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日軍手記與侵華戰(zhàn)爭

      2017-04-12 18:21:03趙偉
      西部學刊 2016年20期

      摘要:侵華戰(zhàn)爭時期,日本士兵留下大量日記、書信,其中不乏記錄參戰(zhàn)見聞、經歷及心理體驗的片段。由此,來華前后,作者言行、思想之變與不變得以略窺一斑。侵華一戰(zhàn),日本普通民眾亦牽涉其中,他們內心對戰(zhàn)爭的贊成、支持或者疑惑、不滿,在其家信與回憶中均有所體現。這些個人化的記述,所見難免有限,而敵我立場不同,見解亦有差異,但這種少有修飾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卻也反映了復雜歷史背景下個體相對真實的遭遇及感觸。借此,部分日本國民在戰(zhàn)時的面貌、心態(tài)得以呈現,而字里行間,日本政府在戰(zhàn)爭中所扮演的角色亦得到展示。

      關鍵詞:侵華戰(zhàn)爭;日軍手記;戰(zhàn)爭反思

      中圖分類號:K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6)12-0058-03

      侵華戰(zhàn)爭時期,大批日本人奉令入伍并相繼開赴中國,此舉不止關乎參戰(zhàn)者命運亦牽涉眾多普通家庭。戰(zhàn)爭面前,日本國民反應如何,相關當事人的手記、回憶等存留部分片斷。個人化的敘述受時代環(huán)境、自身修養(yǎng)等因素影響未必完全公正、準確,但少有修飾或頗賦性情的文字對考察個體遭遇乃至歷史情境均具一定參考價值,借此,戰(zhàn)時日本人的言行、心理得以略窺一二。

      聽聞中日開戰(zhàn),有出征者以為“報效國家”時不我待。1937年8月2日,一名日本士兵登艦離鄉(xiāng)進犯華北,開拔在即,他躊躇滿志心潮澎湃。“我已經等了好久,在期待著一個男子可以向世人表現他自己的時機。這樣的日子畢竟來到了。我在雙肩上擔負了我國家的命運。我所要去的地方是華北,風云叆叇的一片廣闊幾千里的土地。戰(zhàn)斗著又戰(zhàn)斗著?!弊髡邔€人榮辱綁在國家戰(zhàn)車之上,自認名正言順而調門亢奮,循此心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們是三萬名開往中國去的軍隊里的司令部的衛(wèi)隊。只要司令部里有一位軍官受到危險,整個師團的行動也許就會蒙到損害,因為如果沒有組織,士兵就不能打。當我想起了這一類事情的時候,我便感覺到我到中國去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①其觀點簡言之,為國參戰(zhàn)即是榮譽,盡忠職守乃其職責。此說似是而非,作者以謀求國家利益為名,公然遮蔽人類之公理、正義,殘害鄰邦,倘從被侵略方之角度察其言,不外是早有預謀,野心實難按捺,無視侵略,言辭冠冕堂皇。敵我各有立場,日本民眾眼中,似“我”這般說法或有合情之處。據妹尾河童回憶,1941年,他熟識的一位青年被召入伍,此人臨行前鄭重告白,“等了又等,終于收到了召集令。既然受召成為天皇陛下的士兵,為國捐軀戰(zhàn)死沙場,正是日本男兒的夙愿。身為帝國軍人,我將置生死于度外,奮勇作戰(zhàn)。”作家厭惡戰(zhàn)爭,聞此憤憤不平斥其為官樣文章,亦不認同侵華的父親之解釋:“木模廠的小哥,或許是想對著自己和大家宣告,自己已經是個能獨當一面的男人了。既然接到了紅單,也不能沒有一死的覺悟??赡苁窍胍浴疄閲鵂奚@段話,讓母親也有相同個覺悟吧?!盵1]163基于了解,父親認為“小哥”并非熱衷戰(zhàn)爭,所言只是年輕人“純真”的表現。當然,“有人等著從軍上戰(zhàn)場也不一定”。父親觀點非全無道理,因為“從年紀尚幼的小學到現在的中學,學生一直都被灌輸‘要為天皇陛下而死。你們是為此而生的觀念,很難會有別的想法?!盵1]440但順從強勢話語放棄反思、質疑是否就無可指責?正如妹尾反問,“討厭戰(zhàn)爭的我,是不是就不算男人了呢?是不是我就不純真了呢?事情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復雜了??!難道,所有的男人都是為了替天皇陛下犧牲性命才出生的嗎?除此之外都不行嗎?”[1]163

