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鷗位于鷗亞科下,是彩頭鷗屬中的一種。其實,它的英文名字叫做“Black-headed gull(黑頭鷗)”。成熟的黑頭鷗形態(tài)在夏季和冬季有區(qū)別。
在我國,越冬時的黑頭鷗嘴部呈鮮紅色,所以我們也就稱它們?yōu)椤凹t嘴鷗”了。雖然紅嘴鷗在世界各地許多水域都能看到,但在我國,最著名的紅嘴鷗聚居城市還得數云南省的省會昆明市。準確地說,昆明是紅嘴鷗的越冬地。
每年11月左右,紅嘴鷗便會從北方如約而至,在昆明的暖陽下舒舒服服地呆到來年的3月再向北遷徙。據我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的研討資料來看,1985年前,昆明市滇池以及城郊水域便已經有紅嘴鷗分布。從1985年開始,紅嘴鷗數量激增,并第一次進入昆明城區(qū)水域。此后,紅嘴鷗便成為了昆明市民以及當地各大研究機構的關注熱點。
每年一入冬,紅嘴鷗即將到來之際,城區(qū)里各個水域如翠湖、滇池的岸邊,觀鳥愛好者們的攝影器材便架設好了,長槍炮筒,林林總總,整日的等待便是為了記錄下第一批紅嘴鷗抵達時的珍貴瞬間。當紅嘴鷗的先頭部隊到達后,市民們便像節(jié)日出游般,在水邊漫步,準備好鷗糧投喂這些可愛的鳥兒。
鳥類學家們也沒閑著,一方面,他們要統(tǒng)計每年來昆的紅嘴鷗數量,以此探討數量增減的原因并找到改善的途徑。如,人工投喂食物是吸引紅嘴鷗進城并長時間停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那么,結合紅嘴鷗的日食量和數量,決定每日投放鷗糧的多少,便是平衡喂飽紅嘴鷗與避免城區(qū)水體富營養(yǎng)化之間的重要杠桿。另一方面,科學家們還要追蹤這些鳥兒的去向。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鳥類學家們根據衛(wèi)星跟蹤監(jiān)測數據,確定了紅嘴鷗的遷徙路線(如下圖)。(成琳嵐)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