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老子“玄覽”思想探究

      2017-03-30 07:21:50韓培姿許曉慶
      關(guān)鍵詞:老子

      韓培姿,許曉慶

      (1.遼寧師范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遼寧大連116029;2.滄州市南皮縣鮑官屯鎮(zhèn)政府,河北滄州061502)

      老子“玄覽”思想探究

      韓培姿1,許曉慶2

      (1.遼寧師范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遼寧大連116029;2.滄州市南皮縣鮑官屯鎮(zhèn)政府,河北滄州061502)

      老子的“玄覽”思想是一種超越理性邏輯的非理性思想,是人類最高的認識方法。老子“為道”需要“玄覽”,“玄覽”是“為道”的哲學(xué)方法?!靶[”是一種心境,需要用“直覺”悟性去開啟,通過理性“靜觀”來把握,從而達到超然物外與超然自我的“玄同”境界。

      老子;直覺;玄覽

      悟“道”主要依靠人的頓悟與冥想,是對人思維潛力的激發(fā),是最主觀直接的方法,老子將其概述為“玄覽”。“玄”本意為幽深、幽遠,唯其幽深,故能觀其微妙,唯其幽遠,故能照見一切?!坝[”與“鑒”通行,即為喻心之鏡?!靶[”這一思想是一種超越,是感性和理性認識之上的哲學(xué)認識方法。把握“道”不能僅僅依靠感性觀照,更要建立在內(nèi)心直觀認識的基礎(chǔ)之上,超越欲望以及技術(shù)的層面,總結(jié)圣人之“道”而悟“道”。“道”是“玄同”境界的升華,悟道者超然物外,內(nèi)心澄明,透過包羅萬象,借“玄覽”明晰萬物之理。

      一、《老子》“玄覽”的緣起

      (一)“玄覽”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與語境

      關(guān)于“玄覽”的緣起,可以從“玄覽”一詞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和語境等因素來考慮。“玄覽”思想出自《老子》一書,考證老子其人的生活時代及其書的成書年代,成為分析“玄覽”一詞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和語境的關(guān)鍵。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記載了老子所生活的年代,首先寫道“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1]1701,然后又記載“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聃”[1]1702,隨后記述二人對話,最后“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1]1702,這說明老子與孔子同處一個時代,老子年長于孔子,是《老子》一書的作者。但隨后的記載又出現(xiàn)了分歧,出現(xiàn)了“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1]1703和“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1]1703的兩種說法,構(gòu)成了老子或是春秋末期的人,又或是戰(zhàn)國時期的人的兩種推論。

      馮友蘭先生認為《老子》一書是一部正式的私人著作,它不是問答式的語錄,而是作者以簡練的文字直接表述自己的思想。而孔子開辦私人學(xué)堂初期,沒有私人的著述,所以《老子》的出生不會早于孔子。又認為春秋時期的專著,多從研究現(xiàn)實事物、結(jié)合具體問題的角度去考量并闡發(fā)自家觀點,而《老子》是主觀直接的思維表達?!独献印分械闹饕拍詈椭饕瓌t,也都是哲學(xué)思想發(fā)展到一定高度的時期,有了長期的思想資料積累才有的。所以《老子》是一部總集,而不是某一個人于某一時期的專著。馮友蘭整合《老子》思想脈絡(luò),概括性地總結(jié)了老子思想形成的限閾。指出《老子》中闡發(fā)的思想是一定歷史階段思想精華的凝結(jié),其中最主要的兩部分源于老萊子和太史儋,二者都以韻文的體裁來呈現(xiàn),李耳重新提煉整合二者的經(jīng)典思想,并加以演繹創(chuàng)新,編纂了《老子》一書?!独献印返乃枷塍w系上至老萊子,下至李耳,而老萊子與孔丘同處一個時代,所以《老子》思想形成的起點不會早于孔丘,終點不會晚于李耳。

      最具有說服力的當(dāng)然還是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實物證據(jù)?!疤觳粣燮涞?,地不愛其寶”,伴隨1993年三本《老子》節(jié)抄本在湖北荊門市郭店的出土,可判定郭店楚墓的下葬年代約在戰(zhàn)國中期偏晚,而竹簡《老子》的抄寫年代當(dāng)然還要早于墓葬年代,比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還要早一個世紀,是當(dāng)今世界上最早的古本《老子》。它的出土,證明最遲在戰(zhàn)國中期就已經(jīng)有《老子》一書在流傳。這就使得流傳于學(xué)界的《老子》晚出說不攻自破。

