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摘要:研究玉米機械化作業(yè)節(jié)本增效,改善產量構成的相關因素,從中探索適合當地玉米機械化作業(yè)的最佳模式。
關鍵詞:玉米;機械播種;模式;試驗
聞喜縣位于山西省南部,運城盆地北端,介于北緯35о9′38″-35о34′11″和東徑110о59′33″-111о37′29″之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6℃,無霜期204天,年日照時數2460 h,年平均降雨量500 mm,土壤肥沃,疏松易耕,非常適合玉米的生產。因玉米比較好管理,種植和收獲較簡單,一直是當地農民種植的主要作物。
1 試驗目的
為了進一步提高玉米單產,總結出適宜當地的玉米播種模式,為指導全縣大面積種植提供參考,從而增加農民收益。
2 試驗內容
2.1 試驗地點
試驗設在后宮鄉(xiāng)的上院村,面積10畝,每種模式2畝,該地海拔高度700 m,年降雨量500-600 mm,年平均氣溫12.6℃,土壤屬于黃土質褐土性土,地塊平整,地力均衡,適宜機械操作,土壤肥力較好,澆水十分便利。
2.2 試驗品種
選用華農138,其幼苗生長勢強,穗軸紅色,籽粒黃色,抗倒性強,耐性好,出籽率高,結實性好,抗病穩(wěn)產。
2.3 試驗處理
試驗共有5個處理。處理①秸稈還田精播;處理②還田旋耕精播;處理③深松免耕溝播;處理④免耕溝播;處理⑤硬茬直播。
2.4 生產情況
2.4.1 播種時期。2015年6月17日。
2.4.2 肥料。底肥和追肥分別畝用“金正大控釋肥”40 kg,其中N:P:K=28:8:8,于7月20日進行追肥??蒯尫适蔷忈尫实母呒壭问?,通過包膜等方式使肥料分解,釋放時間延長,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4.3 噴藥。7月6日進行打藥,用“保天樂(除草劑)+彪農(殺蟲劑)”進行噴施,以便更好地防止草害和蟲害。
2.4.4 澆水。由于今年氣候條件比較特殊,一直高溫干旱,在8月4日、8月21日和9月6日分別澆水一次。
2.4.5 收獲。9月28日收獲完畢。以各小區(qū)為單位進行收獲,并進行單獨晾曬至干,分別稱量和考種。
2.5 試驗設計
由北至南分別為:①秸稈還田精播,②還田旋耕精播,③深松免耕溝播,④免耕溝播,⑤硬茬直播。
2.6 考察記載內容
考察關鍵生育期、株根動態(tài)、用水時間、成熟期實產測產并取樣考種、經濟效益等。
3 觀察記載情況
處理①秸稈還田精播用時4.5(h/畝);處理②旋耕精播用時5.5(h/畝); 處理③,深松免耕溝播用時6(h/畝); 處理④,免耕溝播用時3(h/畝);處理⑤,硬茬直播用時4.5(h/畝)。
4 試驗結果分析
從澆水用時情況來看,處理④免耕溝播用時最少,最節(jié)水;處理③深松免耕溝播用時最多,最費水。
從生育期調查情況中發(fā)現,處理④免耕溝播出苗比其它晚一天。但是出苗整齊,沒有缺苗斷壟現象。
從生育期特性調查情況可知,處理④免耕溝播穗粒數和百粒重都比較高,產量最高。
從經濟效益情況來看,處理④免耕溝播出籽率最高,畝純收入位居第一。
綜上所述,免耕溝播不僅可以節(jié)水、省時、省力,同時出苗效果較好,出籽率、產量和純收入都很高。溝播是集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zhèn)壓為一體的播種方式,近幾年在全縣小麥中表現良好,通過今年的玉米試驗,總結出溝播適宜在全縣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