      “愛國”亦須分辨方式方法,枉顧公義顢頇自私無益家國。而所以有人不辨黑白且振振有詞,與日本政府長期以來軍國主義、極端民族主義之運作不無關聯。晚清、民國之際,敵強我弱,日本圖謀中國有進無退,利字當頭,侵華漸成其國策,造勢之聲不絕于耳。20世紀30年代,日本加快侵略步伐,官方又以“八纮一宇”、“國民精神總動員”等觀念、法令操控國民思想、營造出兵氛圍。經此一番醞釀,不少人愈發(fā)視侵華為日本之出路,于是在“忠君報國”的名目下,出征者頭腦發(fā)熱蠢蠢欲動,送行者亦群情激動止不住“愉快地吶喊”,如此“億兆一心”實乃可怖可悲。

      日軍源源開拔,戰(zhàn)事持續(xù)加劇,日本官方更加賣力地煽動國民支援侵華,在“總體戰(zhàn)”的制度下,兒童、婦女均被裹挾。1937年9月16日,身在淞滬前線的永松宇八“得到了慰問袋”。[2]戰(zhàn)時日本“后方的人民為了激勵身在前線的士兵,經常會做‘慰問袋。物資充足的時候,里面會裝一些點心、干菜、內褲等日用品。在百貨商店中,從罐頭、衛(wèi)生紙之類到美女寫真,都被打上‘慰問用品的標記”。“街上到處是‘愛國心膨脹的主婦們拿著包裝好的慰問袋要往戰(zhàn)場積極寄送的身影”。主婦各盡其能,兒童亦不落后,“當時的女孩子,雖然年齡還很小,但在后方已經是制作慰問袋的主力了,她們的手工藝品或作文會受到軍政當局的獎勵”。[3]168“愛國”無分老幼,參戰(zhàn)人人有責,政府誘導下,日本婦孺爭相制作、寄送勞軍物品。慰問袋頻送前方,足見部分民眾對待戰(zhàn)爭之態(tài)度,借此,當局動員國民之手段、效果略見一斑。永松所得,香煙、糖果外“還有小學生們寫的信”。其中,八歲的對田次枝寫到,“在支的皇軍勇士!今天先生對我們說,你們?yōu)橹鴩?,在和可惡的支那兵作?zhàn),所以我們寫信給你,請你們快快將支那兵打平,凱旋回來?!毕壬嵉购诎祝芎鴻M遭污蔑,教育服務侵略,童言中充斥著當局編造的謊話。戰(zhàn)爭年代,以青少年為主體的慰問信寫作、“獻給靖國神社的英靈的文章”征文②等頌揚戰(zhàn)爭之活動并不少見,更有甚者,知名刊物《少年俱樂部》在戰(zhàn)敗前夕“還有配上圖解的‘手榴彈投擲法”,[1]419以此蠱惑低齡讀者參與“本土決戰(zhàn)”。生于斯時,本應天真爛漫的兒童亦成為政府戰(zhàn)爭動員的工具,他們不明就里地參與其中,可憐亦復可嘆。

      慰問時有送達,家信間或往還,前后方之聯絡透露日本戰(zhàn)時景況。1938年,江川清子致信前線勉勵兄長:“后方很鞏固,大家都努力地工作著?!薄叭绻蔀殚L期戰(zhàn)事,那么各位的辛苦困難固不用說,我們在后方的人們的覺悟也是要緊的了。國內是貯蓄報國,節(jié)約‘不買東西,這是政府的政策。”“八月十七日,德國希特勒使節(jié)團一行三十人來到了東京。大概要力圖日德的親善吧。以前歡迎了意大利使節(jié),現在又歡迎德國的使節(jié)團,真是愉快的事呢?!雹矍遄訉?zhàn)爭態(tài)度樂觀,以“覺悟”的姿態(tài)支持官方“貯蓄報國”、德意日“親善”等政策,言語間未見牢騷、不滿,時值抗戰(zhàn)初期,日本國內情形尚算安穩(wěn)。一年半載后,生活狀況變得糟糕。乃木在給正次的信中抱怨,“我們在后方的人,日常生活現在發(fā)生了非常的變化,不自由與缺乏之感與日俱增!”[4]30具體來說,“物件騰貴”,食物、火柴、“馬匹、肥料、棉布”等“一切都貴得厲害”;“無煙炭、汽油、各種商品原料”“物資缺乏”;其他如“物品被政府限制或禁止使用”、“市面蕭條”、“買賣被統(tǒng)制”、強制購買公債[4]23等情形不一而足,生活日顯艱難,不滿潛滋暗長。戰(zhàn)爭拖累下,民生持續(xù)惡化,前方士兵或可感知,“當國內物資缺乏的時候,‘慰問袋中已沒有可裝之物,這時里面大多會裝一些不怎么需要花錢的東西”。[3]168國民兩手空空,慰問亦打折扣,后方窘迫處處顯露。

