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美 (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qū)九龍獸醫(yī)站 261202)
水貂阿留申病的診斷與防治
李存美 (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qū)九龍獸醫(yī)站 261202)
本文綜述了水貂阿留申病的不同診斷方法,介紹了水貂阿留申病目前常用的防治措施,這有助于該病的診斷及提前預防,提高經濟效益。
水貂阿留申病又稱漿細胞增多癥或高丙球蛋白血癥。這種病是由細小病毒科,細小病毒屬的阿留申病病毒(ADV)侵染機體引起的,經發(fā)展成為一種慢性的持續(xù)性衰弱疾病?;疾C體常表現(xiàn)為終生病毒血癥,持續(xù)性感染,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受到侵害。其生理特征是漿細胞彌漫性增生、進行性免疫復合物形成、產生多量γ球蛋白,臨床主要癥狀為腎小球腎炎、動脈血管炎和肝炎[1,2]。藍色和黃色彩貂發(fā)病率最高,標準黑貂和其他深色貂也時有發(fā)生[3]。阿留申病造成的損失占水貂場總損失的5%~ 50%。該病的發(fā)生致使水貂繁殖率降低和毛皮品質低劣,嚴重者因免疫系統(tǒng)紊亂,抵抗力下降,繼發(fā)其他細菌和病毒感染而死亡。因此該病給養(yǎng)貂業(yè)造成了重大的損失。隨著養(yǎng)貂業(yè)的發(fā)展,阿留申病的診斷與防治工作毋庸置疑成為重中之重,而此病診斷及防治將直接關系到貂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對于此病的研究不曾止步。
1.1 臨床癥狀
患病動物臨床表現(xiàn)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患病個體表現(xiàn)為食欲減少或喪失,嗜眠、精神沉郁,逐漸衰竭,死前出現(xiàn)痙攣,病程2~3d[4]。慢性病例主要有如下癥狀:(1)出血和貧血:病貂出血性素質變化非常明顯,主要表現(xiàn)在口腔、齒齦、軟腭、硬腭和舌根上有大量出血點和出血斑。內臟器官尤其是消化道出血,排出煤焦油樣糞便。由于出血和造血器官受破壞,因此病貂在臨床上表現(xiàn)貧血癥狀,主要表現(xiàn)在口腔黏膜,眼結膜和陰道黏膜蒼白,檢查腳趾出現(xiàn)明顯蒼白貧血狀態(tài)[5];(2)漸進性消瘦:病貂食欲時好時壞,貂體逐漸消瘦,嚴重病貂體重急劇下降;(3)渴欲增強:由于腎臟的嚴重損害,增加了水分消耗,表現(xiàn)為高度口渴,暴飲或精神沉郁[6];(4)侵害神經系統(tǒng):表現(xiàn)抽搐、痙攣、共濟失調、后軀麻痹等癥狀,2~3d死亡。血液學檢查,血清中γ球蛋白增高,血小板減少,病貂的血氮、血清總氮、麝香草酚濃度、谷草轉氨酶等顯著增高,而血清鈣、白蛋白及球蛋白降低[7]。
1.2 病理變化
特征性的病理學變化主要發(fā)生在骨髓、脾、肝和腎部位,尤以腎臟變化最為顯著。臨床解剖病例中可見腎腫大、充血,呈紅色后又轉變?yōu)榛液稚虻S褐色。腎表面有斑點狀出血灶,高低不平,腎小球的基膜模糊不清,出現(xiàn)萎縮。慢性病例腎略腫,呈灰黃色,包膜難于剝離,肝、脾、淋巴結腫脹,肝呈土黃色;胸腺體積縮小。腎臟隆起部為土黃色顆粒、暗淡;皮質切面為乳白色小點;漿細胞異常增殖是其組織學的特征性變化,尤其是在脾臟、腎臟、肝臟及淋巴結的血管周圍發(fā)生明顯漿細胞浸潤。在漿細胞中出現(xiàn)許多圓形的Russe小體(漿細胞胞質粗面內質網中由于免疫球蛋白堆積出現(xiàn)的、HE染色呈紅染、圓形的玻璃樣物質),小體可能由免疫球蛋白組成。在腎小管、腎盂、膀胱、膽管上皮細胞及神經細胞內,有時也可見到小體[8]。
