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450008)田甜
婦科惡性腫瘤是臨床上較為嚴重且多發(fā)的疾病,一般包括卵巢癌、子宮頸癌、絨毛膜癌等,臨床上常采用化療治療,由于患者長期進行化療,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與生存質量,而在患者進行化療期間采用一項有效的護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本研究中。我院對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分別采用護理干預與常規(guī)護理,具體的內容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基線資料 選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期間我院婦科收治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4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觀察組年齡范圍20~30歲,平均為(25.11±0.34)歲,其中卵巢癌5例、子宮頸癌5例、絨毛膜癌10例。對照組年齡范圍21~30歲,平均為(26.45±0.24)歲,其中卵巢癌6例、子宮頸癌5例、絨毛膜癌9例。兩組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各項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護理,主要為化療過程中的日常護理措施。觀察組:觀察組患者使用護理干預。主要包括:若患者出現(xiàn)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告知患者如何控制情緒和自我調節(jié),每日與患者進行溝通,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告知患者脫發(fā)后一段時間頭皮會長出新頭發(fā),從而有效緩解患者抑郁情緒,告知患者飲食應少量多餐,多進食高維生素、低動物脂肪、高蛋白等食物,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時,護理人員應立即告知醫(yī)生,并給予患者針對性處理。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護理后的生存質量評分。生存質量評分主要為物質生活、社會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等方面評分,評分越高,代表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生活質量越好。對比兩組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護理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文使用SPSS19.0軟件,對兩組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護理后的生存質量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處理,生存質量評分采用t檢驗,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采用X2檢驗,采用P<0.05表示兩組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護理后的生存質量評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存在差異,此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生存質量評分 觀察組護理后物質生活(80.11±2.34)分、社會功能(90.56±3.68)分、軀體功能(85.36±2.78)分、心理功能(79.33±4.55)分。對照組護理后物質生活(69.23±1.69)分、社會功能(70.11±2.13)分、軀體功能(68.35±2.87)分、心理功能(68.66±3.16)分。觀察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P<0.05。
2.2 對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觀察組護理后腹瀉的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對照組護理后腹瀉2例,食欲減退1例、腹痛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0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5.00%,P<0.05。
大多數(shù)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需要長期進行化療,易導致患者生存質量不斷下降,嚴重影響治療效果。本研究中,我院對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分別采用護理干預與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病情護理等多種措施,從患者病情、飲食、心理等多方面進行全面護理,不僅能有效緩解患者緊張、抑郁、焦慮、恐懼的心理情緒,還能有效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促進患者較快恢復健康,提升患者生存質量[2][3]。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并且觀察組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護理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00%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00%。
綜上所述,婦科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采用護理干預,不僅能有效提高生存質量,還能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