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本刊編輯部
□ 執(zhí)行編輯/孫靜
你家有“蝸牛寶寶”嗎?
□ 策劃/本刊編輯部
□ 執(zhí)行編輯/孫靜
蝸牛雖然可愛,但它前進的速度實在讓人太著急。有的寶寶也像蝸牛一樣,做什么事情都慢慢吞吞、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即使爸爸媽媽急得直冒火,他們還是慢條斯理、不慌不忙。你家有這樣讓人抓狂的“蝸牛寶寶”嗎?你為此而發(fā)愁、焦慮甚至恐慌嗎?你知道寶寶做事情為什么這么慢嗎?怎樣使行動遲緩的“蝸牛寶寶”變成快速敏捷的“兔子寶寶”呢?
早上,媽媽把6歲的樂樂叫醒后,就去做早餐了。早餐做好后,她發(fā)現(xiàn)樂樂還躺在被窩里,便著急地說:“你怎么還沒起來?今天又要遲到了。”在媽媽的催促下,樂樂終于起來了,媽媽讓他趕緊去刷牙洗臉,他卻在屋子里轉(zhuǎn)來轉(zhuǎn)去,慢條斯理地說:“我還沒收拾好書包呢?!?/p>
每次看到3歲的女兒妞妞笨拙地、慢吞吞地拿著小勺子吃飯,花5分鐘才能吃進去一口,媽媽就覺得忍無可忍,不停地催促:“快點吃!”如果催促不管用,她就干脆搶過妞妞手里的小勺子,喂她吃飯。
剛上一年級的萌萌做作業(yè)特別慢,我們來看看她做作業(yè)的過程:選鉛筆的顏色糾結(jié)了5分鐘,涂顏色像繡花一樣涂了10分鐘,中途削鉛筆削了5分鐘,寫得不滿意之處用橡皮擦了5分鐘,做小動作、發(fā)呆耗掉15分鐘……一頁簡單的作業(yè)花了快一個小時才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