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回眸與展望: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專家報告概要

      2017-04-12 03:35:19段曉林整理
      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 2017年1期
      關鍵詞:民國整理文獻

      段曉林 整理

      毛雅君(國家圖書館業(yè)務管理處處長)

      林 明(中山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王雅戈(常熟理工學院圖書館研究館員)

      馬忠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史檔案館館長)

      朱敏彥(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會長)

      吳瑞秀(臺灣 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館長)

      陳子善(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黃顯功(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主任)

      陸 健(上海圖書館信息處理中心主任)

      蔣耘中(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

      胡曉明(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

      王水喬(云南省圖書館館長 )

      于 浩(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民國文獻編輯室主任)

      李 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數(shù)字出版部副主任)

      回眸與展望: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專家報告概要

      段曉林 整理

      編者按

      2016年11月16-19日,“回眸與展望: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來自美國、博茨瓦納和中國臺灣,中國大陸的20余省市和上海本地的專家學者,圖書館、檔案館、出版社等業(yè)界同仁120余人與會。會議由上海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上海師范大學共同主辦,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圖書館雜志》社、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共同承辦。會議期間,國家圖書館業(yè)務管理處處長毛雅君、中山大學圖書館副館長林明、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史檔案館館長馬忠文、常熟理工學院圖書館研究館員王雅戈、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會長朱敏彥、(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館長吳瑞秀、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主任黃顯功、上海圖書館信息處理中心主任陸健、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蔣耘中、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胡曉明、云南省圖書館館長王水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民國文獻編輯室主任于浩、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數(shù)字出版部副主任李強等專家學者,先后就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工作、民國文獻原生性保護、民國文獻出版、數(shù)字化整理以及民國史研究、民國文學文獻、民國上海地方志等專題文獻整理作大會主題及專題報告。

      會議對民國文獻整理與現(xiàn)狀的研究,對未來發(fā)展方向的預期,站在了當前這一研究領域的前沿,對民國文獻保護和普查的進一步實施,對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的持續(xù)開展,對民國文獻影印出版和數(shù)字化建設的全國范圍合作,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們對專家發(fā)言和報告的主要觀點進行了歸納整理,以期能彰其要點,顯其精華,讓更多從事或關心民國文獻整理的同行,能及時把握這一領域的研究前沿,正確推進文獻整理方向。

      回眸與展望: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工作概況

      毛雅君(國家圖書館業(yè)務管理處處長)

      民國時期文獻的重要性是不容質疑的,但是和古籍文獻整體的起步和發(fā)展相比,還有很大差距。2012年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開始起步,下面我從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的緣起、目前的工作概況,十三五期間的考慮三個方面進行介紹。

      1 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的緣起

      《民國時期總書目》著錄的圖書12.4萬種,中文的《期刊大辭典》著錄的民國時期期刊2萬5千種,《中文報紙聯(lián)合目錄》著錄的民國時期報紙近8000種。這個是民國時期保護計劃開始之初對出版物的統(tǒng)計狀況的基礎數(shù)據(jù)。這些出版物裝幀的工藝非常落后,酸化程度非常嚴重,目前很多民國時期的文獻都是紙片化的,破損非常嚴重。各館對民國文獻的保存狀況也不一致。

      2 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工作概況

      2011年3月我們就開始做相應的策劃,到2012年1月,項目正式啟動,目前已累計投入6000萬元;今年3月,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列入了國家的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在2016年設立國家社科基金抗日研究專項,第一批啟動了20個委托項目,涉及經費6000萬元。國家希望能夠對整個抗日戰(zhàn)爭相關的內容有一個文獻的基礎整理。

      (1)工作機制基本形成:2011年9月成立了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辦公室,放在業(yè)務管理處。專門聘請學界專家,成立包括文獻出版工作委員會、文獻編撰委員會、文獻出版工作顧問委員會,以及抗日戰(zhàn)爭審判文獻重刊編委會在內的文獻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

      (2)文獻普查陸續(xù)展開:普查工作分為以下幾部分,一是系統(tǒng)開發(fā),共享普查的成果;二是標準先行;三是進行相應的培訓。2012年,研制發(fā)布了民國時期文獻聯(lián)合目錄系統(tǒng),到今年11月,已經匯集了20家文獻收藏單位的書目數(shù)據(jù)30萬條;縮微方面,到2018年大部分館的民國書、刊的縮微工作可基本完成;在數(shù)字化方面,已有8萬多種民國文獻實現(xiàn)數(shù)字化;2015年2月啟動了民國文獻總目圖書卷的編撰工作。普查工作目前在公共圖書館做的比較多,在此呼吁并歡迎高校圖書館系統(tǒng)加入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參與普查。

      (3)海外征集成果顯著:海外文獻的征集,我們也是多次開了專家會議,討論重點、方法,然后派人出去做調研。目前的主要成果是日本戰(zhàn)犯審判文獻系列,東京審判所有(資料)都以出版物的形式做了出版。另外,結合日本二戰(zhàn)的相應罪行,包括細菌戰(zhàn)和當時的暴行等,包括我們的合作抗戰(zhàn)等,還有一些外交關系文書,華人華僑文書等史料性的東西,都做了重點征集。

