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銘方
文字秀
借錢記
○潘銘方
潘銘方,在國企和中央部委工作多年,曾下派陜西扶貧擔任副縣長職務,現(xiàn)在央企任職。多年與文字工作打交道,業(yè)余喜歡文學。
鄒文乃中年人士,在一線城市打拼二十多年,在一家國企位居中層。因為二十多年一直古道熱腸,仗義疏財,又加上在國企工作,有固定的高薪收入,頗受人尊敬。
去年上半年,一線城市房價飆升,鄒文準備買一套房子。由于資金在股市套牢,為了湊夠買房的百余萬首付款,他決定找二三人借錢,錢少的三十萬左右,錢多的五十萬或八十萬左右。
第一波是試探性的。
第一個人,鄒文找的是有三十多年交情的老同學曾少強。在聽了他買房的大概想法后,曾少強向他講了自己大概的財務狀況:換房裝修,送小孩去美國上學,以及前一段時間為防止人民幣貶值,也為了小孩用美元方便,將手上的錢全部換成了美元,所以沒法借。當然,曾少強很關(guān)心地詢問了一些買房的情況。
接下來,鄒文先生找了他的老鄉(xiāng),認識二十多年的房地產(chǎn)公司老總劉老板。鄒文早年間還幫劉老板招攬過生意,這些年,偶爾見面一起吃吃飯。鄒文本來有從劉老板手上買房的機會,前些年劉老板在近郊的一個樓盤封頂,但當時鄒文還沒有投資房產(chǎn)的概念,沒有買。劉總在電話里說,家里的錢都由老婆在打理,要回去問問。過了兩天,鄒文又去問劉總,劉總說老婆不同意,并說為此和老婆吵一架也不劃算,還是作罷。
第一輪的借款鎩羽而歸,鄒文心里不免有點氣惱。
第三個人是鄒文讀博士時的同學李小軍。鄒文有很多同學活躍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有不少是有一定能量的人,還有幾個企業(yè)老總。這天中午聚會時,正好企業(yè)老總李小軍有個事想和鄒文合作,鄒文便乘此機會向他提出借錢。李小軍說錢在前年炒股時被套住了。因李小軍投資了幾家公司,鄒文又提出可否從公司借款?李小軍說等下次具體聊聊吧,鄒文也就暫時放下了。
第四個人,鄒文找了在老家省城的一個朋友,叫王義成的老板。以前王總托鄒文買過紀念品,因為鄒文當時幫忙砍價,買得便宜,應該退還幾千元預付款,這天退預付款時,便順道和他說起借錢的事。王總解釋說錢都投資出去了,家里的錢被老婆炒股套住了,無能為力呀。不過王總表示,退款稍微晚一點倒沒什么關(guān)系。
錢還是沒解決,鄒文先生便決定找工作圈子里三個比較要好的朋友問一問。
第五個人,鄒文找了南方經(jīng)銷公司的李總。幾年前,他們經(jīng)人介紹認識后有不少交往,關(guān)系可以說好,但也沒到特別貼心的程度。鄒文想,李總的公司有幾千萬的資金在運作,借出個五十萬或八十萬元,用半年左右,不跨年,應該問題不大吧?于是在一天晚上,鄒文一邊散步,一邊打電話給李總,一番問候之后,進入借錢的主題。李總說,資金周轉(zhuǎn)暫時有點問題,但過半個月到四月中旬有一筆大的款項還回來,就可以幫忙了。鄒文想,總算找到一個痛快人了,于是很高興地按四月中旬這個時間節(jié)點,決定了買房的時間,總資金規(guī)模在四百萬左右。
沒想到時間一到,李總卻又變卦了。
第六個人,鄒文找了老家北方經(jīng)銷公司的張總。張總一再表示,這個事應該幫忙,要在以前,絕對沒有問題,但是目前正值公司改制轉(zhuǎn)賣期間,每一筆大的資金都受監(jiān)管,由法人代表董事長簽字,愛莫能助。
第七個人,鄒文找了華東下一級分銷公司老板佟建國。佟總屬于行業(yè)圈子內(nèi)的人,是更下一級的經(jīng)銷商,總想和總公司的人搞關(guān)系,和鄒文認識也有十幾年了,表面上看起來關(guān)系還不錯。開始答應借,后來又叫苦。講了幾個理由:以前用錢買了很多樣品做博物館,都沒賣出;老婆拿了很多錢去買長期保險;最近又拿幾千萬參股了兩個公司,所以手上沒有靈活的錢。幾次電話詢問,幾次叫苦。鄒文想,佟總在擔心什么呢?擔心我不還本金?還是不還利息?
