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瑛
年糕為何要說“打”出來
●王國瑛
每到春節(jié),江浙一帶把制作年糕工序叫作“打年糕”。年糕只是一種美味的點心,干嗎要加個“打”字?在杭州城西的三墩民間還有個有趣的傳說。
據(jù)說,很久很久以前,“年”是只傷人毀物的野獸,每到農(nóng)歷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就要現(xiàn)身作惡。三墩雙橋的方山腳下,有個不知名的小村子。為了躲避“年”獸的傷害,一到歲末,家家戶戶扶老攜幼外逃躲年。這年除夕,村民們又欲躲進(jìn)杭州的玉皇山避難,正當(dāng)忙亂之時,從村外走來了個乞討的老人。
“嗨,年年躲年年愁,何日才是頭?只要你們給我點吃的,我就幫你們趕走‘年’獸……”乞討老人說道。可是,鄉(xiāng)親們急于逃命,自顧不暇,誰還顧得上關(guān)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老公公您是不是饑渴難忍?走,到我家去,我給您弄吃的?!边@時一位十五六歲的少年,毅然邀乞討老人和他一起回家。
少年的家是位于村東的一間半泥壘房,室內(nèi)寒濕、簡陋,床上還躺著個病怏怏的婦人。床上的婦人聽說了緣由,趕緊吩咐少年,生火燒水給老人準(zhǔn)備飲食。
待老人吃飽了,少年又將吃剩的麥餅、地瓜打成一包遞了過去:“老公公,這個干糧袋您帶上。太陽快落山了,您也趕快上山躲躲吧!”
乞討老人從與主人的交談中得知,少年姓高名福臨,五歲那年父親喪生“年”獸之口,孤兒寡母度日維艱。眼看又到了歲末,少年原準(zhǔn)備和往年一樣,帶著母親上山避災(zāi)。偏偏母親患上重病起不了床,故少年放棄逃生機(jī)會,情愿守在家里侍候病母。
“小兄弟,多謝你的接濟(jì),但我還不想走?!逼蛴懤先送崎_少年遞給他的干糧袋,變戲法似的從破衣兜里掏出了一大堆東西,還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讓他待在高家,就一定把“年”獸攆走。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jìn)了村。它發(fā)現(xiàn)村東頭的高家不僅有人留守,還在門上貼了大紅紙,屋內(nèi)蠟燭、油燈照得通明?!澳辍鲍F見有人無視它的威猛,怪叫一聲撲了過去。
哪知撲到門口時,院內(nèi)突然傳來“噼里啪啦”的炸響聲,“年”猛然受驚,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正當(dāng)“年”獸杵在那里發(fā)怔之時,高家門窗齊開,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跨出小屋,一步步向“年”獸逼去。“年”獸聞聲喪膽,狼狽逃竄。
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爭先恐后地涌向沒逃難的高家問個明白。從高家母子口中得知詳情,眾人才恍然大悟。鄉(xiāng)親們見高家大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nèi)豎著幾根鮮紅的蠟燭,一片喜慶的樣子,紛紛回家置辦仿效。
次日,紅衣神人(乞討老人)教授的驅(qū)獸辦法,便在四鄉(xiāng)八野傳開了,百姓終于不用逃“年”了。
鄉(xiāng)鄰們見善良、孝順的高姓少年,雖取名福臨卻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人們便將福字倒貼,暗諭“福到”,以示對少年的關(guān)愛和祝愿。又因為“年”獸是在高家被打的,又把過年吃的米粉點心的制作過程,巧妙地叫作打年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