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3日晚7點,2016諾貝爾文學獎在瑞典正式揭曉,美國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獲獎。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薩拉·達尼烏斯當天中午在瑞典文學院會議廳揭曉諾貝爾文學獎。文學院在當天發(fā)表的新聞公報中說,迪倫因為“在美國歌曲傳統(tǒng)形式之上開創(chuàng)了以詩歌傳情達意的新表現手法”而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達尼烏斯說,迪倫將他的詩歌通過歌曲的形式展現出來,這與古希臘那些通過音樂表達的經典作品別無二致。鮑勃·迪倫的作品雖然是讓人“聽”的,但完全可以把它們當做詩歌來“讀”。
迪倫1941年5月24日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他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就在各種樂隊中參加表演,對音樂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尤其熱愛美國民謠和布魯斯。他還受到早期“垮掉的一代”年輕作家以及現代詩人的影響。迪倫1961年搬到紐約后開始在咖啡廳和俱樂部里進行音樂表演,在簽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后,1962年發(fā)行首張同名專輯《鮑勃·迪倫》。此后,他發(fā)行了大量涉及社會、宗教、政治與愛情等主題的專輯。作為美國流行樂壇的領軍人物之一,迪倫曾獲得格萊美音樂獎多個獎項和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并于2013年成為首位入選美國藝術文學院的搖滾音樂家。除了大量音樂專輯,迪倫還于1971年出版了實驗性著作、散文詩集《狼蛛》,2004年10月出版了名為《Chronicles, Vol. 1》的自傳,瑞典文學院評價說:“他的多才多藝令人驚奇,畫家、演員和作家領域都有他的足跡。”
文學院評點說,迪倫是一位標志性人物,對當代音樂的影響深遠,同時“也是亞文學不斷追隨的人物”。
以歌手身份行走江湖,你能想到的大獎他都拿過
鮑勃·迪倫身兼多重身份,包括歌手、作曲家、作詞家、小說家、劇作家、演員等。青少年時期,他就組建了樂隊,尤其對民謠產生興趣,同時也受到很多早期作家和現代詩歌的影響。
1961年,迪倫搬到了紐約,開始在一些咖啡廳和俱樂部表演,并簽約了唱片公司。1962年,他推出首張專輯《鮑勃·迪倫》。隨后數十年里,他繼續(xù)推出了多張專輯,包含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例如代表作《答案在風中飄》《時代在變》等。鮑勃·迪倫創(chuàng)造了唱片銷量神話,他的音樂作品中,涉及很多社會性話題,包括人類、宗教、愛等,這些歌詞持續(xù)被印刷和出版,而這些歌詞也被認為是鮑勃·迪倫的重要貢獻之一,對現代流行音樂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對美國文化甚至整個世界的文化界都做出了貢獻。
鮑勃·迪倫非常多才多藝,同時還擁有劇作家、畫家以及演員等身份。1971年鮑勃·迪倫出版了一本超現實主義的小說《塔蘭圖拉》,參演過影片《帕特·加勒特和比利小子》。2004年10月,他出版了一本自傳,書中主要記述了他的童年生活和早期在紐約的奮斗經歷。
鮑勃·迪倫還曾得到過包括普利策獎、格萊美、金球獎和奧斯卡金像獎在內的各種大項。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認為:“鮑勃·迪倫在美式歌謠的傳統(tǒng)下,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詩意的表達?!敝Z貝爾委員會常任秘書薩拉·達尼烏斯說,75歲的迪倫是“英語文學傳統(tǒng)中的偉大詩人”,她甚至將迪倫的作品與古希臘兩位詩人荷馬和薩福相提并論,可見對鮑勃·迪倫的喜愛非同一般。
文學造詣不比音樂差,收獲諾獎只是時間問題