      (4)整理出版顯現(xiàn)一定規(guī)模:制定了出版規(guī)劃和出版項目的實施方案,也建立了單位或者個人申報,專家評審,保護工作辦公室負責組織評審一整套工作機制。整個文獻整理出版,從2013至2016年立項有120項,已經出版的60項,出版成果達到3266冊,形成了民國時期文獻資料叢編系列,對日戰(zhàn)爭審判的文獻資料叢刊,抗日戰(zhàn)爭文獻史料叢編系列,民國時期珍貴的檔案、日記、手札和革命歷史文獻資料叢編,以及目錄、圖錄、索引等二次文獻系列6大出版系列。

      (5)啟動原生性保護:制定了庫房建設規(guī)范,加大酸化檢測、脫酸技術、脫酸設備的研究,希望在文獻保存環(huán)境改善、提高修復加固水平上作更多的努力。

      (6)建設專題數(shù)據(jù)庫:已經建成東京審判的資源庫,內容包括庭審記錄、證據(jù)、判決書等;基于海外征集的近萬幅的圖片建立了抗日戰(zhàn)爭圖片的專題庫。

      (7)宣傳工作全面展開:在死難者公祭日的前夕,我們做了“歷史的審判”的展覽;為了紀念抗戰(zhàn)70周年,我們做了館藏文獻展。另外專門對審判進行了史料編譯,通過微信等多種媒體的形式,希望大家對民國文獻有更多的重視。

      (8)抗日戰(zhàn)爭研究專項工程立項情況:我們一共有11項任務,獲得專項經費支持的一共5項,國家圖書館作為第一牽頭單位的有2項,分別是日本戰(zhàn)犯審判文獻征集整理以及數(shù)據(jù)庫建設,對華調查的檔案資料整理和數(shù)字化建設。

      3 十三五期間的相應考慮

      一是推動建立全國范圍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協(xié)調機制;二是要繼續(xù)開展普查,并在此基礎上編制民國時期文獻總目;三是要繼續(xù)開展海內外民國時期文獻調查和征集工作;四要深入推進民國時期文獻整理出版工作;五要加大原生性保護力度;六要構建民國時期文獻總庫,建設一批高質量的民國文獻專題資源庫;七要大力開展宣傳推廣工作。

      民國時期文獻原生性保護淺說

      林 明(中山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對民國文獻的原生性保護來講,有幾個方面需要考慮,一個是技術方面,另一個是管理性的工作。今天我從管理的角度給大家分享一下民國文獻原生性保護怎樣開展,需要關注哪些要素。

      1 民國文獻所面臨的問題

      (1)先天不足:早期的機制紙的問題,主要是酸化的問題。

      (2)裝訂問題:在裝幀方面過于簡陋,失去了很多保護作用。

      (3)后天失調:在文獻生產出來之后處于戰(zhàn)亂,在戰(zhàn)亂期間有很多保護的條件跟不上,造成這些文獻的破壞。

      (4)過度使用:在2000年以前,民國文獻大多是和普通文獻放在一起,被大家使用,在翻動過程中造成了很多破壞。

      (5)環(huán)境污染:紙質文獻中酸的問題,除了它的先天性的原因之外,后天保存環(huán)境中的空氣污染所造成的酸也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6)不當修復:相當一部分同事沒有經過專業(yè)訓練,或者說在以前修復的過程中有些方法和理念是有局限的。比如說使用透明膠或者牛皮紙來修補,檔案脫裱機一頁頁的脫裱,都是不當?shù)男迯停炊赡茉斐擅駠墨I的破損,或者說影響它的長期保存。

      2 怎么開展原生性文獻保護

      在原生性保護過程中,我們有一些原則需要遵守,一方面是預防性保護,原則是不加害;另一個是補救性的修復,原則是止損。

      (1)館員與讀者的培訓

      館藏指引的編制,包裝運輸、展示、展覽、上下架、清潔、編目加工、讀者服務政策以及災難處理等等,都需要我們的工作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

      (2)庫房與安全

      庫房是最基礎的保存條件,庫房與安全除了日常所提到的環(huán)境控制之外,還要有一些安全保護的措施,比如怎樣來防盜、防損等等,還有消防等等。

      裝具的選擇方面,我們選擇木材做裝具的時候,需要進行一些檢測酸堿性,如果保存條件比較好的話,用鋼制材質的裝具,我想也是一個可以做的選項。

      對于環(huán)境控制,民國文獻保存方面的標準現(xiàn)在還沒有公布,但2013年已經出臺了一個針對古籍的庫房環(huán)境控制的國家標準,對民國文獻也有參考價值。如何來達到這個標準?現(xiàn)在廣泛使用的就是空調。如果館藏量很大的話,目前能使用的就是恒溫恒濕空調這樣一個設備;環(huán)境控制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光線的問題,在庫房建設的時候,對燈具、裝具的選擇,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3)日常維護

      庫房的管理、數(shù)字化的管理、編目整理的管理、以及閱覽的管理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每天投入一定的精力,不能松懈的。

      害蟲管理。包括溫濕度的控制、清潔衛(wèi)生、入庫檢疫和處理、定期檢查等。

      編目整理。我們夾在書上的一些的東西,包括書標、標簽、館藏印等等,都需要注意。

      數(shù)字化管理。在做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對原件的破壞,尤其需要拆書的情況下,建議一定需要專業(yè)人員的協(xié)助。