1.3 血清學診斷
1.3.1 血清電泳 該方法是根據(jù)阿留申病血清γ球蛋白增高的事實建立的,經實驗證實與器官病變符合率高達90%以上,但由于操作復雜并且存在非特異性,至今尚未被生產所采用。
1.3.2 IAT檢測 1962年Henson等[9]最先用碘凝集試驗(IAT)進行水貂阿留申病(AD)的診斷。該方法是根據(jù)病貂血清中γ球蛋白增多,遇到碘試劑發(fā)生凝集反應的結果建立的。通常水貂在感染后25~50d即出現(xiàn)碘凝集陽性反應,慢性和隱性感染貂的陽性反應可持續(xù)幾個月,最長的達1年以上。在急性病例中,往往呈陰性反應,早期出現(xiàn)死亡。我國的實踐表明,每年采用IAT法進行定期的群體檢疫,并且淘汰陽性貂,能有效控制疫病的蔓延和減少經濟的損失,但該法不是特異性方法,凡是能引起血清C-球蛋白增高的各種疾病(如結核病、肺病、腎病等)都有誤診為阿留申病的可能,因此始終未能在國內普及[10]。
1.3.3 間接免疫熒光試驗 l969年應用該方法檢測AD,人工感染水貂9d后檢出阿留申病血清抗體,但由于該方法的復雜性,所以尚未用于實踐。
1.3.4 補體結合試驗 1971年應用該法檢測AD,在人工感染水貂20d后可在感染貂血清中檢出補體結合抗體。但由于該方法操作過于復雜,因此尚未用于生產。
1.3.5 對流免疫電泳(CIEP) 1972~1974年Cho等[11]在加拿大首次應用對流免疫電泳方法(CIEP)診斷AD。該方法是利用被檢水貂血清中抗體和從病貂組織中提取的特異性阿留申病毒抗原在電場作用下進行反應,在緩沖液中抗原由陰極向陽極遷移,而抗體則反向運動,在瓊脂凝膠中抗原和抗體結合成清晰的灰白色沉淀線。此法在特異性和敏感性上均超過以往任何方法,且簡便易行[12],很快被加拿大、丹麥、美國和前蘇聯(lián)等國廣泛采用,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檢測方法,我國于80年代初已全面掌握此技術。1990年吳威等[13]應用阿留申CIEP左細胞抗原檢疫水貂進行AD診斷,證明左細胞抗原已達到美國細胞抗原的標準,與美國臟器抗原等的對比試驗證明,符合率達到100%。此法在我國現(xiàn)場檢疫中仍被廣泛采用[14]。
1.3.6 淋巴細胞酯酶標記 林學岷等[15]采用ANHE染色法對健康貂和患病貂做了T、B淋巴細胞的測定試驗。結果表明,AD水貂的T、B淋巴細胞與健康水貂的T、B淋巴細胞值差異明顯,T淋巴細胞數(shù)量明顯降低。據(jù)B.Aasted等[16]報道,B淋巴細胞呈ADV的最初靶細胞,使ADV復制進入轉化階段,致使感染的B淋巴細胞大量分化和增殖。因此,淋巴細胞酯酶標記可作為水貂的ADV早期診斷的可靠方法。
1.3.7 酶標斑點紙條法 該方法于1990年劉潤珍等[17]提出。其原理是:根據(jù)有些酶類有高度特異性和強大的催化性的兩種屬性,在不破壞免疫球蛋白活性和酶活性的前提下,用過碘酸鈉化學交聯(lián)法,將酶分子聯(lián)結到水貂ADV的免疫球蛋白分子上。這種比較穩(wěn)定的酶結合物就可以與底物(3,3-二氨聯(lián)苯二胺)作用生成肉眼可見的結果。陽性為褐色,陰性為無色。此法是一種新發(fā)展起來的免疫學新技術。
1.3.8 PPA-ELISA 1993吳威等[18]用水貂阿留申病毒G株(ADV-G)感染CRFK細胞,建立了檢測水貂阿留申病毒抗體的PPA-ELISA方法。這種方法有較高的敏感性,但由于操作復雜而未用于實踐。
