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良 王華冰 (山東省陽谷縣畜牧局 252300)
觀賞魚常見疾病預防及常用藥物的使用方法
郭朝良 王華冰 (山東省陽谷縣畜牧局 252300)
觀賞魚容易患病,而且治愈率不高。只有越早發(fā)現(xiàn)治療,治愈的機率才會相對提高。觀賞魚患病的原因,多是由于水質不良或短時間內(nèi)水溫差變化過大造成。現(xiàn)介紹觀賞魚常見的疾病預防、治療及常用藥物的使用方法。
1.1 高錳酸鉀 本品為紫色細長形晶體,有光澤,味甜,無臭,溶于水,遇乙醉乙醇易分解。高錳酸鉀是一種氧化劑,具有與抗菌藥物同樣的作用。一般采用浸洗法治療魚病。治療各種魚類的斜管蟲、指環(huán)蟲、車輪蟲、三代蟲等病,用20ppm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5~ 30min。治療草金、錦鯉錨頭鳋病和新鳋病,水溫15~ 20℃時,用20ppm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5~2h;水溫21~ 30℃時,用10ppm浸洗1.5~2h。治療柱狀粒球粘細菌病,用1:2000的濃度,藥浴1~2min。
1.2 食鹽 一般添加鹽,主要是調節(jié)魚的滲透壓,添加的比例是不超過0.3%,即每升水3g。高濃度使用時可以殺菌消毒。注意:不可與鋅或白鐵接觸,避免產(chǎn)生嚴重鋅毒,亦不適用于動植物具全的水族箱中,因為高濃度的鹽液對水生植物有不良影響。用于高濃度治療時,每升水加入15~30g鹽量,將病魚浸浴15~30min,須注意有些魚無法忍受高濃度的鹽液,待魚有明顯反應后,應撈至清水中??梢詺⑺厘^蟲的無節(jié)幼蟲,治療早期的三代蟲寄生癥、粘液性皮膚病、數(shù)種細菌性的疾病。
1.3 呋喃唑酮(又名痢特靈) 本品為黃色粉末,無味,可溶于水。有廣譜抗菌作用,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最敏感,對革蘭氏陰性菌均有效。按0.1%的比例混入餌料,連續(xù)投喂,能促進魚的生長。按0.12%~0.2%比例混入餌料,可預防弧菌病、腸炎、療瘡病、赤鰭病、豎鱗病、鰓病、潰瘍病和外傷性皮炎等。也可防治白頭白嘴病及爛鰓病。
1.4 青霉素 青霉素為一種有機酸,通常以鈉鹽或鉀鹽的形式被提出,為淡黃色粉末,易溶于水,有潮解性。極不穩(wěn)定,加熱或遇酸、堿、氧化物、重金屬鹽類、乙醇、陽光,都會迅速破壞。低濃度時有抑菌作用,高濃度時有殺菌作用。藥品使用的方法:每尾親魚腹腔注射10~20萬IU青霉素,可防治產(chǎn)后感染。魚苗魚種長途運輸時,每50L水加入40~50萬IU青霉素,能提高運輸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是,此藥過期易失效。
2.1 白點病 (1)其病原體是多子小瓜蟲。小瓜蟲侵入魚體皮膚后,病魚皮膚粘液增多,魚的胸鰭、背鰭、尾鰭和體表皮膚上肉眼可見一層密密麻麻的白點?;疾〕跗冢◆~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魚呆滯地浮在水 面,投餌不食。(2)防治方法:根據(jù)小瓜 蟲在水溫25℃以上不易繁殖、28℃時開始死亡的生理特點,可將水溫 緩慢地升高到28℃,靜養(yǎng)數(shù)天后小瓜蟲胞囊開始脫落,及時更換新水,病魚即可康復。也可選用0.05%~ 0.07%的紅汞藥液放在10kg水中,將病魚浸洗5~10min。
2.2 膚霉病 (1)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其病原體是水霉和綿霉,菌絲形態(tài)細長,且有分枝,一端像根狀,著生于魚的體表皮膚內(nèi),其余則露出體外。菌絲長達3cm,呈灰白色,柔軟似棉絮?;疾〕跗冢◆~體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層白翳。患病后期,菌絲深入體表皮膚,死亡率很高。(2)防治方法:可選用0.03g孔雀石綠或次甲基藍,溶于10kg水中,病魚浸洗3~5min,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藥才可痊愈。
2.3 鰓病 (1)其病原體是粘球菌。患病個體 鰓部潰爛并附有較多粘液,嚴重時 鰓絲潰爛形成一個個圓洞,病魚呼吸困難,死亡率很高。(2)防治方法:可選用3~4片土霉菌,溶于100kg 水的水族箱中,低濃度浸泡,多次用藥后可痊愈。
2.4 爛鰭病 (1)其病因是由于水質不良導致細菌侵染所致。病魚各鰭腐爛,皮膚干 澀無光澤。有時,也可能是魚體相互 撕咬,魚鰭破損又遭細菌感染。(2)治療方法:可選用0.02g呋喃西林粉,溶于10kg水中,浸洗病魚10min。也可選用呋喃唑酮3~5片,溶于100kg水中,浸洗病魚20~30min?;蜻x用土霉素5~8片,溶于100kg水中,浸洗病魚30min。
2.5 細菌性腸炎 (1)其病原體是點狀產(chǎn)氣單胞桿菌,它是由于魚吃了不潔食物,或攝食過飽消化不良等引起。病魚靜臥缸底,投餌不食,糞便呈乳白色,肛門紅腫。(2)防治方法:可選用2片呋喃唑酮,溶于80×50× 40cm的水族箱中,多次用藥后可康復。也可選用0.02g呋喃西林粉,溶于10kg水中,浸洗病魚20~30min。
2.6 凸眼癥、立鱗病 (1)癥狀:治愈的機率很小。凸眼正也就魚只的眼睛異常突出。病魚表現(xiàn)的癥狀特點是體表粗糟,多數(shù)在尾部部分鱗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張開,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其內(nèi)部積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在鱗片上稍加壓力,含有液狀物從鱗囊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有時伴有鰭基和皮膚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等癥狀。病魚游動遲鈍,呼吸困難,身體側轉,腹部向上,2~3d后死亡。當水質不清潔,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飼養(yǎng)水溫過高,以及當魚體鱗片被劃破等情況下易患此病。(2)病因:屬于腹水癥的并發(fā)癥。(3)治療方法:抗生素藥浴??蓪⒉◆~浸入濃度五萬分之一單位的四環(huán)素溶液中洗浴1h;還可用2%的氯化鈉溶液與3%碳酸氫鈉溶液混合洗浴10min;或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靈溶液,或慶大霉素溶液浸洗,還可以用上述藥液的1%稀釋成低劑量灑缸。
S941.1+9
B
1007-1733(2017)01-0056-02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