      閱覽管理。對民國文獻還是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嚴格登記制度、設置相應的區(qū)域、使用鉛筆、嚴禁食物和書托等等。

      災難管理。需要完善這些管理措施,編制比較完善的文獻保護對于災難的預案。

      批量修復。裝訂加固、內裝具的配備、批量脫酸等等,這些都屬于批量修復的內容?,F(xiàn)在有很多加固措施,比如脫裱、絲網(wǎng)加固、加膜、樹脂加固等,我覺得還是要謹慎對待,因為它們對文獻還是有一些負面的影響。

      內裝具的配備。有些比較珍貴的文獻,可以做一些書盒,或是像古籍的函套。

      批量脫酸。能廣泛適用于民國文獻脫酸的技術,我想在最近的幾年之內能出現(xiàn)。

      載體轉化。一個是采取措施減少對原件的破壞,另一方面設備要符合要求。不管是縮微、影印出版,還是數(shù)字化,首要考慮的還是長期保存的問題。另外,現(xiàn)在很多單位同時在做數(shù)字化,造成了一些浪費,我覺得需要一定的統(tǒng)籌。現(xiàn)在我們更多的載體轉換還是影印出版。

      個別修復。個別修復是作為最后的手段來干預的。但是很多機構還沒有開展民國文獻的修復,我想也是對的,等一定的條件具備之后,再去進行修復。當然借助社會化的力量來進行修復操作,業(yè)務外包,也是可以考慮的。

      酸性紙和永久紙的問題。這個在國外的文獻保護界已經是一個廣泛開展討論的話題。上個世紀90年代,西方達成了一個共識,對于學術書的生產,需要使用無酸紙,并制定了相應的國際標準。我們國家現(xiàn)在也制定了文獻用紙(永久紙)的標準,但是這個標準在文獻收藏界和文獻生產界沒有得到廣泛的關注,還需要加強推廣,提高大家對于文獻生產、長期保存方面的意識。

      民國文獻數(shù)字化整理的分層討論

      王雅戈(常熟理工學院圖書館研究館員)

      民國文獻數(shù)字化整理的分層,我想可能是更多的從分工的角度來考慮。

      第一個層次是中央戰(zhàn)略層次。比如說民國文獻保護計劃,它的初步成果是這個民國時期文獻總書目的圖書卷。還有一個叫做可移動文物普查,它把民國文獻作為可移動文物的一部分來做調查,調查的單位更加全面,著錄項目要求、著錄級次更加詳細。

      但我覺得兩個計劃交叉重復太多,因為是不同的部門在做,資源共享這一塊我個人感覺不是太好,比如說我們同樣一個圖書館可能會接到兩個任務,這兩個任務填的是不同的表,格式也不一樣,力氣花費在簡單重復的勞動上。

      第二個層次是區(qū)域戰(zhàn)略層次。各種商業(yè)開發(fā),已經建成各種數(shù)據(jù)庫,比如大成老舊、民國文獻大全、全國報刊索引、申報數(shù)據(jù)庫等,還有各個單位做的,包括Cadal等等。

      第三個是專題研究層次。在南京農業(yè)大學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中國農業(yè)遺產信息平臺,數(shù)據(jù)結構跟其他都不兼容,數(shù)據(jù)庫升級之后,字段不匹配。所以在數(shù)據(jù)庫字段的設計上面,我們應有一個通用的結構,在這個結構上加工,掃描圖像和文本對照放進去。我們還做了南京農業(yè)大學民國時期學位論文庫,內容挖掘主要就在文本對照這一塊。

      在索引編撰方面,我關注索引,也長期做索引。民國的繁體字跟古代不一樣,異體字非常多,排序也很困難,查起來也很啰嗦,所以索引應該編,而且還應該研究怎么編。民國文獻現(xiàn)在算是歷史文獻了,把文獻里的東西通過索引編制整理出來,提供大家利用,有利于閱讀,有利于接受,還有利于傳播。所以我覺得我們做民國文獻的人,辛辛苦苦做了一個大部頭的東西,一定要注重索引編制,給讀者提供一個小小的非常便于利用的一個檢索工具。

      中國近代史檔案館館藏民國文獻與民國史研究

      馬忠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史檔案館館長)

      1 重要的館藏檔案

      (1)胡適檔案:從1949年到現(xiàn)在,我們所經過3次歷時7年的整理,現(xiàn)在胡適檔案基本上已經完全整理完畢,共有10萬多頁,手工制作過的卡片曾有1.8萬張。我們從2008年的7月開始進行數(shù)字化工作,2009年2月完成,現(xiàn)在包括3000張胡適的圖片、7萬頁中文檔、2萬頁英文檔,可以進行檢索和查詢。

      (2)北洋檔案:這些檔案一共有404卷,2501冊,主要是中央各部院及各省行政機關的部分公文和電函,資料以北洋政府為核心,是研究這一時期各軍閥混戰(zhàn)、社會狀況、內政外交等的檔案。

      (3)房地契:我們現(xiàn)在收藏有房地契69函,大概是5800多件,有清代的,有民國的,建國后可能有一部分。

      (4)海外檔案文獻:近年來入藏的檔案包括,臺北黨史館的檔案,將近一百萬頁;陸徵祥檔案,我們從比利時的一家修道院拍攝過來的。另外從美國一些機構復制了《蔣介石日記》,以及其他的一些民國政要的日記。此外還有美國檔案館藏的一些照片、史迪威家族保存的照片,以及日軍侵華時期的一些資料、日本眾議院副院長岡田春夫捐贈給我們的15箱檔案等。有一些是電子的,有一些是紙本文獻,我們都把它們作為海外的文獻來看待。

