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娟
(吉林大學,長春130012)
論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基本經驗
王振娟
(吉林大學,長春130012)
政黨協商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和重要渠道。中共中央歷來十分重視政黨協商的實踐發(fā)展,這就為進一步推進政黨協商民主的發(fā)展提供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增進黨內協商民主推動政黨協商民主發(fā)展,共產黨幫助民主黨派提升協商能力,實現政黨協商民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發(fā)展等基本發(fā)展經驗,從而切實推動政黨協商民主的深入開展。
政黨協商;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
中共中央歷來重視政黨協商的推進與發(fā)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中國政黨協商民主更是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論述和部署,體現了中共中央對政黨協商的重視,對各民主黨派的信任,表明了政黨協商于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政黨協商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和重要渠道,又是鞏固共產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保證各民主黨派的參政地位的重要形式。
“堅持黨的領導與推進協商民主是統一的,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既不要一講黨的領導就覺得協商民主礙手礙腳、影響權威和效率,也不能一講協商民主就放任自流,放棄黨的領導責任。要充分發(fā)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使協商民主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保?]20
首先,黨的領導是政黨協商民主的根本保證。2015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 《關于加強政黨協商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政黨協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各級黨委要切實加強領導,把握正確方向,充分發(fā)揚民主,廣泛集智聚力,確保政黨協商規(guī)范有序、務實高效、充滿活力?!保?]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國政黨協商民主全面科學、有效開展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中國政黨協商民主只有在這一根本保證下,才能真正實現其自身運行的規(guī)范有序、務實高效、充滿活力,這不但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要求,而且也符合中國的國情。眾所周知,“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是中國共產黨在特殊歷史時期局部執(zhí)政條件下為推進共產黨民主政治建設而創(chuàng)立的新興政權模式,它也是對以民主為本質的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有益探索和初步實踐。而“三三制”民主政權模式能夠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實現中國共產黨同各抗日黨派民主協商的成功演練,正是以擁護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為前提的。中國政黨協商民主在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是政黨協商民主能夠真正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fā)揮作用的根本保障,政黨協商民主在國家和社會建設發(fā)展中的價值實現離不開黨的領導這一根本保證。其次,加強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政治領導。“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保?]769-770具體來說,中國共產黨在政黨協商民主中對各民主黨派進行政治領導,就是在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等方面對各民主黨派做好方向引導和力量凝聚,從而有效凝聚和整合各民主黨派所代表的各群體的力量與智慧,堅定全國上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這就首先需要搞清楚 “我們黨對民主黨派的政治領導,決不意味著我們黨有超越它們之上的權力,決不意味著我們黨可以把它們當作附屬的團體,決不意味著我們黨可以去命令、干涉或者控制它們”[4]331,而是在重視和尊重各民主黨派組織獨立性和黨際關系平等性的基礎上加強對其的政治領導的這一基本前提。再就是明白 “我們黨對民主黨派的政治領導,應當體現在經過我們黨對它們的宣傳工作和政治協商,使它們自愿地接受我們黨的政治主張,從而確定它們自己的行動?!保?]331唯有中國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的政治領導真正的寓于中國政黨協商民主之中,才既能有效提高和充分發(fā)揮出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水平和效能,又不會造成各民主黨派智慧與力量的閑置與流失,從而攜手推進中國共產黨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轉化為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的共同行動。最后,確保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協商地位平等。中國政黨協商民主是對中國政黨制度獨特優(yōu)勢的有效發(fā)揮及獨具中國特色的和諧政黨關系的鞏固發(fā)展。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作為中國政黨協商的兩大主體,兩者的功能作用發(fā)揮情況都與整個政黨協商民主體系休戚相關。所以,實現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順利有效開展,既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主導作用的正常發(fā)揮,也離不開各民主黨派重要作用的有效發(fā)揮。然而保證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在法律上各自作為獨立政黨的平等地位是中國政黨協商民主這兩大主體功能都能夠正常有效發(fā)揮的必要前提之一。在中國政黨協商民主開展過程中,“既要尊重共產黨與民主黨派主體間的平等性,又要始終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地位”[5]。這樣才能真正形成講真話、建諍言的政黨協商氣氛,增進不同黨派之間的相互理解,從而真正實現社會各階層的根本利益一致性和具體利益差異性的有效整合。但是必須要明白 “尊重民主黨派獨立平等地位同對民主黨派工作采取消極的、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毫無共同之處”[6]。這也就是需要作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在尊重各民主黨派獨立平等地位的同時,也要肩負起對各民主黨派政黨協商能力建設的支持與引領的重任,才能更好地推動中國政黨協商民主不斷向前發(fā)展。從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政黨協商民主所面臨的遭遇中可以看出,確保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協商地位的平等,是充分有效發(fā)揮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獨特作用和優(yōu)勢的必備前提之一。
