)人均食用油及畜禽產品消費量出現(xiàn)增加。二是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發(fā)展使更多的農村人口來到城市,飲食結構變化帶動食用油及畜禽產品消費量的提高。三是我國人口持續(xù)凈增長,推動食用油及畜禽產品消費量不斷增加。四是我國油籽產量難以大幅增加,但消費需求量不斷提高,對進口大豆依賴性增強。
圖1 2000年以來中國大豆生產情況
圖1 2016年臨儲大豆拍賣及成交情況
圖1 我國大豆進口量連年創(chuàng)新高
近月到港大豆仍以美豆為主,后期巴西大豆到港量將逐漸增加。受春節(jié)前備貨需求影響,加之自2016年9月份開始,國內大豆壓榨利潤良好,油廠積極買貨,近月到港的大豆仍以美豆為主,這一情況將持續(xù)至3月份左右。預計1月大豆到港量在800萬噸左右,2月為550~600萬噸左右,3月為650~700萬噸,均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一季度國內大豆供應充足。隨著巴西大豆的大量上市,油廠將采購目光轉向巴西,3月份后巴西大豆到港量將逐漸增加。
由于種植結構的調整,2016/17年度我國大豆種植面積預計增加 10.8%,2016/17年度國產大豆產量增至1 310萬噸,較2015/16年度的1 178萬噸增加132萬噸(11.2%);受臨儲大豆競價銷售以及國產大豆增產影響,2016/17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預計為8 500萬噸,較 2015/16年度的8 323萬噸增加177萬噸或2.1%,增速明顯放緩。
2.4 國內豆粕需求情況
由于生豬存欄大幅下降,豬肉價格自2015年3月份開始快速反彈,且一直持續(xù)到2016年6月份,生豬價格最高達到21元/kg,較前期低點累計漲幅達到73.5%,養(yǎng)殖收益也持續(xù)好轉,最高時自繁自養(yǎng)收益達到1 200元/頭,盡管6月份之后豬肉價格出現(xiàn)回落,但仍處于高位,2016年12月底生豬出場均價為17.52元/kg,較10月中旬上漲6.1%,豬糧比價維持在9.63∶1,遠高于盈虧平衡線5.5∶1,養(yǎng)殖收益在550元/頭。由于環(huán)保政策趨于嚴緊,且之前持續(xù)1年多的嚴重虧損導致散戶退出,規(guī)模企業(yè)補欄更趨理性,生豬補欄速度低于市場預期。
2016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8 364萬噸,比上年下降1.1%。其中豬肉產量5 299萬噸,同比下降3.4%,連續(xù)第二年下滑,主要是環(huán)保因素導致南方水網密集區(qū)關停并轉了一批豬場,另外本輪豬周期散戶退出比例較大,盡管養(yǎng)殖利潤高企,但存欄增速緩慢。預計2017年豬肉產量有望增加,由于能繁母豬基數偏小,增幅或不會太大。
由于國內棉花、菜籽產量出現(xiàn)下滑,棉粕菜粕的供應不足,豆粕對雜粕的替代增加了消費需求;同時由于生豬養(yǎng)殖收益較好,養(yǎng)殖戶為提高料重比,有意在飼料中增加豆粕用量,另外前端料的后移也增加了豆粕的消費需求。預計2016年我國豆粕消費量為5 850萬噸,較上年增加450萬噸,增幅為8.3%。
2016年盡管多數時間生豬存欄環(huán)比都是增加,但四季度生豬和母豬存欄環(huán)比持續(xù)下滑,出現(xiàn)增幅放緩的跡象,這也使得后期生豬存欄增幅并不會很順暢,對豆粕消費的拉動作用并不大。預計2017年我國豆粕消費量為6 150萬噸,同比增長5.1%,增幅有所下降。
2.5 2017年大豆產區(qū)天氣狀況將主導市場走勢
美國農業(yè)部預計,2016/17年度全球大豆產量3.38億噸,高于上年度的3.13億噸,其中美國大豆單產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52.1蒲式耳/英畝,遠超上年的48蒲式耳/英畝,導致大豆總產量達到1.17億噸,遠超市場預估,但在出口需求強勁的帶動下,美國大豆價格一直在9~11美元/蒲式耳區(qū)間震蕩。預計巴西大豆產量為1.04億噸,高于上年的9 650萬噸,當前巴西大豆產區(qū)天氣狀況良好,早熟大豆已經開始收割,市場預期最終產量將能夠達到預估。與巴西天氣狀況良好不同,阿根廷大豆產區(qū)正遭遇著洪澇與干旱的雙重考驗。盡管美國農業(yè)部預計阿根廷大豆產量為5 500萬噸,略低于 上年度的5 680萬噸,但分析機構已經紛紛提前下調阿根廷產量預估,最低預計僅5 100萬噸,平均預計為5 400萬噸。
基于過去半年來美國大豆與玉米的比價更利于播種大豆,因此市場預期2017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將大幅增加。美國農業(yè)部基線報告預估為8 550萬英畝,較2016年增加180萬英畝,但市場預估增幅達300~500萬英畝。美國農場期貨雜志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2017年美國農戶可能種植超過9 082 萬英畝的大豆,較2016年高712萬英畝。單產方面,美國農業(yè)部基于歷史趨勢及天氣形勢預計2017年美國大豆趨勢單產為47.9蒲式耳/英畝,高于2016年的趨勢單產46.7蒲式耳/英畝,但遠低于2016年的實際單產52.1蒲式耳/英畝。如果美豆要保持高產那么單產下調的影響就需要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大幅增加,具體增幅多少則是決定今年豆類行情的關鍵。
2017-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