      2 館藏來源

      (1)征集和采購:從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當時指定丁名楠先生和蔡美彪先生組織了一個資料組,專門搜集檔案文獻。我們館藏現(xiàn)在大宗的檔案,當然是滿清檔案,比如說榮祿檔案、閻敬銘檔案、錫良檔案都是這個階段入藏的。

      (2)捐贈:捐贈的兩個大宗是張之洞檔案和李景銘檔案。張之洞檔案我們現(xiàn)在作為清史項目,近代史所藏稿本抄本已經基本上全部都出版了。這批檔案一共494函,是上世紀50年代張之洞的孫子捐贈給近代史所。另一大宗是李景銘檔案。李景銘是北洋時期財政部的一個重要官員,這批檔案包括他跟朋友們唱和的詩文,他的家族的家譜,他自己的詩文集,他父親的詩文集以及他的34函日記。由李景銘的弟弟在上世紀50年代捐贈。

      民國時期上海地方志編纂述略

      朱敏彥(上海市地方史志學會會長)

      本文僅就民國時期上海地區(qū)方志編纂情況,包括時任上海市通志館館長的著名民主人士柳亞子主編的民國《上海市通志》、著名民主人士黃炎培主纂的民國《川沙縣志》和目前隸屬于上海地區(qū)的民國時期各縣縣志編纂情況作初步考察,勾勒出民國時期上海地區(qū)地方志編纂的概貌,為研究民國時期地方志編纂和近代方志轉型提供新的視角。

      1 上海市通志館和柳亞子主編的民國《上海市通志》

      1932年7月,時任上海市通志館館長柳亞子主編《上海市通志》,堪稱民國時期上海地區(qū)乃至全國方志修纂史上的大事,《上海市通志》也成為民國時期上海地區(qū)乃至全國地方志的經典之作。

      2 黃炎培主纂的民國《川沙縣志》

      黃炎培主纂的《川沙縣志》1936年“既畢付印”,編纂“前后歷時二十四年之久”,1937年由上海國光書局鉛印成書,共12冊?!洞ㄉ晨h志》是民國年間所修著名方志之一,對于后世乃至當代修志,仍有許多借鑒啟示作用,諸多創(chuàng)見澤被后人。

      3 民國時期上海地區(qū)各縣編修的縣志

      1912年上??h率先啟動,緊接著寶山縣、松江縣、青浦縣、崇明縣、嘉定縣、南匯縣也都在1923年之前陸續(xù)啟動縣志編修工作,1948年2月奉賢縣也開始編修縣志。至此,除金山縣之外,現(xiàn)屬上海地區(qū)的各縣全都啟動縣志編修工作。

      民國時期特殊文獻數(shù)字化整理:以張其昀先生相關文獻為例

      吳瑞秀(臺灣 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館長)

      1 張其昀先生的相關文獻

      教育家張其昀先生畢業(yè)于南京高師,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中央大學(現(xiàn)南京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主任、所長,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創(chuàng)辦人。先生的相關文獻包括照片、剪報、書信、手稿、著作、獎章、證件以及國防研究院講義等。

      2 張其昀先生文獻數(shù)字化流程

      我們數(shù)字化的流程包括整理原件、登錄核對、修補照片、數(shù)字化、無酸紙包覆保存、影像后制、匯入后臺、建檔編目、撰寫說明,然后檢核匯入前臺。在做這個數(shù)據(jù)庫的時候其實花費很多的精力在怎么設計整個網(wǎng)頁。因為我希望這個網(wǎng)頁也可以當個虛擬博物館,而不只是一個數(shù)據(jù)庫,所以當時也是花了好多時間在我們這個設計上。

      3 張其昀先生文獻數(shù)字化的意義

      第一,達到保存原始文獻的功能。第二,我們提供很多加值的服務。通過編目達到書目的控制,利用分析款目建立關鍵字權威檔的方式把各種款目分析出來,實現(xiàn)檢索。我們可以用時間、地名、人名來進行檢索。另外,在這個數(shù)據(jù)庫里面,我們把研究張先生的文章也收集起來,兩岸的期刊論文大概有兩百多篇。所有使用的人我們都提供數(shù)字影像的數(shù)據(jù),大家需要我們都提供。

      4 特殊文獻數(shù)字化的法律問題

      根據(jù)臺灣地區(qū)的這個法律,公眾人物是要被公眾所監(jiān)督的,他的肖像權沒有那么嚴格,所以我們的照片沒有違反法律上的一些問題,是開放給大家用的,假如大家需要使用可以跟我們申請;至于書信的部分,不僅收件者有所有權,著作權永遠是屬于著作者的,還有所謂著作人格權。因此我們可能會做提要或部分摘要,沒有辦法全部輸入。

      民國時期文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陳子善(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1 民國文學文獻的影印出版成果