鄒文只好再次找他的老同學曾少強。曾少強答應可以把美元借出來,以后還同樣多美元給他就行,可惜不多,只有兩萬美元,相當于十幾萬人民幣,解決不了問題,而且來回兩次買賣美元有點麻煩,還有匯率變動風險。
一番思考后,鄒文在自己總公司內(nèi)部推敲了一番人選,決定先問幾個單身未婚的女同事看看。
第八個人是同事小葦。這天,鄒文先和小葦閑聊了一番,關(guān)心地問了一下她的家庭和年邁生病父母的情況,之后,轉(zhuǎn)到了怎么理財?shù)膯栴}。小葦女士倒也簡單,說自己主要是長期的存款,三年或五年不等,都沒有到期的。而且還說,她的親姐姐有一次找她借錢都沒借。小葦說讓我再考慮考慮。鄒文之后也沒再去問她。
第九個人,是同部門的女同事小媛。她說大部分錢是長期存款,長期理財,股市套牢了一部分,有一筆錢可能兩三個月后到期,到期后可以支持,可惜比較少,杯水車薪。
第十個人是同事李平,也是鄒文的老鄉(xiāng)。她說在外面搞了個高息理財,去年又買了房,沒有多少余錢。
第十一個人,是鄒文比較聊得來的男同事趙文軍。趙表態(tài)說積極支持,但大部分錢在股市里面套著,有一筆也是兩三個月到期,到期后可以支持,可惜太少了。
從試探性接觸的幾個同事來看,鄒文發(fā)現(xiàn)總公司同事大部分人都有閑錢在理財,仔細挑選一下,并對這些人承諾高額利息或理財收益,應該可以借錢成功。
這天,鄒文去人事部管勞資的負責人范小云那里辦理收入證明時,和范簡單地交換了一下意見。由于當時銀行理財是4%左右的年化利率,鄒文很大方地說可以給出6%的年化利率,范很痛快地答應了。范表示信得過鄒文的為人,而且鄒文的工資戶頭在公司歸她管。之后,鄒文寫了承諾書和借條,同時讓范在認可人那里簽了名。范預估可以在二十天以后借款一百萬。有了這個承諾,買房的事終于可以加快進度了。
二十天后,鄒文收到了一百萬。就這樣,輾轉(zhuǎn)好幾輪,找了同事、同學、老鄉(xiāng)、朋友,鄒文終于湊夠了首付款。
歷經(jīng)幾個月的波折,鄒文感慨不已,以往二十多年,他熱心幫助過很多人,對同學噓寒問暖,對朋友推心置腹,對老鄉(xiāng)熱情有加,對同事謙虛有禮,一直和他們把友情維持得很好。可是,到了需要大筆款項的時候,借錢為什么碰壁了呢?也許只有到借錢時,才能測量出人心,才能真正知道誰的友情到底如何?友情一般的同事,因為有一定程度的還款保證,許諾高額的利息,錢很容易就借到了。那些老朋友或合作伙伴可能是顧及友情,不好意思多要利息?某種程度上說,沒有實在的擔保或抵押,只有人品和信譽的保證,終究不可靠。
過了一段時間,鄒文換了個角度,反思自己借錢的動機。從根本上講,自己也是為了投資房產(chǎn),為了資金的保值增值或者說是為了自己賺錢。由于自己股票套牢太深,賣掉股票來支付首付款,不一定是一件劃算的事,但找朋友就合理嗎?尤其是借大筆資金。這讓朋友們陷入了尷尬。
換位之后,鄒文陷入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