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發(fā)展,不僅離不開作為兩大主體的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各自內部協商民主增進的單向帶動,而且也需要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增進與各民主黨派內部協商民主增進的雙向互動來協同推動。因此,以增進政黨協商兩大主體各自內部協商民主推動政黨協商民主發(fā)展是實現我國政黨協商民主工作全面深入開展的必然選擇。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謂的 “黨內協商民主”既包括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也包括各民主黨派內部協商民主。
首先,增進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領導主體,在中國政黨協商民主建設和發(fā)展中具有民主黨派所無法比擬的力量和作用,那么,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的發(fā)展好壞勢必直接影響到中國政黨協商民主工作開展順利與否。一是協商主體間的平等性是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得以全面深入開展的基本前提條件。而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主體間存有的職務差別等因素往往是容易造成協商主體間關系不平等的主要原因,這就需要通過培養(yǎng)和強化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主體的平等意識、發(fā)展和完善中國共產黨內平等制度、消除中國共產黨內存有引起不平等的因素等措施,使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主體可以切實圍繞事關共同利益問題,平等自由地開展討論協商。其次,民主集中制是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順利開展的根本保證。因此,要在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中真正做到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進而實現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的根本價值取向,否則,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便無任何實質存在價值。三是黨內協商民主寓于黨的各方面建設中。在中國共產黨內部將協商民主形式運用于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既是增進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的有力舉措,也是加強黨的各方面建設的要求。四是增進各民主黨派內部協商民主。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全面有效發(fā)展也同樣離不開各民主黨派內部協商民主的增進。如何有效增進各民主黨派內部民主協商,關乎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發(fā)展水平。這里所謂 “增進各民主黨派內部協商民主”,既包括增進八大民主黨派之間的協商民主,也包括增進八大民主黨派中任何單個民主黨派自身內部的協商民主。一方面,增進八大民主黨派之間的協商民主。由于八大民主黨派本身獨具特色的價值和意義,不但任何一個民主黨派的力量和作用都不容忽視,而且也要把八大民主黨派的八份單股力量擰成一股強大合力,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和體現出作為參政黨的各民主黨派的力量和優(yōu)勢,發(fā)揮和體現出中國多黨合作制度的特點和優(yōu)勢,進而增進八大民主黨派之間的協商民主開展。另一方面,增進各個民主黨派自身內部的協商民主。唯有各民主黨派自身內部協商民主得到不斷鞏固和發(fā)展,才能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出各自所聯系的社會階層的利益訴求和愿望,從而確保其在同執(zhí)政的共產黨開展協商民主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和體現出應有的價值,以進一步推進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建設和發(fā)展。最后,以黨內協商推動政黨協商發(fā)展。當然需要再次強調明確一下,這里 “黨內協商民主”既包括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也包括各民主黨派內部協商民主。一方面,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發(fā)展必然離不開作為共產黨內民主重要實現形式的黨內協商民主的發(fā)展帶動。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和性質決定了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建設和發(fā)展首先離不開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的發(fā)展帶動。另外,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十分注重對其自身內部協商民主的探索與發(fā)展,在黨內協商民主建設方面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樣就給各民主黨派內部協商民主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參照經驗,對各民主黨派內部協商民主發(fā)展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另一方面,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發(fā)展也離不開各民主黨派內部協商民主的推動。僅依靠中國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的單向帶動,是難以實現中國政黨協商民主全面有效開展的,更是難以體現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獨特優(yōu)勢。各民主黨派作為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不可或缺的主體力量之一,在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建設和發(fā)展中同樣具有不容小覷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各民主黨派能夠反映他們各自所聯系的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和愿望,實現社會各個群體利益訴求的多元整合,“把其所聯系的社會各群體中個別、分散的意見、愿望、要求集中起來,使之得到綜合、系統的反映,從而最大程度地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民主權利”[7]。當然,共產黨內部協商民主與各民主黨派內部協商民主并不是兩個毫不相干的個體,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只有二者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通過黨內協商推動政黨協商的發(fā)展。