      影印的目的就是因為稀少,不容易看到,除了一些大的圖書館,很多圖書館沒有收藏。到目前為止就我們所看到的綜合性的,和文學密切相關的刊物的影印,從《新青年》《新潮》,到《晨報副刊》《現(xiàn)代評論》,到《大公報》《民國日報》《申報》。文學類的《小說日報》《文學周邊》《新月》《現(xiàn)代》《太白》《文藝陣地》等,都已經有影印本。當然也不是沒有問題的,比如1983年《小說日報》的影印把廣告頁全部刪掉,而恰恰這些廣告頁可以提供大量信息,我想這樣的錯誤以后不會再犯,既然你影印就要原汁原味的呈現(xiàn)給讀者。文學書籍、叢書,魯迅主編的,良友文學叢書也都影印。當然還有外文的,比如國家圖書館影印的《天下》《中國評論周刊周報》。所以民國文學文獻的整理和研究我們已經取得很多成績,影印出版數(shù)量相當可觀,這個是必須充分肯定的。

      2 整理和影印的矛盾

      剛才有一位發(fā)言者提到影印和整理之間的矛盾,很多名人的日記影印量很大,有人提出為什么不加整理?因為有的沒辦法看,草書、行書,看不懂。而且日記整理周期長,容易出錯,不能反映原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整理本未必完全可信,我們對文獻的整理一方面要慎重其事,精益求精,同時作為讀者來講,也希望最完整的讀到原始面貌,所以我強調影印出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對民國文學文獻整理的一些建議

      我想對今后民國文學文獻的整理提幾點看法或者說建議。第一:我覺得如果從專項調查來說,民國文學文獻有必要做更深入的調查。某些圖書館收藏了某些孤本,甚至某些個人手中收藏的某些孤本我們不知道,尤其是新文學之外的大量的所謂舊文學,實際上就是傳統(tǒng)文學的這些刊物、書籍,很多圖書館以前認為這些東西不收藏的,我們有必要做進一步的調查。

      第二,我們要擴大對文學文獻種類的理解,我們以前認為雜志、書籍、單行本是文獻,實際上,其他的,如檔案、報告、表格、信札等等也都是文獻,應重視這一類文獻的搶救和收集整理。

      第三,我們應該進一步重視對稀見文學書刊的發(fā)掘和影印。以前影印過的刊物,實際上很多圖書館都有收藏,比如《論語》《現(xiàn)代》。但是有些刊物不一定很有名,不一定篇幅很大,全國只有一個兩個圖書館收藏,這些刊物、書籍,有必要優(yōu)先考慮整理影印。

      上海圖書館民國文獻整理出版與相關思考

      黃顯功(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主任)

      1 文獻研究

      上海圖書館我們的歷史文獻研究成果當中,相當部分是和民國時期的文獻相關的。我們基本上是三位一體的模式進行整理,就是通過一個專題的文獻展覽、一部專題的著作、一套專題的文獻整理。比方說《申報》,我們有一部專著《中國近代第一報》,然后是有一個展覽,再整理出版了《申報叢書》。通過這種三位一體的推出,既培養(yǎng)了人才,也把我們的館藏文獻從各個側面推出。

      還有就是參與國家和上海市重大課題的研究。通過這些參與性的課題,實際上也打開了我們的視野,不僅僅可以看到上海圖書館自己的收藏,還可以看到其他館收藏的一些情況。

      2 從自主開發(fā)到合作

      自主策劃開發(fā)出版大型叢刊,我們確立了一個中長期的項目“民國時期藝術文獻整理”,這個項目首先推出第一套《民國時期電影雜志匯編》167卷,影響非常大。接下來的系列是“民國時期漫畫雜志匯編”和“民國時期話劇雜志匯編”。

      我們與上海戲劇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中國歷史話劇研究會共同合作,做話劇文獻專題匯編,和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合作,做民國時期美術理論性雜志匯編。通過幾個系列,對民國時期的藝術文獻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揭示。

      3 文獻的提供和利用

      我們認為文獻應該在盡可能的環(huán)境下得到充分的利用,學者的開發(fā)、出版社的再次影印出版實際上是讓它發(fā)揮價值的重要的一個途徑。在文獻的提供和出版策劃過程當中,促進了我們自己對文獻的認識。我們對館藏文獻還能做什么,我們還能為出版社做些什么樣的服務。在合作過程中,我覺得雙方都有收獲,對出版社來講,可以推出一系列相關圖書,對我們自己來講,我們對文獻的分類,對內容的挖掘,我們的視野就隨之逐步的深入和開闊起來。

      4 文獻的推出

      我們在文獻推出方面,選擇了一些期刊影印出版。我們今年推出外文類的《密勒氏評論報》《皇家亞洲文會北華支會會刊》《中國雜志》,以及《徐家匯藏書樓西文文獻叢刊》等。這幾年的文獻的推出我們覺得是一種責任,應該是加大力度,和社會各方合作來出版。

      5 幾點思考

      (1)擴大民國文獻的視野。類型方面,范圍要擴大,除書、刊、報外,我們要考慮各種檔案、照片、書畫類的印刷品;時間上,不片面強調民國時期文獻,把上限朝前推。

      (2)文獻整理上綜合性和專題性的關系。目前出版當中,綜合性的文獻出版的視野要面向全國,地域性、地方性文獻的整理出版要根據(jù)各個圖書館的能力。有能力的通過合作把全國的某一類的文獻做深、做透,如果自己館藏有特殊性的文獻,也可以把它做深、做透。

