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di+Lau
每逢假期聚餐多多,難免就會吃多。
朋友相聚越聊越開心也就容易越吃越多。
不自覺地吃多了,肚脹、胃脹,感覺飽飽滯滯,身體不大舒服,有何辦法解決?
消化不良分寒熱
在中醫(yī)角度有寒熱虛實之分,胃熱、胃寒都會出現(xiàn)消化不良。胃熱者因一時飲食過量,使胃部難以承受大量食物,引致消化不良,出現(xiàn)便秘問題;胃寒者則本身脾胃虛弱,胃口欠佳,即使進(jìn)食量少,也會因脾胃功能太差,腸胃來不及消化而導(dǎo)致腹部脹滿、胸悶郁結(jié)。中醫(yī)師林婉珺指即使平日腸胃健康,但聚會期間吃得太多,腸胃負(fù)荷過重,也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而本身飲食無節(jié)制、暴飲暴食、三餐不定時,又或是太晚進(jìn)食者,就更易有食滯問題。
飲茶可解飽滯
不少人感到飽滯時,會飲茶來消滯,究竟有沒有效?林醫(yī)師指茶含有咖啡因、茶多酚和丹寧酸,不論紅茶、綠茶、玄米茶、龍井等, 都能增加胃酸分泌,加快腸胃運作,使食物容易分解和吸收,減低油膩感覺,所以有消滯作用,而喝咖啡也有同樣效果。若不愛喝茶及咖啡,熱檸水亦可刺激胃酸分泌和腸道蠕動,幫助消化,解除飽滯感。
飲食宜清淡
除了以上提及的消化不良病徵,中醫(yī)會透過把脈及看舌苔斷癥,一般來說脈象細(xì)軟不流暢,舌苔厚、偏黃,都屬于濕熱、食滯,治療方法除了減少食量,避免吃煎炸油膩食物外,同時可進(jìn)食山楂、奇異果、西柚等帶酸的食物以助消化,中藥如雞內(nèi)金、陳皮、麥芽、谷芽等都能有效消滯。至于治療小孩食滯,基本上與成人相同,但年紀(jì)較小的小朋友要較為注意, 因其發(fā)育尚未健全,脾胃偏弱,飲食上應(yīng)盡量清淡,進(jìn)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飯、粥、魚、蔬菜等,通常經(jīng)過一兩天,胃部不適就會消退。
散步按摩可消滯
林醫(yī)師亦指一旦食滯,穴位按摩可幫助消化,胃部中間位置的中脘穴,肚臍側(cè)的天樞穴,小腿上的足三里穴,力度適中地以順時針方向打圈按摩,大約每次按摩3至5分鐘,有促進(jìn)腸胃消化的作用。此外,每餐之間宜適當(dāng)?shù)鼗顒樱?jīng)常坐著或躺著不利消化,多做運動或散步,可以幫助脾胃運行,以及加速腸道蠕動,化解飽滯感。'
4款消滯糖水茶療
林醫(yī)師特別推介4款湯水及茶,均有助消滯,解除腸胃不適。
蘋果酸梅湯
材料:
烏梅 3錢
白術(shù) 2錢
茯苓 3錢
甘草 1錢
蘋果 2個
冰糖 少許
做法:把藥材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鐘,然后在鍋中加入一升清水,再把泡好的藥材放入鍋中,然后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煮30分鐘;將蘋果切塊,加入鍋中煮15分鐘,如果味道太酸或苦的話,可加入適量冰糖調(diào)味。
功效:開胃消滯,健脾化濕。
麥芽白蘿卜湯
材料:
雞內(nèi)金 3錢
佛手 3錢
炒麥芽 5錢
白蘿卜 1斤
陳皮 1錢
生姜 3片
瘦肉 6兩
做法:白蘿卜洗凈切件,與洗凈的所有材料同放煲內(nèi),加入8碗清水,煲1.5小時,放入適量鹽即可飲用。
功效:理氣消滯,祛水消脂。
山楂陳皮消滯湯
材料:
黨參 3錢
山楂 3錢
陳皮 2錢
枳實 3錢
南棗 5枚
瘦肉 6兩
做法:將所有材料一同放入鍋內(nèi),文火煮2小時。
功效:補(bǔ)氣消滯,減輕胃脹、胃痛等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
洛神花茉莉茶
材料:
洛神花 3朵
茉莉花 5克
蜂蜜 適量
做法:將洛神花及茉莉花放入杯中,加入沸水焗15分鐘,此時水溫應(yīng)約60度,最后加入蜂蜜即成。
功效:和胃消脂、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