加強中國政黨協商民主建設,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協調發(fā)展。作為中國政黨協商的兩大主體,既不能單方面太強也不能單方面太弱,這就需要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在建設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當然,主要是中國共產黨支持和引領各民主黨派的建設與發(fā)展。只有實現二者共同進步,才能使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親密關系更加鞏固,才能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更加完善,才能繼續(xù)更好地推進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發(fā)展。
首先,政黨協商需要各民主黨派加強協商能力。一方面,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是中國的執(zhí)政黨,代表著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它經歷了90多年的發(fā)展,從誕生時作為當時中國眾多政黨中的一個力量薄弱的黨到如今已成為各方面漸趨成熟的世界上最大的執(zhí)政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已經基本掌握了黨的建設與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積累了豐富的黨建經驗。但是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下,中國共產黨更需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多為人民群眾謀福利,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鞏固其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此外,政黨協商并不是中國共產黨唱獨角戲,還需要各民主黨派的協助,只有民主黨派的協商能力得到不斷提升,中國共產黨的協商能力才能更強,這兩大主體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因此,中國共產黨要更加注重對各民主黨派建設的支持與引領。另一方面,“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參政黨”[3]761。作為中國政黨協商民主另一大主體的各民主黨派的協商能力的強弱,不僅影響其自身的發(fā)展,而且關系著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健康發(fā)展。各民主黨派應該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進而鞏固其參政地位,提高其協商能力,發(fā)揮好其在中國政黨協商民主中的主體作用。中共中央也要時刻關心各民主黨派的建設與發(fā)展,尤其支持和引領各民主黨派的協商能力建設,善于通過協商方式實現自身的政治領導和履行自身的政治責任。繼續(xù)加強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建設,搞好政黨的協商合作,并不僅僅是離不開作為兩大主體的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各自協商能力的單向提升,而且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兩大主體協商能力的匹配程度。但如今,各民主黨派的發(fā)展與中國共產黨的發(fā)展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這就需要通過執(zhí)政黨的支持和引領使各民主黨派建設和發(fā)展的結果可以達到政黨之間的良性互動與有效協商,從而使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發(fā)揮出應有的效能。其次,共產黨支持民主黨派加強協商能力建設。作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在加強自身協商能力建設的同時,也要肩負起對各民主黨派政黨協商能力建設的支持與引領的重任。這既是繼續(xù)加強政黨協商民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又是鞏固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地位和保證各民主黨派參政地位的重要途徑。經過九十多年奮斗的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等一整套自身建設體系,這是中國共產黨能夠自始至終地從容應對國內外形勢的復雜多變和經受住嚴峻考驗的關鍵所在。這就為各民主黨派如何加強自身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中國共產黨應該著重支持與引領各民主黨派加強以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及能力建設等為主要內容的自身建設體系的構建,進而帶動各民主黨派政黨協商能力的提升。具體而言:一是支持與引領各民主黨派加強思想建設,強化正確的思想理論認識,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實現各民主黨派在正確的思想指導下,能夠就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開展廣泛而有效的協商,這是提升各民主黨派協商能力的基本前提。二是支持與引領各民主黨派加強組織建設,幫助各民主黨派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推進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堅持貫徹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注重培養(yǎng)其協商能力,增強其成員的協商意識。三是支持與幫助各民主黨派加強制度建設,支持其完善組織制度,幫助其加強工作制度建設,為各民主黨派進行民主協商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公平正義的氛圍提供必需的環(huán)境條件。四是支持與幫助各民主黨派加強參政能力建設,通過切實支持與幫助提升各民主黨派的政治把握、參政議政、組織協調和合作共事等五項能力,帶動其參政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最后,共產黨支持民主黨派加強協商職能履行。具體而言,就是支持與引導各民主黨派在人民政協中履行好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這三大職能,把協商民主貫徹于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的具體實踐之中。因為民主黨派的這三大職能,本身就是民主協商精神的一種體現,蘊含著協商民主的基本內涵。人民政協既是多黨合作的重要形式,又是各民主黨派履行職能的重要場所。鄧小平曾指出:“共產黨總是從一個角度看問題,民主黨派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出主意。這樣,反映的問題更多,處理問題會更全面,對下決心會更有利,制定的方針政策會比較恰當,即使發(fā)生了問題也比較容易得到糾正?!保?]這正是民主黨派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價值的綜合體現,也是民主黨派參與政黨協商的意義所在。這三大職能都與協商民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中國共產黨以人民政協為載體,支持與引領各民主黨派加強職能建設,是提升各民主黨派協商能力的必然要求。