1.3.9 免疫復合物(CIC)檢測 根據(jù)水貂阿留申病的抗原抗體復合物測定結果,1997年趙元楷等[19]建立應用聚乙二醇沉淀比濁法檢測阿留申血清中免疫復合物的新方法,并應用于生產實踐當中。
1.4 分子生物學診斷
1.4.1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 PCR技術是利用特異性的引物對靶DNA進行體外擴增的一種方法,這種技術從理論上可對極微量(最少可為一個核酸拷貝)的靶DNA進行擴增,其病毒檢測的特異性和準確性遠超過CIEP方法。由于很難獲得血清樣品及可能存在的其它一些干擾因素,在實驗室診斷中不能使用CIEP進行ADV抗體檢測,但PCR方法可以完成這一檢測工作[20]。由于PCR的檢測成本較高及各種因素的限制,若用于ADV感染情況檢測的樣本數(shù)不夠大,那么檢測的結果并不一定能夠十分準確地反映一個地區(qū)養(yǎng)殖水貂ADV感染的實際情況,這種不準確的數(shù)據(jù)僅可以對國內水貂ADV感染情況的嚴重性給以一定的參考[21]。
1.4.2 基因檢測芯片 基因檢測芯片是在現(xiàn)有的探針反相雜交技術的基礎上,融合了核酸分子堿基互補配對的原則和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制作成的。結果表明,基因芯片的檢出率比ELISA方法高17%。該方法有很多的優(yōu)越性,其敏感性高且不需要制備新鮮血清;可在機體產生抗體之前及早準確地檢測出病原,這對預防和控制水貂阿留申病疫情的蔓延十分有利;由于在每份檢測樣品中都設立了陰性對照和陽性對照,可有效地避免PCR被污染。因此,基因芯片方法成為鑒別水貂阿留申病的一種新途徑[22]。
該病暫無有效的疫苗,因此以預防為主。
2.1 加強水貂管理
2.1.1 日糧管理 水貂用動物飼料來源不清或貯存不當,極易腐敗變質,這樣會造成水貂拒食或食入后造成下痢、流產、死胎、爛胎和大批死亡等嚴重后果。日糧搭配不合理,營養(yǎng)不全,易引起食欲不振、拒食及代謝病等疾病。因此,必須根據(jù)水貂的消化特點,在水貂不同的生物學時期,為其合理提供各種優(yōu)質飼料,尤其要注意日糧中蛋白質的比重。一定要保證飼料營養(yǎng)全價、新鮮,不喂變質料,飲水要清潔。
2.1.2 貂舍管理 保持貂舍的干凈清潔可以有效地降低發(fā)病率。當天氣炎熱,舍內潮濕時,各種微生物便容易滋生。所以必須搞好產窩內的衛(wèi)生,勤換墊草。要及時清除糞便,濕草,剩飼料等污物。
2.1.3 環(huán)境控制 (1)適宜光照,提供適宜的光照環(huán)境不僅可以提高水貂毛皮質量還可以增強水貂對疾病的抵抗力。(2)溫度,貂舍保暖不好,如果遇到惡劣天氣,舍內溫度過低,這會導致發(fā)病率升高,尤其是仔貂。
2.2 完善獸醫(yī)衛(wèi)生防疫制度
(1)對新引進的貂進行嚴格的檢查,至少觀察3周以上或經過必要的檢疫,確認健康方可進行混群飼養(yǎng)。(2)從場外購入飼料時,必須嚴格檢疫。必要時經無害化處理后再飼喂。(3)在貂場主要道路和飼料加工室、庫房門口設置消毒槽。(4)盡量避免外人參觀,必要時參觀人員需經嚴格消毒后方可入場。(5)貂場每季度至少消毒1次。仔貂分窩前應清掃舊籠舍。所用器具及環(huán)境,都要經過嚴格的消毒。飼料加工室用具、食盆等可每周煮沸消毒1次。(6)嚴防其他動物闖入場內,病貂尸體必須深埋、焚毀,作無害化處理。(7)平時要保持籠舍干凈,無積糞,地面清潔干燥,每棟貂舍的飼養(yǎng)用具必須固定使用,不可隨意調換。建立定期檢疫隔離和淘汰制度是凈化貂群,消滅阿留申病的最好途徑[23]。
[1] W·A·黑根. 胡祥壁,譯. 家畜傳染病學[M]. 北京: 農業(yè)出版社, 1988: 520-522.