      宇宙周而復(fù)始的學(xué)說——所謂生命,乃是一種不斷變遷、交互興盛和腐敗的現(xiàn)象,當(dāng)一個人的生命力達到巔峰時,也象征著開始走下坡了,猶如潮水的消長,潮水退盡,接著開始漲潮[2]。當(dāng)時社會處于格局分裂的戰(zhàn)亂時期,百家爭鳴,各家思想涌現(xiàn)出來,然而老子把自己“大道”的思想表現(xiàn)出來,又通過“滌除”的方式來凈化人們的心靈,反映出當(dāng)時老子迫切希望社會安定的心愿,雖然他不能改變戰(zhàn)爭和朝代的更替,但他希望人們能夠減輕精神上的痛苦,心理得到解脫,能更深刻地體會“道”。

      (二)《老子》中“玄覽”的原因及目的

      貪欲的產(chǎn)生是由于受到外界刺激,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盵3]34(十二章)達到“玄覽”境界,“滌除”就是前提和條件,所以必須杜絕貪欲,凈化人們的心靈,“滌除”萬惡。只有斷絕人心與外物的聯(lián)系,才可以使貪鄙不生、欲念不起,從而使心靈不受外界的惑亂,保持無私無欲的自然狀態(tài)。

      滌除障礙所要達到的共同目的實際上只有一個——人心返璞歸真的自然狀態(tài),當(dāng)人心達到這種特定的狀態(tài),便進入了同于“道”的境界,就可以進行“玄覽”了?!靶[”的目的就是使人們生活在清凈的環(huán)境中,活得更自然,免除現(xiàn)實生活中那些雜亂的欲念,遠離勾心斗角的環(huán)境,讓自己生活得欣慰的同時,看清現(xiàn)實,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靶[”要求我們重視非理性的直觀,輕視感性的實踐,突出人類思維,從而達到超然的境界。

      老子認為:“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盵3]153悟道靜心是關(guān)鍵,滌除世間雜念,祛除主觀好惡,達到虛幻空靈寧靜的境界。如同清澈如鏡的水面,折射宇宙萬物,以清澈明媚的影像呈現(xiàn)。人們的心智活動如果向外馳求,將會使心慮紛雜、精神散亂,這樣一種輕浮躁動的心靈,自然無法明澈地透視事物的本來面目和規(guī)律,所以說“其出彌遠,知其彌少”。萬事萬物都有其運行的規(guī)律,認識并把握規(guī)律,才能增強生存的資本。而“大道”或“天道”就是事物運動的總規(guī)律?!啊蟮馈颉斓馈療o須向外馳求,而只能是反身內(nèi)求,使心靈達到某種不受任何外界干擾的特定狀態(tài),這樣便可獲得‘大道’?!崩献诱J為,成見和偏見是心靈達到這種狀態(tài)的障礙,必須予以“滌除”。在“致虛極,守靜篤”[3]51的自然境界中,在“滌除玄覽”后,傾聽那自然之道。

      二、《老子》“玄覽”的內(nèi)涵

      (一)《老子》“玄覽”的文本解讀

      《老子》首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欲無,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比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盵3]1首先提出了“道”和“名”這兩個關(guān)鍵詞,成為貫通《老子》八十一章脈絡(luò)的主線。

      老子將“道”看成一種不能用理智及言語講明的東西;看成一種恍惚抽象而又真實具體的東西;看成一種無為而又無不為的東西?!拜d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3]27(十章)老子講的“道”是變化的,在任何時空條件下都要守柔,即“致虛極,守靜篤”。老子認為,萬物的本源是虛與靜,因而人的活動也要致虛守靜。體道者的定靜功夫進入較深的層次時,抱元守一,神不外馳,元氣在體內(nèi)自由運行,身體由于得到元氣的溫煦、濡養(yǎng)而變得非常柔軟協(xié)調(diào),如同嬰兒一般。此時的心變得明亮澄澈,如同擦過的鏡子,毫無塵染。達到以上狀態(tài)時,對“道”的體驗可謂登堂入室。“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滌除”就是洗滌清除,當(dāng)然要清除的是污沾,但這里說的是心靈中的污垢,主要是指心中的欲念、忘情、私智等。“玄”是深微的樣子,“玄覽”指對內(nèi)心的觀照,就是如同練氣功說的“收視反聽,返觀內(nèi)照”。河上公注:“當(dāng)洗其心使清凈也,心居玄冥之處,覽知萬事,故謂之玄覽也?!盵4]“疵”就是瑕垢,意謂:凈化心靈,反光內(nèi)照,心靈能像天宇一般緊守結(jié)氣,澄澈無瑕嗎?能做到就合大道,做不到那就是與大道還有距離。

