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永裕
以前夜深人靜的時候,偶爾會想到一個問題:后代兒孫是否也會跟我一樣,對奇石、美學認同呢?困惑多年的疑問終于在去年出現(xiàn)了一些端倪。
話說去年,《中華奇石》雜志臺灣地區(qū)聯(lián)絡(luò)人楊文靜女士贈予后學一本當期月刊,翻開一看,內(nèi)容琳瑯滿目,各類奇石、眾多信息,確實值得細心品味一番,也就帶回家慢慢欣賞。
某一日下班回到家,入大廳,眼前的景象讓我為之一愣,怎么奇石雜志里面的分頁被撕下一張在地板上,頓時心中無名火燃上心頭,又趕緊找原因。細問之下,原來是我家兩位“小少爺”搶雜志看,就這樣分解了一頁,到最后我也沒揪出來誰是“兇手”,也不需太責怪,就和小孩子用透明膠帶把分頁又粘了回去。
事后大兒子問我:“爸爸這本書里有你的石頭嗎”?我回:“沒有?。≡趺蠢病?,大兒子說:“書里的石頭都很漂亮?!甭犕赀@一言,莫名的感動涌于心頭,久久不能自已,最后吸一口長氣跟兒子們說:“以后你們想看石頭雜志不需要問我,隨時拿去看,記住兄弟倆一起分享,不能爭搶,做得到嗎?”兩個小兄弟都回答“OK,沒問題”。就這樣,每當我?guī)Щ亍吨腥A奇石》雜志,這兩兄弟不由分說放下手邊的玩具,然后同座一張椅子,看著雜志比劃著,童言童語。
猶記得第一次在奇石雜志上看到的石頭圖片(2015年6月出版65頁,如右圖),那是一顆放置在沙盤里的奇石,質(zhì)地很像靈璧石。我跟兒子分享看法:“這顆石頭是看透的局,就是看這個洞穿越石頭,很漂亮?!蹦闹纼鹤拥纱笱鄹艺f:“不像啦,怎么看都像海邊沙灘的漂流木,你看還有沙子”。聽完還真讓我哭笑不得,于是我回他:“嗯,老大厲害!你說得對?!贝撕螅也辉侔炎约旱挠^點來做解釋,都聽小孩子不同角度的看法。
如今,每當帶回奇石雜志于桌上,倆小兄弟都會不約而同地拿起雜志在大廳椅子上翻閱,有時會聽到一些卡通里面的人、事、物,如“變形金剛”等等。雜志也不再破損,小兄弟間也自成一種規(guī)矩,想象也天馬行空,我也多了很多靈感和感觸,這就是奇石藝術(shù)的傳承開端,未來會如何不可測,至少現(xiàn)今是好的起點——親情互動、美學互動,很享受這樣的感覺,真的很棒。
夜已深,也該陪孩子睡了,新年將至,后學在此跟眾前輩們拜個年:雞鳴起太平,好運連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