      生活艱辛,國內民眾漸生怨言,戰(zhàn)事膠著,前方士兵情緒低落。在經歷了殘酷的戰(zhàn)斗后,不少日本士兵變趾高氣昂為憂郁、消沉,泥濘的戰(zhàn)壕里傳出低沉的歌:

      到處都是爛泥地啊!三天兩晚沒有吃飯,鋼盔上瀝瀝不斷的雨聲。

      已經是沒有香煙了,唯一的火柴也濕透了。饑餓與夜寒交迫著的我們??!

      嘶鳴聲也聽不見了,永別了戰(zhàn)馬,把鬃毛做個紀念吧。

      在馬蹄下亂開的秋草之花,含著秋雨的濕潤,又是蟲聲低訴的黃昏!

      通信筒喲,達到吧,充溢著凄然抬起的眼中的是一行行的熱淚。

      啊,在遙遠的東方的天空,雨云前面發(fā)著轟轟的聲音的,是我友軍(日軍)的飛機。[2]

      歌詞形象地勾勒出戰(zhàn)場近景,爛泥纏身的士兵饑寒交迫,雨打鋼盔,澆濕了火柴更澆滅了希望。戰(zhàn)馬埋骨荒外,唯有野花亂開,斜陽晚秋,殘余的生命只剩一腔哀怨。幾句低訴,兩行熱淚,先前“壯志”早無蹤影,陰云籠罩的塹壕里飄蕩著鄉(xiāng)音,“安慰這不曉得明天的今天的生命”。歌者陷于戰(zhàn)爭沼澤卻又未知出路何在,無可奈何中唯有惆悵以對。這首《討匪行》在日本國內亦有傳唱,雖為軍歌,吟者無不感傷,“因為一唱這首歌,仿佛就能體會戰(zhàn)場上的辛酸苦痛,讓人產生厭戰(zhàn)之心。”④歌以詠懷,日本前后方之悲苦,在有意無意間隨風飄散。

      士兵哀嘆,無數征人一去不返,妻兒悲苦,媒體編造“軍國美談”。聽聞丈夫陣亡,遺孀酒井千代子致信軍方,“我是這次作了名譽戰(zhàn)死的步兵一等兵酒井春治的妻。戰(zhàn)死是早就覺悟了的。今后替亡夫小心地撫養(yǎng)兩個孩子,這是為國家同時也是對亡夫最好的祭奠。長女三歲真是可憐可痛,和附近的小孩子們玩,還說‘爸爸雖死,還要帶東西回來的。每看見她雖不懂戰(zhàn)死是什么事,可是在佛壇的相片前面合起掌來的樣子,一家人不覺得全哭了。寫這樣的事,請不要見笑。僅僅收到作了名譽戰(zhàn)死的通知,可不可以把當時的情形,哪怕十個字二十個字,請多告訴幾句。戰(zhàn)友連一位都沒有?四十九天的忌日也快到了,部隊長先生,我誠誠懇懇地請求了?!盵5]心理雖有準備,人妻依舊悲痛,翼贊戰(zhàn)爭的氛圍中,她強加隱忍,唯借稚子之歌哭抒懷。其夫如何陣亡,軍方語焉不詳,一紙“名譽戰(zhàn)死”難慰破碎之心。聞此慘事,令人心傷,然“日本新聞記者把這當做羅曼蒂克的故事,描繪著贊嘆著。但在我們看來,這簡直是非常悲慘非常殘酷的現實。”獨特的意識形態(tài)下,喪夫、失怙被媒體打造成“軍國美談”,經過渲染,“一方面,孤兒們在父親戰(zhàn)死之后堅強地活著,獲得全國一片贊揚,另一方面,在丈夫戰(zhàn)死之后成為寡婦、作為‘靖國之妻的行為受到嚴加約束?!薄暗赖隆泵x下,未亡人枷鎖重重,“理想上死去丈夫后一輩子獨身是最合適的選擇”“如果不顧及親兄弟的要求和社會規(guī)范,為了情欲而擅自再婚,是不被允許的,是罪惡的行為?!盵3]34為了“圣戰(zhàn)”,廣大婦女不僅犧牲了丈夫,還被要求舍棄對未來生活的選擇權,拆散家庭的戰(zhàn)爭進一步吞噬人性。媒體協(xié)力政府不斷炮制“美談”,“讀者最為廣泛的婦女雜志《主婦之友》一直舉辦表彰‘軍國之母的活動”,“表彰儀式是:授予那些絕望的忍受苦難生活的母親們以‘軍國之母的稱號,而且把她們樹立為日本母親們的典范?!盵3]30送兒出征牽腸掛肚,聞子犧牲肝腸寸斷,隨著日軍傷亡人數增加,痛失愛子的母親不在少數,忍氣吞聲者有之,但能以此為榮的恐怕不多,畢竟,“軍國之母”的虛名難掩人之常情。