      (3)民國文獻不僅僅是中文,外文文獻應該更加關注。上海、天津、廣州、北京這些沿海大城市的出版物里面有相當部分是外文文獻,外文文獻的出版近幾年在上海應該說是呈現(xiàn)了一個比較好的勢頭,各個圖書館應該要更加重視。

      (4)民國文獻的整理出版離不開各個館的共同合作。因為各個館的收藏畢竟有限,我們在影印出版的過程中,有時候會依靠出版社來協(xié)調,去補配。我覺得大館小館互相之間應該密切合作,共同來推進我們民國時期文獻的保護。寬容、溝通、合作、共贏,我們需要有這種精神。民國時期文獻保護,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

      傳承與服務――上海圖書館近代報刊文獻的數(shù)字資源建設

      陸 健(上海圖書館信息處理中心主任)

      1 傳承與拓源

      民國文獻本身的紙張與我們古籍的紙張有區(qū)別,我們也看到有很多報道,有些地方的民國文獻,已經只能看,不能用了。從圖書館的文化積淀、責任的角度,我們覺得近代報刊文獻的傳承這一塊,是一個突破的方向和我們一個主要的工作。當然了,光傳承還是不夠的,我們覺得如果做一個很好的數(shù)字資源,為我們全社會服務,為我們的專家、學者包括我們普通的讀者、市民、國民使用的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希望我們的學者、研究人員能到我們的數(shù)據(jù)庫中找到想要的資源。

      2 保護與揭示

      我們在元數(shù)據(jù)揭示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在期刊方面,也進行了很多探索。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期刊的導航。另外最近還準備把期刊中的圖片、廣告分門別類,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內容,提供給大家使用。報紙也一樣,里面的圖片、廣告、新聞的類別、新聞的發(fā)布地、新聞的來源等都進行了揭示。到目前為止,已經制作完成了5萬余種報刊,文獻標引7000萬篇,當然這其中有很多是現(xiàn)刊。

      3 推廣與服務

      我們以有60年歷史的全國報刊索引平臺來進行傳播與服務,推出《晚清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字林洋行中英文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近代中文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新聞報》,已經有報紙接近100萬版,期刊25000種,包括即將推出的《時報》、《百種精選小報》、以及英文報紙《大陸報》、《上海泰晤士報》、《大美晚報》等。

      目前通過這個平臺已經服務到300多家國內和海外的公共圖書館以及高校圖書館,包括情報研究機構、社科院等。自從做了近代報刊文獻,就感覺這個路沒有盡頭,我們永遠在路上,接下來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比如,現(xiàn)在定下的有深度挖掘、知識組織,這是我們的發(fā)展方向。

      中文資源方面,我們跟國內外進行了合作,最近與無錫圖書館在合作,跟芝加哥大學教授團隊在合作,我們也希望跟在座的專家教授,或者是圖書館的同仁進行開放合作,共同發(fā)展。上海圖書館一定要做到開放性,能夠盡量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使它獲得更高的價值。

      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民國文獻的整理與開發(fā)

      蔣耘中(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

      1 清華圖書館館藏民國文獻概況

      清華館民國中文圖書大約有16000余種,中文期刊有3300余種,中文報紙有100多種,本科學生畢業(yè)論文現(xiàn)在查找到800余冊。館史文獻比較多,現(xiàn)在找到的是6380件,就是當時教師和圖書館之間的購書信件以及圖書館的一些文件類等。這些年我們在圖書館的民國文獻建設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去年我們買了四萬件山西的地方文書,當中有民國時期的文書1萬多件。

      2 清華圖書館民國文獻的特點和學術價值

      (1)文獻質量高

      在早期我們圖書館建設的時候,很多圖書都是由任課教師薦購,在圖書的選擇上,教授們花了很大的精力,所以我們整個館藏的質量還是比較高的。比如我們哲學方面的藏書,主要是馮友蘭當年他們建哲學系的時候,建設起來的。

      (2)文獻的版本價值高

      有很多書的版本還是比較好,價值比較高的。比如說魯迅1926年版的《彷徨》,這一版本是由劉半農收藏并贈送。朱自清的《旅歐雜記》初版,有朱自清親筆簽名?!遏斞笗啞肥窃S廣平在魯迅去世之后編的,里面是魯迅的墨跡,還是比較珍貴的初版。其它還有包括有潘光旦親筆贈言的《中國伶人血緣之研究》、瞿秋白1947年香港初版《論中國文學革命》、郭沫若的《創(chuàng)造十年》、鄒韜奮的《患難余生記》、曹禺的《雷雨》以及何應欽主編的《八年抗戰(zhàn)之經過》等。

      (3)館藏源流豐富

      清華分了幾個時期(清華學校時期、國立清華大學時期、西南聯(lián)大時期、復原時期、院系調整),在這幾個時期當中,各院系自己都建立有自己的資料室。回到北京之后,進步學生就組織了一個121圖書室,解放后121圖書室的書也都回到了清華圖書館。

      (4)民國刊物獨有性強

      清華館民國文獻的獨有性還是比較強的,比如館藏的《清華周刊》、《國立清華大學校刊》、《清華年刊》、《清華副刊》、《清華旬刊》、《清華消夏周刊》、《清華進步叢刊》、《清華學報》英文版等十幾種記載清華歷史的獨有刊物(應該說當時這些刊的發(fā)行量都不是太大,特別是《清華消夏周刊》就是一個手抄本),是研究清華校史,以及近代中國教育史的重要資料。此外還收藏有近600種比較少見的期刊,比如《八德雜志》、《一二?一二周刊》、《廣告周報》、《力行》等。