[2] 殷震, 劉景華. 動物病毒學第2版[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97: 1162-1165.
[3] 王貴禮, 孔德光, 王義桂. 水貂阿留申病的診治[J]. 農村養(yǎng)殖技術, 2007, 10: 26.
[4] 馮貴娟. 水貂阿留申病流行特點及防治技術[J]. 山東畜牧獸醫(yī), 2012, 08: 71.
[5] 萬雪, 莊桂玉, 王磊. 水貂阿留申病研究現(xiàn)狀[J]. 中國動物檢疫,2007, 05: 48-50.
[6] 項方, 李富金. 水貂阿留申病及疫病凈化措施[J]. 山東畜牧獸醫(yī), 2014, 8: 77.
[7] 徐鳳宇,王樹志. 水貂阿留申病概述[J]. 經濟動物學報, 2006, 2: 106-111.
[8] 張麗華. 貂阿留申病發(fā)病機理與防制[J]. 吉林畜牧獸醫(yī), 2011, 8: 44-45+47.
[9] Henson J B, Gorham J R, Leader R W.et al. Experimental hypergammaglobulinemia in mink[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1962, 116(3): 357-364.
[10] 王克祥, 劉永逵, 孫宏磊. 水貂阿留申病的研究進展[J].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10, 12: 223-225.
[11] Wright P F et a1. Detection of antibody in Aleutian diseaseof mink: Comparsion of ens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counter immununoelectrophoresis [J]. Amer.J.Vet. Res, 1982, 43 (6):865-868.
[12] Cho H J,Ingram D G. Antigen and antibody in Aleutiandisease in mink. The reaction of antibody with the Aleutian disease agent using immuno-diffusion and immuno-electroosmophoresis [J].Can J Comp Med, 1973, 37(3):217-223.
[13] 吳威, 聶金珍, 程世鵬等. 應用阿留申CIEP左細胞抗原檢疫水貂[J]. 特產研究, 1990, 4: 48-50.
[14] 薛強, 郭紹聰. 水貂阿留申病的檢測技術及應用效果[J]. 當代畜牧, 2006, 12: 40-41.
[15] 林學岷, 劉靜權, 張翠蘭. T淋巴細胞的酯酶標記在水貂臨床上的應用探討[J]. 毛皮動物飼養(yǎng), 1990, 2: 4-7.
[16] B. Aasted.T淋巴細胞可能是ADV的最初靶細胞[J]. 國外特種經濟動植物. 1993, 1: 1.
[17] 劉潤珍, 李世雄, 王虹. 應用酶標斑點紙條法診斷水貂阿留申病的研究[J].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 1990, 5: 30-31.
[18] 吳威, 聶金珍. 水貂阿留申病PPA-ELISA診斷方法的研究[J]. 中國畜禽傳染病, 1993, 2: 13-15.
[19] 趙元楷, 籍玉林, 曲維江等. 阿留申病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檢測技術在水貂育種中的應用[J]. 經濟動物學報, 1997, 1: 1-3.
[20] 馬建, 王玉龍, 曾祥偉等. ADV感染陽性母貂產仔情況及幼仔分窩時ADV的感染率[J]. 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 2005, 33(6): 62-63.
[21] 華育平, 馬建. 阿留申病細小病毒的分離及VP2基因遺傳衍生分析[J]. 畜牧獸醫(yī)學報, 2005, 36(9): 960-963.
[22] 肖家美, 程世鵬, 趙艷. 水貂阿留申病診斷方法的研究進展[J].特產研究, 2007, 2: 70-72.
[23] 王忠杰, 孫瑛, 劉新江. 水貂阿留申病的診斷與防制[J]. 養(yǎng)殖技術顧問, 2014, 10: 82.
S858.92
A
1007-1733(2017)01-0067-03
2016–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