      《老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皦對昧言,乃明白之意。言分子既集合而成萬物,則其形明白可見也。有形無形同出一境,此境則謂之玄。河上公曰:“心居玄冥之處,覽知萬物,故謂之玄覽。”玄學(xué)家們主張“天人合一”,核心思想在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既是自然狀態(tài)帶給人心境的豁達與閑適,又是人在自然中享受寧靜祥和的生活態(tài)度。

      老子認為,認識“道”要用“觀道”?!俺o,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一章),這是對“道”的“觀”。他認為,這種“觀”需要另一種方法,他說:“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十章)“玄覽”就是要目看心思、“滌除”?!皽斐本褪浅晃锿鉄o欲無求,達到“損之又損”的無為境界。悟“道”不僅是冥思萬物之理,還要透析人世道德,體驗感悟道德,尋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綜上所述,“玄覽”是超常的心境、內(nèi)自反觀的心境、虛明澄靜的心境。以“玄覽”觀“天下”,才能“明覺澄清”“恬然澄明”,這才是老子直覺思想的真諦,認識它,才能達到“觀道”的最高境界。

      (二)“玄覽”的感性解讀

      一句殘酷的話也許會毀掉生命,一句鼓勵的話也許會點燃希望。陳樹清老師就像一個加油站,每天都會以各種智慧的語言來激勵與警醒我們保持夢想,并為之砥礪前行。他也常以自己的經(jīng)歷來告訴我們要倍加珍惜現(xiàn)在的學(xué)習(xí)機會,努力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

      老子“玄覽”思想又稱“直覺”思想。所謂“直覺”,是一種人為主觀非理性的直觀感受,人們以感知的客觀對象為思維限度,感觀其超越物質(zhì)性的特殊存在,并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思維形式。簡言之,“直覺”就是感知器官直接的察覺。與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識方法不同,老子“直覺”思想是對事物直接認識的方法。這種直接性是以其作為老子哲學(xué)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和觀道的根本方法為前提存在的,這是邏輯上的必然結(jié)果。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是一個復(fù)雜的過程,需要大量感性材料和周密的思考作為基礎(chǔ)和保障。老子云:“其出彌遠,其知彌少?!睋Q句話說,大量的感性材料會遮蔽體道的心,而周密的思考易使人走向觀道的誤區(qū)?!靶[”使人常處于滌除欲念的狀態(tài)和境界,能夠直接性地觀道。如果“玄覽”失去了直接性,那觀道也就成了不可為之事,老子的哲學(xué)體系也就失去了完整性,就會走向老子所認為的“異途”。

      “直覺”在當(dāng)今時代又表現(xiàn)為非顯性的經(jīng)驗總結(jié)。當(dāng)習(xí)慣性的經(jīng)驗總結(jié)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對特定的現(xiàn)象或事件形成思維定勢,從而直接思考出可能的各種結(jié)果,即包涵理性因素的現(xiàn)代“直覺”。一定情況下,“直覺”是有益的。就如巴菲特講的,投資一部分靠的就是“直覺”的決定,既包含風(fēng)險因素又包含著機遇存在,當(dāng)“直覺”在恰如其分的時機出現(xiàn),他就會果斷做出投資。但只依靠“直覺”也是不可靠的,它總是沒有理性認識來得更準確。

      “玄覽”一詞在我們生活中很少出現(xiàn),但“直覺”卻經(jīng)常被掛在嘴邊,一些事情其實不必認真地去認識,在意識中有個模糊的概念,這就足矣。這也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有著直觀的、感性的、具象的橫向思維特點,并以詩性的話語表現(xiàn)出來。無論是生活還是學(xué)習(xí),我們處處都離不開它,無論在哪個方面,它都有其特殊的存在意義。

      三、《老子》“玄覽”的發(fā)展

      (一)老子“玄覽”在思想方面的發(fā)展

      從中國哲學(xué)史的角度講,直接受老子“玄覽”影響并有所發(fā)展的是莊子。莊子最高的哲學(xué)境界也是“道”,并把“道”這種精神境界的獲得稱為“得道”或“體道”,莊子把“得道”或“體道”需要的方法總結(jié)為“心齋”和“坐忘”。