      (5)本館其他特色民國文獻

      主要包括800多冊畢業(yè)論文和民國文書,保存的6000多件民國期間清華大學圖書館的館史檔案,還有部分山西地區(qū)的歷史文書。

      3 關于民國文獻保護、整理與研究的思考

      我們已經開展的工作:一方面是清點,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家底已經基本摸清楚了;第二方面是著錄,現(xiàn)在已經對簽名本進行了統(tǒng)計、著錄,經過統(tǒng)計我館全部8萬冊館藏當中找到簽名本4568本,量也不算小;第三方面是數(shù)字化。第四方面是展覽,我們不定期的舉辦簽名本、精品書籍等各種有關民國文獻資料的展覽;最后一方面,我們這些年也在做一些出版方面的工作。

      努力提高館藏民國文獻的社會能見度

      胡曉明(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

      我講一下海峽兩岸民國文獻的能見度。臺灣國史館有大量的民國檔案、圖書、書信、手稿、公開的日記等等。臺北舊書店有不少1949年以前的民國舊書,包括老教授的講義,甚至還有國民黨的肩章。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有大量的民國期刊雜志、文檔,我到中央院去訪問時,曾經利用過陳謝先生的一些日記,他們可以復印的。以上這些急需聯(lián)合海峽兩岸的圖書館界的力量摸清家底,做一些聯(lián)合調查,統(tǒng)一規(guī)劃,這一點大概我們的國家圖書館能夠牽頭做這些事。

      我自己的團隊近幾年要開展的計劃有,與臺灣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前館長陳鴻森教授合作,進行《增訂民國人物碑傳集》的工作。我目前手上的碑傳體有很多種,但是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可以把他們的生平和訃告之類的大量的資料統(tǒng)統(tǒng)收集起來,最大規(guī)模的收集民國時期各種人物的傳記資料,突破目前《民國人物碑傳集》的缺失。因為,現(xiàn)在民國人物碑傳,小人物收集的很少,其實小人物身上也很有風骨。某一個村長、某一老兵,他們身上真的有風骨,我們不能只管那些名人,這樣是不全的。人物是一個時代精神風貌的中堅和靈魂,讓我們給他們最大的能見度。

      民國年間云南地方文獻的搜集與整理

      王水喬(云南省圖書館館長 )

      1 文獻的征集和刊印

      云南省圖書館成立于1909年,其圖書是通過幾個方面來的:第一是書院圖書的合并,云南圖書館成立的時候以書院的藏書及當時學務公所圖書科所藏的圖書為基礎,還把官書局的很多圖書也并入了圖書館。圖書館成立的當時還專門設立了一個印社部來印刷當時的一些鄉(xiāng)學先賢遺著和國學的重要典籍。再一個途徑就是采購和征集,除本省舊存新購以外,武昌、長沙、江西、南京、揚州、蘇州、浙江、廣東八個官書局所印刷的一些圖書也進行采購。第三是向社會廣泛地征集。當時云南出版的一些報紙,就有云南圖書館刊登的一些啟示,來征集圖書。第四個途徑,就是從書商處購入。當時很多的書店書商,受圖書館的委托,凡收到本省方志及一些稿本、抄本圖書,都優(yōu)先售給圖書館。

      2 近代文化名人對藏書的貢獻

      袁嘉谷擔任浙江提學史期間,倡議浙江跟云南兩個省互相交換圖書館,這個免費的交換大大充實了云南省圖書館的藏書。同時,他還編撰叢書和詩歌總集,從他的舉措可以看到叢書的編撰對文獻的整理起了很大的作用;秦光玉是主持云南圖書館最長的館長,他對征集有關地方文獻資料也很重視,主要體現(xiàn)在主編《滇文叢錄》和編撰《續(xù)云南備征志》。秦光玉還倡議與各省圖書館函商交換館藏圖書;另外,趙藩、李根源對云南省圖書館藏書收集也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3 《云南叢書》的編纂及近代云南藏書家群體對藏書的貢獻

      民國年間,云南省省長唐繼堯主持的《云南叢書》的編撰,是一項大的文化工程,通過文獻的收訪,把當時學者認為有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的地方文獻全部加以收集、整理,當時云南的學者評價非常高。袁嘉谷、秦光玉、方樹梅、趙藩、李文漢、李根源曾任職于《云南叢書》的編輯工作,同時更主要的是他們作為私人藏書家的身份來參加這項工作,在當時叢書的搜集整理、編刻、編印過程當中,他們把自己收藏的很多私藏都收入?yún)矔?。云南省圖書館現(xiàn)在很多的民國時期地方文獻,都得益于這些私人藏書家的捐贈與收集整理。

      民國文獻的整理出版

      于 浩(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民國文獻編輯室主任)

      1 出版概況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早在2007年就依托國家圖書館的資源開始進行民國文獻方面的出版,尤其2012年民國文獻保護計劃開始之后,加快了民國文獻整理和出版的步伐,先后與200多家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以及檔案館、博物館還有社科院各個存藏機構進行合作。截止今年10月,陸續(xù)出版了330種民國文獻的專題資料,總計有7000多冊,收錄民國圖書、期刊、報紙、檔案、照片、日記手札、紅色文獻等各類珍稀文獻近萬種。