      20世紀30年代,日本自詡為“美好之國”,急速膨脹的欲望卻使其對鄰邦、對人類做出了極不美好之事。政府煽動下,出征者興奮,送行者雀躍,日本國民陷入戰(zhàn)爭狂熱。日軍侵華無惡不作,國民支援盡其所能,戰(zhàn)爭益發(fā)不可收。戰(zhàn)火無情,中國損失固大,侵略者同樣代價慘重。數年間,大量日軍化作枯骨,遺屬凄慘度日,家國破裂、崩潰只在眼前。戰(zhàn)時的日本國民,有狂熱與罪惡亦有清醒與苦難,政府為一己私利挑起戰(zhàn)爭,害人害己。時過境遷,借助當事人的手記、回憶,當日情景再度閃現,歷史細節(jié)引人深思。前事不忘非為鼓吹仇恨,銘記戰(zhàn)禍只因和平可貴,撫今追尋惟愿悲劇不再重演。

      注 釋:

      ① 陳士丹重譯:《敵兵的遺書》(1937年8月2日—11月23日),《國際周刊》,第一卷第一期,1938年。據雜志介紹,“這是參加華北戰(zhàn)爭的一名日本兵士的日記,由戰(zhàn)地記者James Bettram 和一個中國譯者合作譯成英語,經我們軍事當局的許可,而發(fā)表在本年ASIA雜志四月號上的。作者姓名,因未能征得家屬的同意,所以給隱沒了。日記從出征開始,直到去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日本司令部即被第一百十五師和第八路軍所攻占,作者也就在平型關之役中陣亡,這才讓這份遺書掉落在我軍手里?!?/p>

      ② 征文由“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的三大招牌雜志《少女俱樂部》《少年俱樂部》和《幼年俱樂部》”發(fā)起,“后援單位是陸軍省、海軍省與軍事保護院。這是在軍部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下策劃的一個大型翼贊活動。”參見(日)早川忠典著,胡澎譯:《“神國”日本荒唐的決戰(zhàn)生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第4頁。

      ③ 《敵軍日記》,孔X譯,出版年份不詳(該書日記皆圍繞武漢會戰(zhàn)之金輪峰戰(zhàn)斗而作,并介紹石西民記述此次戰(zhàn)斗的《大戰(zhàn)火燒山》一文,石作原載1938年10月5日《新華日報》,據此推斷,該書出版似在1938年底至1939年間)。

      ④ 此歌乃藤原義江作曲,參見(日)妹尾河童著,張致斌譯:《少年H》,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第277頁。

      參考文獻:

      [1](日)妹尾河童.少年H[M].張致斌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2]夏衍,田漢譯.敵兵陣中日記[Z].廣州離騷出版社,1938.

      [3](日)早川忠典.“神國”日本荒唐的決戰(zhàn)生活[M].胡澎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

      [4]林植夫譯.敵兵家信集[Z].桂林新知書店,1940.

      [5]高璘度譯.日本兵士的妻[J].時事類編特刊,1938(14).

      作者簡介:趙偉,男,博士,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文學。

      (責任編輯:李直)

      汉川市| 西乌珠穆沁旗| 桐乡市| 乐安县| 呼伦贝尔市| 桃江县| 临邑县| 修文县| 松原市| 健康| 共和县| 贡山| 巴南区| 高阳县| 海原县| 恩平市| 保靖县| 安阳县| 辽源市| 德安县| 恩施市| 辽源市| 赤城县| 藁城市| 太原市| 洛阳市| 尖扎县| 喀什市| 赣榆县| 蓬莱市| 柳州市| 册亨县| 连云港市| 海城市| 威远县| 固阳县| 永寿县| 环江| 莒南县| 珲春市| 樟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