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姐
最近我的工作特別忙,回到家都很晚。
有一天,我回家晚上11點,葫蘆突然從姥姥房間沖出來(他平時的睡覺時間是10點),說,媽媽,我要看ipad,要看粉紅豬小妹,現(xiàn)在。
我很驚訝,但很快理解到,我長期不在家,葫蘆內(nèi)心積郁了憤怒和不滿。
我說,好,我們看1集,然后睡覺。
1集看完,葫蘆說不,我要再看8集。
這個舉動也是反常的,從小到大,我們非常重視葫蘆的“承諾意識”,在他情緒穩(wěn)定的情況下,說好的事,他從來可以執(zhí)行得很好。
我意識到,現(xiàn)在,他情緒很不好。
我說,可以??梢钥?集。
姥姥和爸爸都表示了抗議,因為,動畫片不要看超過20分鐘,也是我們家潛在的一個規(guī)則線。何況,那時候,已經(jīng)11點半了。
我用眼神制止了姥姥和爸爸,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看到第3集的時候,葫蘆情緒已經(jīng)很穩(wěn)定了??吹降?集,眼皮打架了。沒撐到第6集,他說,媽媽,我要睡了。
我緊緊抱住他:媽媽這周末哪兒都不去,就陪你去看兒童劇,還約你的好哥們兒一起去劃船好嗎?
葫蘆是帶著甜蜜又得意的笑入睡的。
我跟葫蘆之間的關(guān)系,真的像戀人。好的戀人是怎樣的?精神上無障礙相通。愛的最高價值不是約束,而是理解。我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很理解葫蘆的媽媽,因為我相信——自由的孩子,才是自尊的孩子。
我大可以用媽媽的權(quán)威,把葫蘆限制?。厚R上睡覺!不許看超過20分鐘!不要無理取鬧!
但我知道孩子的所有無理取鬧,背后都有不能被完整表達(dá)出來的情緒訴求,解讀好這個訴求,才真的解決問題。
所以我不喜歡對葫蘆說很多的不,我喜歡先說,好,然后再商量,你也退一步,是不是比較合理。
表面看來,先說“是”,還是先說“不”,只是語序的改變,事實是——我由監(jiān)督者和控制者角色中退出,把信任還給孩子,孩子會有很感激、被尊重的感覺,喚起孩子內(nèi)心的自尊感和責(zé)任感。
有什么比信任更能表達(dá)對一個人的尊重呢?不信任,就是不尊重的典型表現(xiàn)。
靠控制維持的愛,到底可以走多久?
因為物資匱乏、對兒童心理認(rèn)知的局限等多種原因,上一代的父母,很多是讓我們在恐嚇里、威脅里,甚至小小的武力里長大。
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我很喜歡幼兒園門口的麻辣燙,媽媽覺得臟,每次都用“放著家里那么多好吃的不要,你就是愛吃垃圾,簡直不是我女兒”來嚴(yán)厲限制我。
有一次我偷吃被發(fā)現(xiàn),她當(dāng)著同學(xué)面,把串串扔到地上。
其實也許讓我吃一下,我真的生病了,也就不吃了;甚至,我吃到后,覺得根本沒想的那么好吃,很快忘記了。
但現(xiàn)在,我還很喜歡吃串串,成了一種癮。
因為,越被壓抑的欲望,在合適的土壤,越會無法控制地蔓延。
身為父母,我們有時會用收回對孩子的愛為代價,來調(diào)整孩子的行為。當(dāng)他們吃了青菜,放棄零食,收起玩具,他們才是“可愛的”“聽話的”“值得愛的”。
反之,“媽媽不喜歡我們了”“媽媽不要我了”“我不再是媽媽的好孩子”。
自尊感匱乏的孩子,不是天生缺少自尊心,而是他的自尊心已在前面的生活中被嚴(yán)重磨損了,家長不尊重孩子的行為,就是損壞的外因。
即便是一個孩子,他的感情也非常復(fù)雜,會有自相矛盾,會有失落傷心,會有無法表達(dá)的痛苦,而父母給予體恤,不是照本宣科,不是迷信專家,而是相信自己的感覺,給予他真正的尊重——這才是愛。
愛是自由的,即便在親子關(guān)系之中。
控制不是教育??刂剖抢p繞在孩子心靈上的繩子,有的粗,有的細(xì),讓他們喘不過氣來。他們原本天然的情感,在這種纏繞中慢慢失序,他們會變得懦弱膽小,或者逆反暴躁,有了自主意識后,謊話連篇,成年后,刻板狹隘。
讓孩子變好的真正動力——給他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