      2 出版系列

      主要有幾個出版系列:(1)民國文獻資料叢編;(2)民國期刊分類資料匯編;(3)民國名人日記手札;(4)民國外文文獻;(5)對日戰(zhàn)犯審判和抗日戰(zhàn)爭史料系列;(6)珍貴文獻的書目圖錄。

      民國檔案是我們的一個新的出版方向,已先后出版臺灣義勇隊檔案以及被擄赴日勞工的一些檔案、中華抗戰(zhàn)期刊、福建僑批檔案、徐州審判檔案以及國家社科基金抗日戰(zhàn)爭研究專項工程支持的“日本對華調查檔案資料”等。

      3 整理出版的思路與特點

      民國文獻的出版的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性及學術含量的一個過程。在選題方面,一是要符合學術研究的需要,要引導學術研究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要有系統(tǒng)成規(guī)模,然后挖掘珍稀特色的館藏民國文獻。在編輯方式上,既有我們編輯自己策劃,也有各圖書館策劃,還有專家給我們提供策劃的選題。我們一方面是要整合民國文獻資源,為人找書。依托國家圖書館的民國文獻資源,以及海內外的公共和大學圖書館等合作單位。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在文獻資源的搜集、獲取方面具有天然的優(yōu)勢,也為民國文獻的整理出版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為書找人就是要整合學術資源,我們往往在廣泛收集選目的基礎上邀請該領域的權威專家,圈定入選書目,并且撰寫前言、導言,介紹文獻價值。

      民國文獻的整理出版

      李 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數(shù)字出版部副主任)

      1 數(shù)據(jù)庫建設背景

      我們建設民國時期文獻資源總庫的緣起是因為公共館之間沒有建立數(shù)據(jù)庫平臺,國圖、上圖、重圖、南圖這些館藏量非常大的圖書館都沒有參與到民國文獻數(shù)據(jù)庫的共同建設中來。所以我們希望背靠國圖的資源優(yōu)勢,能夠把盡量多的資源提供給大家使用。另外我們想建立一個一站式的平臺,能夠實現(xiàn)圖書、期刊、報紙、檔案之間的通檢,這樣能夠提高檢索效率。

      2 數(shù)據(jù)庫建設概況

      我們目前第一步建設的是圖書數(shù)據(jù)庫,計劃是分三期建設,到目前已經完成二期10萬種圖書的全文的影像,另外已經建設一千種的全文檢索。2018年完成三期的建設,從目前掌握都文獻的情況來說的話,收錄20萬種文獻是沒問題的。

      《民國時期總書目》不包括民國時候的線裝書。我們的數(shù)據(jù)庫建設打破了這個限制,線裝書在我們的收錄范圍之內,而且還要深入到外文的圖書方面,包括東亞同文書院的調查手稿等,都把它們放進來,做成一個大民國文獻的概念。

      數(shù)據(jù)庫的文獻來源主要是國家圖書館的館藏,另外我們出版社在經過十來年的出版也積累了大量的相關文獻。

      3 數(shù)據(jù)庫的主要特點

      數(shù)據(jù)庫是由民國時期文獻保護中心指導建設而成,被列入了民國時期文獻保護的重要成果。民國文獻普查匯總后的民國圖書約30萬種書目數(shù)據(jù)將納入本數(shù)據(jù)庫中,數(shù)據(jù)庫暫無鏡像閱覽的部分,可提供書目信息,并著錄館藏地,大大提高文獻的檢索和利用效率;數(shù)據(jù)庫目前上線總數(shù)超過10萬種,涵蓋了民國時期的基本文獻,2018年增加到15萬種,將成為收錄數(shù)量最多的民國圖書數(shù)據(jù)庫;數(shù)據(jù)庫包括大量的珍惜文獻,涵蓋多種語言;隨著品種的增加,將成為一個收錄范圍最全面的數(shù)據(jù)庫,可以實現(xiàn)民國圖書的一站式檢索。另外,三期建設完成以后,數(shù)據(jù)庫仍將持續(xù)更新,普查中發(fā)現(xiàn)的新文獻,都將持續(xù)發(fā)布,逐步完善,建設目標為20萬種。

      猜你喜歡
      民國整理文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讀·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東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他們?yōu)楹味紣勖駠?
      電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6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百家講壇(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5
      高一零碎知識整理
      整理歸納中漸次堅實
      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
      傳記文學(2014年8期)2014-03-11 20:16:56
      午社“四聲之爭”與民國詞體觀的再認識
      民权县| 平顶山市| 韶关市| 紫金县| 沧州市| 盘山县| 拉孜县| 石楼县| 大厂| 丹凤县| 奉新县| 台南市| 迭部县| 黄龙县| 古蔺县| 神木县| 金坛市| 醴陵市| 惠东县| 丰原市| 清苑县| 鸡泽县| 红安县| 广西| 福安市| 平和县| 孝义市| 西和县| 建阳市| 桦甸市| 柞水县| 阳西县| 平远县| 曲周县| 望江县| 娄底市| 蓬安县| 凉山| 龙江县| 贺州市| 陇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