      《莊子》第四篇《人間世》中,借用顏回和孔子的一段對話,揭示了道家“心齋”的高妙之意。原文:“顏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者也,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盵5]147-148這段話有兩個重點,一是“聽之以氣”,一是“虛而待物”。所謂“聽之以氣”就是心順乎氣得自然。因為聽之以耳和聽之以心都是向外有所攀緣、有所執(zhí)著。而氣和心不同,氣本身無欲,心卻是有欲的,所以聽之以氣,實際上,就是不用耳官、心官去聽,也就是無聽。這就是心齋的功夫。所謂“虛而待物”,是指心齋雖然是使心虛,但此心虛并不是心的斷滅,而是在心中的欲念空了之后,這個心反而更能反映外物的真實。這種方法里,“無知無欲”是核心,“唯道集虛”是過程,“虛壹而靜”是最終目的。這種心齋的功夫相當(dāng)于佛家禪定的境界,等到?jīng)]有欲念之后,心中定而生慧。

      “坐忘”是莊子思想中的一個重要功夫?!洞笞趲煛防飳Α白眱勺置鑼懻f:“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盵5]282,284這種坐忘和佛家的禪定相似,這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同于大通”一語。單單“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只是做到忘我、忘是非的境界,但如果只及于此,便很容易走入枯坐的路子,并不是真正的入道。莊子特別強調(diào)“同于大通”,大通本是大道,而此處不言道而言通,乃是指內(nèi)外的溝通,使我們的心超脫了形軀的限制,而與萬物共化?!白笔菍τ谧陨淼姆穸?,是對自我認知的徹底否定,通過“忘”達到原始的無知混沌狀態(tài),所以“坐忘”不只是要忘我、忘是非,而且要達到“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

      把莊子的“心齋”“坐忘”視為對老子的“玄覽”的發(fā)展,大體上有兩個原因。其一,“心齋”“坐忘”是“得道”或“體道”的方法,而老子“為道”需要“玄覽”,他們是一體的,是針對人的修養(yǎng)方式和為道的精神境界而言。其二,“心齋”“坐忘”符合老子的三種心境。第一種把“心齋”“坐忘”看作是一種超常的心境?!靶凝S”是指虛以待物的一種心境和境界,心的作用在于和外界事物交合,開放的心境才能虛弱柔順、接納事物、包容大道,這必然是超乎常人的,至于“坐忘”,顏回久久不能參悟其中的道理,那必然也是超常的。第二種把“心齋”“坐忘”看作是內(nèi)反的心境。莊子講“心齋”“坐忘”是為了“體道”或“得道”,莊子之道仍是內(nèi)心自省,外在感受的心境。第三種把“心齋”“坐忘”看作是虛明澄靜的心境?!靶凝S”要求保持絕對的恬靜、安寧與和諧,這樣的心境就自然地與“大道”銜接起來了,而“坐忘”要達到“道我同一”的境界也需要虛明澄靜?!肚f子》中“心齋”與“坐忘”從不同維度解讀“玄同”之道,其最終結(jié)果異曲同工,相輔相成。由此看來,“心齋”“坐忘”是與“玄覽”一脈相承的。

      (二)老子“玄覽”在內(nèi)涵方面的發(fā)展

      老子“玄覽”在魏晉時期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主要代表是王弼,他著的書有《老子注》《老子指略》。王弼在《老子注》中對“滌除玄覽,能無疵乎”的注說:“玄,物之極也。言能滌除邪飾,至于極覽,能不以物介其明,疵其神乎?則終于玄同也?!盵6]“與玄同也”,就是說已經(jīng)把握了無限整體。由于無限整體的本質(zhì)特征是“以無為心”,所以能夠把握此無限整體的自然之智,其本質(zhì)特征也在于“滌除邪飾,至于極覽”,超越了“殊其已而有其心”的明察之智,真正做到了“以無為心”。

      就王弼對老子“玄覽”的發(fā)展來講,涉及哲學(xué)的最高范疇“無”和“言意之辨”的問題。王弼以“無”作為世界的本體,認為先哲以“無”為本,以“無”為源,追根溯源,重在發(fā)掘自在自然與“道”同一的內(nèi)在規(guī)律。王弼闡發(fā)了《周易》中言、象、意的關(guān)系,他指出“言”是指卦象的卦辭和爻辭的解釋;“象”是指卦象;“意”是卦象表達的思想。著重提出不能執(zhí)念于自然狀態(tài)的外在形象和表述,只有透過現(xiàn)象把握本質(zhì)才能真正達到“意”,從而得出“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認識方法?!把浴笔菍Α跋蟆钡男蜗蟊磉_,“象”是對“意”的直觀感悟,實現(xiàn)“意”,“言”和“象”缺一不可?!把浴焙汀跋蟆笔菍崿F(xiàn)“意”的必經(jīng)過程,但又不能太重視“言”與“象”。依靠“言”與“象”,又不執(zhí)著于“言”與“象”,才能到達“意”,體會世界的“無”。王弼的本意是希望人們不要拘泥于具體的物象,而強調(diào)探求現(xiàn)象世界背后的本質(zhì),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得意”需要“玄覽”,而“忘象”和“忘言”需要“滌除”,可見王弼的“得象忘言”和“得意忘象”與老子“滌除玄覽”是有相承關(guān)系的。

