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忠
摘要 后背鱸鯉是瀾滄江、怒江水系特有魚類,因野生魚類資源銳減,現(xiàn)已瀕臨絕跡。保山市水產(chǎn)工作站2014年人工繁殖后背鱸鯉成功,2016年再獲珍貴苗種,人工繁殖苗種是后續(xù)研究的基礎保障。為使后背鱸鯉苗種在冬季體質強、少發(fā)病,安全越冬,結合保山市水產(chǎn)站優(yōu)化后背鱸鯉幼苗的培育方式、喂養(yǎng)方式、用水管理等技術管理環(huán)節(jié)實際,淺述后背鱸鯉苗種冬季管理有效方法。
關鍵詞 后背鱸鯉;人工培育;苗種;冬季;管理
中圖分類號 S96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237-01
后背鱸鯉(Percocypris retrodorslis Cui et Chu)隸屬鯉科、鲃亞科、鱸鯉屬[1]。后背鱸鯉頭長,體側扁,口亞上位,須有2對,頭后背部隆起,鱗片較小,體上布有黑斑。該魚常見體重1~4 kg,生活在水體中上層,喜食小型魚類、浮游動物,捕食時行動迅速,屬兇猛性魚類,是瀾滄江和怒江部分江段及其部分支流特有野生魚類,地方名江花或花魚[2]。2014年,保山市水產(chǎn)工作站在板橋鎮(zhèn)龍王潭人工繁殖后背鱸鯉首獲成功[3],2016年,該站人工繁殖獲得后背鱸鯉苗種 731尾,平均體長8.5 cm。冬季由于水溫低,魚類進食少,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為使后背鱸鯉苗種安全越冬,筆者結合該站養(yǎng)殖管理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后背鱸鯉冬季養(yǎng)殖管理技術以供參考。
1 創(chuàng)造適宜的培育條件
在養(yǎng)殖管理過程中觀察發(fā)現(xiàn),后背鱸鯉因具有野生魚類背景,苗種畏光怕驚。苗種體長5.0 cm,未移塘前一直在圓形流水池培育(圓池直徑2 m,水深0.5 m)。圓形淺池培育時,大的響聲或清污時攪動池水都易使魚苗受到驚動而在池里驚躥,導致魚體皮膚、鱗片受傷,引起凍傷或水霉病。因此,將幼苗移至遮陽房下長15 m、寬3 m、水深1.5 m的長方形培育池培育,遮陽房能遮擋住強烈的太陽光線,兼有冬季防雨防霜的作用,深水大池使魚苗獲得充足的活動空間和躲避空間,既可利于觀察幼魚生長情況,又可防止魚苗受驚嚇。再者,板橋鎮(zhèn)龍王潭冬季水溫多為13℃左右,水位的提升能夠使塘內(nèi)水溫升高,防止魚體因水溫低而凍傷。
2 強化喂養(yǎng),增強體質
冬季魚類攝食減弱,進食的減少會導致后背鱸鯉苗種體質下降,抗病力減弱,體內(nèi)脂肪儲備會減少,抗寒凍能力減弱,苗種死亡率上升。后背鱸鯉與其他魚類具有相似性,在春夏季水溫升高時,攝食活躍,魚體健康,發(fā)病少;冬季水溫降低,攝食相對減少,活動量減少。因此,科學喂養(yǎng)尤為重要。該站采取的措施:一是結合后背鱸鯉食性,抓捕體長2~3 cm的麥穗魚等野雜魚活體投喂。二是選擇蛋白質含量在40%左右的配合飼料,并在飼料中摻拌水產(chǎn)維生素?;铘~投喂在魚苗減食飼料的情況下,能夠保證魚苗攝入營養(yǎng),而摻拌水產(chǎn)維生素的飼料則可有效補充魚苗生長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雙效其下,以恢復魚苗體能。三是定時定量投喂。遵循每天8:00、13:00、5:00、20:00定時投喂。投喂時既要觀察苗種攝食活躍情況,還要觀察苗種停止攝食后的餌料殘余量,這是及時調(diào)整下一頓飼喂量的直觀基礎。四是科學喂養(yǎng)。投撒飼料或鮮活餌料時速度不宜過快,每次投撒量不宜過多,每次飼喂時間都應不少于10 min;投喂區(qū)選擇避開池子進水處和出水處,避免飼料直接被水沖沉、沖走;做到不喂霉變飼料,嚴禁隨時變換飼料品牌、種類、品質;遇水溫低、水質差、雨天時,幼苗進食不活躍,應酌情減量。五是在飼料中摻拌少量大蒜素,以起到殺菌誘食的作用;摻拌利肝膽藥物,以保證魚苗正常的肝膽脂肪代謝功能,預防肝膽綜合癥。