諾貝爾文學獎自1901年設立以來,有100多位著名作家獲獎。今年開獎前,有不少網友都對獲獎名單進行了預測,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都呼聲頗高,但鮑勃·迪倫卻幾乎未出現在任何獲獎名單中。獲獎名單一出,不少人驚呼諾獎真能玩“跨界”。
鮑勃·迪倫作為音樂家能獲得諾貝爾獎的提名本就讓公眾頗為詫異,此番獲獎更讓人驚嘆。1997年,鮑勃·迪倫第一次被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的英語與美術教授戈登·鮑爾代表競選委員會正式提名諾貝爾文學獎,此后的1998年到2002年間,鮑勃·迪倫每年都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當時的提名信是這么寫的:“雖然迪倫作為一個音樂家而聞名,但如果忽略了他在文學上非凡的成就,那么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事實上,音樂和詩是聯(lián)系著的,迪倫先生的作品異常重要地幫助我們恢復了這至關重要的聯(lián)系?!?/p>
也就是說,在提名者和資深粉絲眼中,鮑勃·迪倫不僅是名歌手,更因其歌詞中所具備的詩歌韻律和質感,使其成為一位出色的民謠詩人。迪倫曾出版過他的歌詞合集《歌詞:1962-2001》,口碑良好。就連他的自傳《像一塊滾石:鮑勃·迪倫回憶錄(第一卷)》也曾被評為《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圖書,這樣一說,不拿諾獎好像還真不對。
他是偉大的音樂人,也是劃時代的符號
作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民謠和搖滾大師,鮑勃·迪倫身兼歌手、創(chuàng)作人、作家、演員、畫家等多重身份,曾獲得格萊美終身成就獎、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金球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普利策獎特別榮譽獎等多個獎項,如今他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可謂將全球文學和音樂領域的最高獎項都收入囊中。
作為20世紀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的代言人,鮑勃·迪倫將抗議與革命寫成歌詞譜曲,用吉他彈奏出來,把熱血根植于每個聽眾的內心。他的音樂直接影響了約翰·列儂、尼爾·揚等大批音樂人,被《時代雜志》列入最有影響力的100人名單?!翱宓舻囊淮钡谋亲?、美國著名詩人艾倫·金斯堡認為,迪倫的音樂是“對從惠特曼到凱魯亞克這些美國先知的響應”。已逝的蘋果創(chuàng)始人喬布斯也說過:“他是我心目中經久不衰的英雄之一。我對他的喜變隨著時間而生長,現在已經成熟?!?/p>
鮑勃·迪倫年少成名,也曾經沾染過毒品。根據BBC報道,鮑勃·迪倫在1966年的一段采訪音頻中承認曾吸毒:“我在紐約成功戒掉了自己的毒癮,那段時間我因為毒癮身體非常虛弱,但是我戒掉了它?!痹谀嵌尾稍L中,鮑勃·迪倫還透露自己曾經想自殺。他說:“死亡對于我來說不算什么,如果我能很快死去,那死亡對我來說并沒有什么意義。我可以很輕松的自殺,我承認我有過這個念頭,但是我不會這么做。”
不過,鮑勃·迪倫并沒有被這些打倒。在另類文化“垮掉的一代”風潮過去后,他繼續(xù)堅持發(fā)行唱片,并不斷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在1991年獲得了格萊美終身成就獎后,他又在四屆格萊美上獲得最佳搖滾歌手和專輯獎項。
2011年,鮑勃·迪倫首次來到北京開唱,崔健、汪峰、張楚、何勇、左小祖咒等搖滾界名流都到現場觀看。當晚,他總共演唱了17首歌,與歌迷想象中的懷舊和大合唱不同,這是一場不討好觀眾,不煽情的演出。不少觀眾直到聽到那句“Like a rolling stone”的吟唱,才意識到那是紅遍60年代的熱門曲目《像一塊滾石》。那晚,鮑勃-迪倫像一個老的民間藝人那樣,完成了一場帶點即興,又像是半成品的演出。小小的“報復”了那些朝圣的歌迷。
鮑勃·迪倫已經75歲了,骨子里仍保留著“在路上”的血液,不太喜歡懷舊,也不怕過時。因為在他看來,他寫的任何一首歌都不會過時,“無論它們是關于什么話題的,它們承載的是那些我永遠找不到答案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