      “得象忘言”和“得意忘象”與“滌除玄覽”具有相承的關(guān)系,并體現(xiàn)老子“玄覽”的內(nèi)涵:第一,王弼以超驗的“無”為本體,指出超然物我不可知,必須忘象而求意。既要依靠先天的天賦,也要依靠后天的非凡心態(tài)的培養(yǎng)。第二,按照王弼的思路,“言”是說明“象”的工具,“象”是說明“意”的工具,“意”雖然居于首位,但不能離開“象”而懸空存在,所以應(yīng)該“尋言以觀象”,而不“得意”便“忘象”,以擺脫感性的束縛,這便是自內(nèi)反觀的心境。第三,王弼的“言意之辨”為“有無之辨”提供了一個思維方法上的前提,是內(nèi)化于人腦中的認識活動,“能不以物介其明,疵之其神”,即不讓一般的瑕疵進入到主體之內(nèi),這就需要“虛”和“靜”的功夫,所以這必是虛明澄靜的心境。

      綜上所述,老子“玄覽”思想是悟“道”的重要途徑,理解“玄覽”才能感悟“玄同”境界。“玄覽”的認知方式為道家學(xué)派認識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chǔ),為推動中國古代哲學(xué)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9.

      [2]張蕓.林語堂的道教觀[J].集寧師專學(xué)報,2005(2):15-17.

      [3]馬恒君.老子正宗[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

      [4]河上公.老子道德經(jīng)河上公章句[M].北京:中華書局,1993:62.

      [5]郭慶藩.莊子集釋: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1.

      [6]王弼.老子道德經(jīng)注校釋[M].樓宇烈,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25.

      責(zé)任編輯:羅清戀

      Exploration on the“Xuan Lan”Thought of Lao Tzu

      HAN Peizi,XU Xiaoqing
      (1.School of Marxism,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029,China; 2.The Gouernment of Baoguantun Town,Nanpi County of Cangzhou City,Cangzhou Hebei 061502,China)

      The “XuanLan”thought of Lao Tzu is an irrational thought that beyond the rational logic,and is the highest cognition method of human.Lao Tzu needs“XuanLan”when he referring to the“Tao”,and it is the philosophical method of“as the Tao”.“Xuan Lan”is a state of mind,and 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intuition “understanding”to open and to grasp through rational“mindfulness”,then,the state that detached and transcendental ego can be achieved.

      Lao Tzu;intuition;Xuan Lan

      B223.1

      A

      1673-8004(2017)01-0086-05

      10.19493/j.cnki.issn1673-8004.2017.01.016

      2016-10-05

      韓培姿(1991— ),男,河北邢臺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研究;許曉慶(1990— ),女,河北滄州人,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老子
      老子“水幾于道”思想解說
      安居樂業(yè)
      淺析老子之道:有與無
      漫畫
      讀書(2018年9期)2018-09-05 03:30:16
      漫畫
      讀書(2017年5期)2017-05-05 02:03:25
      智者老子
      北大簡《老子》釋文指瑕
      論老子處世哲學(xué)中的智慧
      尋找老子【三】
      國學(xué)(2014年2期)2014-02-13 20:02:11
      大愚者大智
      知識窗(2009年8期)2009-09-05 04:10:50
      酒泉市| 尼勒克县| 昌宁县| 邓州市| 台东市| 虹口区| 镇远县| 蒙城县| 岐山县| 桦川县| 连平县| 淳化县| 新安县| 湄潭县| 南投县| 张家口市| 儋州市| 会理县| 海晏县| 栾城县| 宣武区| 调兵山市| 资兴市| 泸溪县| 静宁县| 沙雅县| 道孚县| 东城区| 武鸣县| 陆川县| 大新县| 滦南县| 拉萨市| 泸定县| 临沭县| 临桂县| 缙云县| 阿坝| 紫金县| 道真|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