3 用水管理
該站所用水均是從龍王潭流出的山泉水,水質平時清冽,遇雨天而渾濁。據(jù)近2014年統(tǒng)計的結果來看,該處水溫年平均溫度15.0~16.5 ℃,水溫最冷在冬季11月至次年1月之間,平均水溫14 ℃左右,最高為夏季7—8月,平均約17 ℃。做好用水管理,首先是深水培育塘應選擇流水塘,隨時保持新水進、老水出,使水質清新,以增加水中溶氧。然后,因冬季干旱少水,所以要在苗種移塘前疏通進水溝,補好流水溝、培育池、出水口漏洞,查看進水口是否會被堵住,以保證充足的流水供應。最后,要隨時巡塘觀察用水情況,做到“三看”,即看水位、看水質、看水溫。特別是遇雨水天氣時,注意防范渾水,隨時注意觀察苗種是否有缺氧癥狀,遇到問題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做好池塘用水管理[4]。
4 魚病防治
結合該站后背鱸鯉苗種的培育經(jīng)驗,以及其他魚種魚苗魚病防治經(jīng)驗,后背鱸鯉魚苗培育期間的主要病害是水霉病、爛腮和腸炎。但是,根據(jù)其他野生魚類的養(yǎng)殖管理經(jīng)驗,野生魚類與家魚相比耐藥性較低,后背鱸鯉同樣具有耐藥性低的特點[4]。因此,后背鱸鯉幼苗魚病防治要以預防為主,并且要堅持施用傳統(tǒng)藥物(大蒜、食鹽等)。如保山市水產(chǎn)站采用4/10 000的食鹽與小蘇打1∶1混合潑灑消毒來防止水霉病發(fā)生;將大蒜搗爛泡水潑灑可防腸炎、殺菌、殺蟲。用其他魚藥時,注意劑量要比其他魚類少,如上述深水培育池可用5 mL硫醚沙星或7 mL克毒1+1潑灑消毒也具效果。
5 日常管理
后背鱸鯉人工培育的日常管理要做到3點:一是安排專人管理,做好水溫、水質、魚苗活動情況等記錄;二是每隔3 d清污1次,清理水中殘餌、魚類糞便淤積,否則淤泥太厚容易滋生細菌、病毒;三是每隔5 d用硫醚沙星5 mL或7 mL克毒1+1兌水全池潑灑消毒1次;最后,由于后背鱸鯉苗種太小,平時要密切關注苗種安全,抓捕培育池、溝渠附近野螃蟹,嚴防苗種被吃。
6 結語
后背鱸鯉是所屬江河重要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但是,由于多年來保山市境內(nèi)部分河流、江段違規(guī)捕撈,江段水電開發(fā),農(nóng)業(yè)和生活用水污染等原因,漁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日趨惡化,直接威脅著整個江河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安全,野生后背鱸鯉瀕臨滅絕。后背鱸鯉人工繁殖苗種的獲得,既可以保存本地珍稀土著經(jīng)濟魚類種質資源,又可以為增殖放流提供大量苗種,擴大自然種群數(shù)量。更有甚者,后背鱸鯉苗種的獲得將為開發(fā)其他土著經(jīng)濟魚打開思路,給農(nóng)民開辟新的致富門路,為保山市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創(chuàng)收增添新亮點,更可以為保山市乃至云南省提供豐富的高原特色農(nóng)產(chǎn)品。因此,后背鱸鯉苗種無死亡、安全過冬意義重大。
7 參考文獻
[1] 樂佩綺.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鯉形目:下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47-51.
[2] 陳小勇.云南魚類名錄[J].動物學研究,2013(4):281-337.
[3] 邵加軍,趙瓊英.后背鱸鯉人工繁殖技術研究[J].中國水產(chǎn),2014(5):66-67.
[4] 李威,劉躍天,吳敬東,等.后背鱸鯉苗種培育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6(8):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