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昌奎
“以家辦站” 眾人稱贊
——訪盱眙縣明祖陵鎮(zhèn)明祖陵村校外教育輔導站常務副站長朱志江
譚昌奎
在江蘇省盱眙縣明祖陵鎮(zhèn)明祖陵村,朱志江身兼四職:村委會委員、村會計、村關工委副主任、村校外教育輔導站常務副站長。幾年來,他為村里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獻出了一顆愛心,特別是把自己居住的小樓騰出來無償為留守兒童辦輔導站的善舉,在當?shù)貍鳛槊勒?。近日,筆者前往明祖陵村對朱志江和村校外教育輔導站進行了采訪。
對朱志江為留守兒童辦輔導站,村黨支部書記兼輔導站站長朱二躍做了詳細介紹。
朱志江關心留守兒童學文化
明祖陵村地處洪澤湖畔,村民世代以種田為生。近年來,隨著務工潮的興起,留守兒童逐年增加。明祖陵村水域廣闊,溝、河、渠、塘相連,孩子撈魚摸蝦、下水洗澡是常事。2012年,為解決存在的安全隱患,讓留守兒童有人教、有人管、有地方去,村黨支部決定籌建村校外教育輔導站,由村委會委員朱志江任常務副站長,具體負責籌建及管理事宜。開始,輔導站是向農(nóng)戶租的房屋、向中心小學借的閑置的課桌凳,2014年村委會建起辦公樓,輔導站搬進了新樓。輔導站有3個房間,面積都不大,留守兒童已增至80多人,這么多孩子在這里挺擁擠,還沒有室外單獨的活動場地,每天來這里辦事的人來人往,孩子在這里很難管理。這情景朱志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漸漸萌生起一個想法,一天晚飯后向愛人提議,騰出他倆現(xiàn)在居住的兩層小樓,無償給村里辦輔導站。這個小樓有250多平方米,庭院寬敞,輔導站的孩子學習、活動都夠用,獨門獨院便于管理。兒子那邊有空置的住房,他倆搬到兒子那里住。愛人一向?qū)λ茏鹬?,聽了這個建議雖不大情愿也沒有表示異議,但當他提出還要掏錢對小樓進行整修時,忍不住說:“這房子要是出租,一年咋的也能收入三萬兩萬的,現(xiàn)在房子不要錢,還要貼錢裝修,圖個啥?”他耐心開導說:“我們家這么多年在村里做生意,掙的都是鄉(xiāng)親們的錢,比起那些常年丟下孩子和老人的外出務工人員幸福多了。暑期天氣炎熱,假期長,弄不好容易發(fā)生溺水或交通事故,孩子平安,在外打工的父母才能心安。再說,我大小也是個村干部,關心留守兒童也是我的一份責任啊?!彼Z重心長的話打動了妻子的心。第二天,全家人齊動手把家搬到兒子那邊,接著開始了樓房的整修:擴建廚房、粉刷墻面、更換門窗燈具、拆除院內(nèi)雞窩狗舍、平整地坪、擴大室外活動場地、四周焊上堅固美觀的鐵柵欄,還掛上了“明祖陵鎮(zhèn)明祖陵村校外教育輔導站”的牌匾。裝修結束一算賬,材料加人工費花去3萬元。縣關工委領導得知此事深受感動,從一家企業(yè)協(xié)調(diào)了3萬多元善款,為輔導站購置了空調(diào)、櫥柜、課桌凳、辦公桌椅、電子琴、畫板等設施。就這樣,明祖陵村建起了一個功能完備、設施齊全的校外教育輔導站。
朱志江(右)向淮安市有關領導匯報輔導站開展活動情況
筆者來到輔導站,一個寬敞整潔的院落躍于眼前:室內(nèi)窗明幾凈,電子閱覽室、圖書室、乒乓球室、棋牌室、電子琴室、文化課補習室一應俱全。還專有一個小屋:親情聊天室。朱志江身材不高,衣著簡樸,面對筆者的采訪有點靦腆,謙虛地說:“為留守兒童做點事都是應該的?!苯徽勚械弥褐熘窘堑氐赖谋镜剞r(nóng)民,初中文化,按照父母傳統(tǒng)觀念,學一門手藝掙錢養(yǎng)家、撐立門戶。于是,他報考了本縣龍山農(nóng)業(yè)中學學習畜牧獸醫(yī)專業(yè),但因家庭困難剛讀一年便輟學回家。為了謀生,他只身離家到河北省秦皇島市打工,身處異鄉(xiāng)、舉目無親,常常在睡夢中思念年邁的雙親,撐了一年半便返回故里。他肯吃苦,善于動腦,靠在學校學到的畜牧知識種田養(yǎng)豬,同時做起飼料生意,僅四五年時間就積蓄了近百萬元。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他還帶領左鄰右舍共同致富,得到群眾信賴,2011年村委會改選進入了村委會……這天,恰逢校外教育輔導站暑期開班,80多名留守兒童按各自的興趣愛好,在各活動室開展活動,站里聘請的教師和“五老”志愿者,都在認真輔導。走進親情聊天室,幾個孩子們正在與遠方的父母視頻,一聲聲親切的問候、一句句美好的祝福,似一股股暖流在這里流淌……
活動間隙,幾名“五老”和教師爭相介紹朱志江關愛留守兒童的一件件事: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他親自租車將留守兒童帶到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參觀,帶孩子走訪本鎮(zhèn)的新四軍老戰(zhàn)士;紀念建黨95周年、長征勝利80周年,他帶孩子到城里參觀,用改革開放的新變化教肓孩子愛黨報國。端午節(jié)他和孩子一起包粽子,中秋節(jié)他和孩子一起品嘗月餅,除夕夜他和孩子一起吃年夜飯。輔導站與每個留守兒童家庭簽訂了安全協(xié)議,孩子的安全責任到人,沒發(fā)生一起安全事故。朱健老師動情地說:“在這里,孩子的安全有了保障,愉快地學習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孩子們都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家長們也都說輔導站辦得好,孩子在這里很放心。”
朱志江富了不忘鄉(xiāng)親、不忘關心下一代,令人感動。當問及他家房屋給輔導站用多久時,他的回答很明了:“從我定下房子給輔導站用,就沒有收回來的想法。村里條件有限,剛剛建起辦公樓,近幾年另建輔導站不大可能,只要孩子需要就一直用下去?!辈稍L結束,當再一次回眸輔導站、回眸朱志江,雖然他身材不高,但留給筆者心中的形象卻是那樣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