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建設,是體現和發(fā)揮其 “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yōu)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1]1-2這一地位和作用的必要保障。當然,中國政黨協商民主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理應將實現自身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發(fā)展作為今后建設中的重中之重。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出政黨協商民主應有的效能,充分體現出政黨協商民主應有的價值,有效確保政黨協商民主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從而高度彰顯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獨特優(yōu)勢。
首先,實現政黨協商民主制度化發(fā)展。加強中國政黨協商民主建設,必然離不開從制度方面確保政黨協商民主的科學合理運行。鄧小平曾針對制度的重要性明確指出:“我們過去發(fā)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為嚴重。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不是說個人沒有責任,而是說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保?]可見,倘若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缺少帶有根本性的制度的有力支撐,定會失去其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因此,這就需要在法律層面對政黨協商民主作出相應的界定和規(guī)范,在完善政黨協商民主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完善政黨協商民主的保障機制等方面下足功夫??傊?,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高效落實必然離不開其自身的制度化發(fā)展。其次,實現政黨協商民主規(guī)范化發(fā)展。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同制度化發(fā)展是密切相聯的,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制度化發(fā)展是實現和完善其自身規(guī)范化發(fā)展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其自身規(guī)范化發(fā)展也是實現其自身制度正常運行的基本方式,實現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應是根據相關的制度要求對其自身進行規(guī)范化、常規(guī)化建設,以確保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穩(wěn)定、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這就亟需在進一步健全政黨協商民主內容、完善政黨協商民主形式、規(guī)范政黨協商民主程序等方面下功夫,實現更加規(guī)范有序的推進發(fā)展。只有真正實現政黨協商民主規(guī)范化發(fā)展,才能真正體現和發(fā)揮出其自身的獨特優(yōu)勢和作用。最后,實現政黨協商民主程序化發(fā)展。“政黨在集中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階層的意志的過程中,政黨與政黨之間在相互交流與溝通以形成政府決策的過程中,每一環(huán)節(jié)不但要有法律規(guī)范的要求以便結果達到公正,而且每一過程本身也需要公正與合理,這就需要程序化?!保?0]換言之,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全面有序發(fā)展既離不開政黨協商民主的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也離不開政黨協商民主的程序化。倘若政黨協商民主的整體發(fā)展過程中忽視了其程序化發(fā)展這一尤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勢必會影響其權威的樹立和公信力提升。因此,我們理應著力完善政黨協商民主的準備程序、健全政黨協商民主意見表達和討論程序、健全政黨協商民主成果執(zhí)行落實程序、完善政黨協商民主成果反饋及評價程序等,切實推進政黨協商民主程序化發(fā)展。總之,唯有推進中國政黨協商民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發(fā)展,才能真正實現中國政黨協商民主的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1]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關于加強政黨協商的實施意見[N].人民日報,2015-12-11(01).
[3]政協全國委員會辦公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人民政協重要文獻選編(下卷)[M].北京:中央文史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4]李維漢.李維漢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董樹彬.當代中國和諧政黨關系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3:82.
[6]中共中央統戰(zhàn)部研究室.歷次全國統戰(zhàn)工作會議概況和文獻[M].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288.
[7]王小鴻.民主黨派與協商民主[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04):14-17.
[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3.
[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0]李琳,萬紹和.中國政黨制度“三化”建設的理性思考[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4(05):40-41,44.
(責任編輯:周 鳳)
10.3969/J.ISSN.1672-0911.2017.02.027
G627
A
1672-0911(2017)02-0027-05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歷史進程與基本經驗研究” (項目編號:13CDJ009)的階段性成果。
2016-12-02
王振娟 (1990-),女,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