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忠
仔豬腹瀉是一種臨床癥狀,很多因素都可引起仔豬腹瀉。在養(yǎng)豬業(yè)生產(chǎn)中,仔豬腹瀉發(fā)生率很高,尤其是1~3月齡的仔豬更為常見。斷奶后的仔豬腹瀉發(fā)生率高達30%,死亡率達10%~15%。發(fā)病后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報酬降低,同時由于腹瀉,體質(zhì)下降,免疫功能減退,對疫病的抵抗力減弱,容易繼發(fā)其它傳染病,治療不及時就會引起大批死亡,給養(yǎng)豬業(yè)造成了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多年來,我們根據(jù)引起仔豬腹瀉的原因,采取了綜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一、發(fā)病原因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差,飼養(yǎng)管理不善
如氣溫突然變冷,飲水、飼料被污染,或飼料改變過快,青料飼喂過多,豬體質(zhì)差、抗病力減弱以及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均可導(dǎo)致仔豬腹瀉。
二、臨床癥狀根據(jù)發(fā)病的緩急,表現(xiàn)出不同的癥狀
如果發(fā)病急,往往體溫升高、怕冷、喜鉆草窩或擁擠打堆,精神沉郁,低頭耷耳,不愿活動,食欲減退或不食,呼吸困難,水樣拉稀,糞便呈黃白色或灰白色,腥臭,有些糞便中夾雜著未被消化的飼料或凝乳塊,后期脫水、被毛焦躁、眼球下陷;慢性病體溫一般不升高甚至低于常溫,精神差,食欲減退,行走緩慢或呆立不動,反復(fù)拉稀,脫水嚴重,有異嗜癖,喜歡啃墊草和喝臟水,嚴重貧血,可視粘膜蒼白,最后衰竭死亡。
三、防治措施仔豬腹瀉是獸醫(yī)臨床上的一種綜合病癥,必須分清病因,對癥下藥,綜合防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對于仔豬腹瀉要做到“防重于治”。進豬前,豬舍要徹底打掃并用水沖洗干凈,然后用1%~2%的燒堿溶液潑灑消毒,周圍環(huán)境雜草要除盡,用10%~20%的生石灰乳潑灑消毒。同時,1~2月齡的仔豬每周用消毒威或5號消毒液帶豬消毒1次,并根據(jù)當(dāng)?shù)匾卟×餍星闆r,做好預(yù)防接種工作。
2.加強飼養(yǎng)管理。對于仔豬要精心護理,注意防寒保暖,墊草要干凈、干燥、松軟。供給全價料且適口性強,容易消化,并在料中加入0.05%的土霉素鈣鹽,既可預(yù)防胃腸道疾病,又可促進生長發(fā)育。飲水要充足、潔凈,飲水中添加0.6%的漂白粉。哺育母豬料中要同時添加0.05%的土霉素鈣鹽,乳頭用0.1%的高錳酸鉀液消毒,1天兩次。
3.及時發(fā)現(xiàn)和隔離病豬。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看,即看精神狀態(tài),看飲食情況,看糞便顏色和形狀,及時發(fā)現(xiàn)和隔離有病豬只,并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相應(yīng)的治療和疫病控制措施,減少死亡,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擴散蔓延。
4.防治措施。查明病因,做到對癥治療,減少盲目用藥,以免延緩治療時機,尤其是由傳染病引起的腹瀉,更要及時治療,消除病因。
(1)補液:腹瀉容易引起機體脫水,尤其是腹瀉的后期,補液可以起到提供能量,改善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一般可用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或復(fù)方氯化鈉注射液300~500毫升、維生素C注射液10毫升、慶大霉素10~15萬單位混合一次靜脈輸入,每天1次,連用3天。在飼料中拌入鹽酸環(huán)丙沙星和蒽諾沙星(用量按說明),對于緩解脫水和控制繼發(fā)感染有較好的作用。
(2)肌肉注射硫酸黃蓮素5~10毫升,或青霉素10~30萬單位和鏈霉素15~30萬單位混合肌肉注射。也可用土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日劑量30毫克/公斤體重,連喂4~7天。
(3)大蒜30克搗成蒜泥,加陳醋150毫升、百草霜5克,充分攪拌混勻,一次喂服,2次/天,連用2天;或用陳醋200毫升,炒焦的高梁250克(研成粉狀),混勻一次灌服,2次/天,連用2天;也可用黃連10克,陳醋200毫升煎服,2次/天,連用3天,效果好。
(4)馬齒莧、地棉草、車前草、黃苓、黃連、黃柏各500克,煎水喂服,可供100頭10~20公斤體重的仔豬1天飲用,連用3~5天;或用馬齒莧、車前草、鮮竹葉各500克、白糖300克,煎水拌飼,1天用量,分3次拌飼喂,連用3~5天,效果理想。
(5)15~20公斤體重的仔豬腹腔輸入復(fù)方氯化鈉注射液200~300毫升,加青霉素40萬單位和鰱霉素1~1.5克,2次/天,連用3天。也可用復(fù)方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毫升加硫磺酸黃連素80~120毫克,每天2次,連用3天,比單獨使用抗菌素肌肉注射效果好。
(6)如果是大群發(fā)生腹瀉,可用新燃燒完的煤球搗碎過篩放入豬舍,讓其自由采食,連用2~3天,能收到良好效果。煤灰含有鈣1%、鉀1.8%、磷0.06%、鈉0.27%、鎂0.16%、鐵0.2%,還含銅、鋅、錳等元素,進入胃腸道后,不但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同時這些元素都是豬生長發(fā)育所必須的礦物質(zhì)。
(7)一般細菌引起的腹瀉,可用黃荊籽(秋季成熟后采摘備用)20粒搗碎拌飼喂(10~20公斤體重的仔豬1次用量),每天2次,1~2天即可痊愈。
(8)用干牛糞燒成灰拌入飼料中飼喂哺乳母豬或在仔豬飼料中添加喹乙醇,可治療因仔豬白痢引起的腹瀉。給哺乳母豬煎服如下中藥:生地15克、金銀花10克、龍膽草15克、地骨皮15克、丹皮10克、蒲公英12克、黃柏10克、地榆10克、黃芪10克、當(dāng)歸10克、甘草8克。該藥方可清熱、解毒、凈血,對治療仔豬黃、白痢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對腹瀉較經(jīng)的仔豬,可用0.1%的亞硒酸鈉、0.05%的痢菌凈和0.1%的高錳酸鉀溶液各三分之一,混合飲用,1~2天即可治愈。
A將0.5片吡哌酸(含量0.125g)與3~5ml蜂膠酊混合后給仔豬灌服,一般服2~3劑即可。蜂膠酊可用蜂膠溶解在95%的酒精中制成,濃度以20%為宜。
B用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葡萄糖20g、氟哌酸散4g,加溫水1000ml溶解,口服每次80~100ml,每日早晚各灌服一次。
C給仔豬肌肉注射三九克痢、慶大霉素、氯霉素或海達注射液,每天2次。同時注意給仔豬補液,可用10%安鈉咖5ml、2.5%維生素B13ml、10%維生素C5ml、1%硫酸阿托品2ml、5%葡萄糖100ml、生理鹽水85ml,混合,用時將混合液加溫至39℃,按每頭仔豬每日齡用5ml的量給仔豬腹腔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