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最先報道了東芝計劃出售半導體芯片部分股票來換取資金,止血旗下西屋巨虧的美國核電業(yè)務。2月21日的最新進展為東芝計劃尋求當前報價至少增加到1萬億日元(約合88億美元或606億人民幣)的方案,標的物是半導體業(yè)務的大部分股權(quán),但具體數(shù)額未明。
事實上,全球半導體市場市值300億美元,東芝排名第二,市場占有份額21%。如果能拍下東芝股權(quán),還意味著:東芝半導體在臺灣持有的股權(quán)包括持有群聯(lián)電子 10.06% 股權(quán),并取得一席董事。鑫創(chuàng)科技持股 7.83%,也取得一席董事;力成科技也持股 0.47%。
縱觀這幾年東芝的生態(tài),確實有些跌宕起伏。2006年東芝全面開展海外核電業(yè)務。除收購美國核能巨頭西屋電氣(WH)外,還定下目標力爭獲得中國、印度等全球幾十座核電機組訂單。2011年的福島核事故后世界各國加強了核電限制,盡管如此東芝卻依然加大對美核電站建設的參與力度,結(jié)果設備費用及當?shù)厝斯べM遠高于預期,導致了此次的巨額虧損。西屋電氣在華參與的核電站建設也被指工期延誤,此外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訂單解約的事件中圍繞費用分攤也出現(xiàn)糾紛。而假賬事件東窗事發(fā),核電業(yè)務僅8個月虧損就達到了7 12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32億元。面對這樣的財務黑洞,相關(guān)投資行均對東芝展開了調(diào)查和投訴。2017年2月15日,東芝放出公告,稱該公司要出售半導體業(yè)務20%的股權(quán)。
東芝企業(yè)缺口太大,可是投資行要求東芝每年都有一定額度盈利,那么就需要東芝出售更多半導體業(yè)務的股權(quán)。所以東芝可能會需要萬億日元才能滿足投資行的要求,但是賣完了半導體以后,前方道路依然漆黑一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