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鳳高
壩上清涼
文/李鳳高
在故鄉(xiāng)東北部的小河上,有一座小型水利工程,村里人都親切地稱它“大壩”?!按髩巍背擞脕砉喔绒r田,最重要的一項附加功能就是為坐落在其邊緣的磨坊提供動力。
在“大壩”閘門的左側約四五米的地方,專門修有一條寬1.5米、深2.5米、長2 0余米的斜水槽,靠自然形成的地勢落差,利用水輪機來獲取動能。水輪機輸出端設在磨坊內,那里有一只高速飛轉的皮帶輪,是整個磨坊的動力源。磨坊除了加工水稻之外,還加工小麥、玉米和地瓜干等。
當時暑假作業(yè)很少,我們一伙八九歲的孩子常跟著家里的大人來磨房里玩。
負責磨坊運作的永田叔在我們心目中是位真正的“高人”!看他手腳麻利地先掛好磨米機這端的皮帶,然后再去掛另一端正在飛轉的皮帶輪!此時的我們都嚇得用手捂住了眼睛,可好奇心仍驅使我們從指縫里盯著他的一舉一動,頗有掩耳盜鈴的意味。只見他身手嫻熟而敏捷,像魔術師一樣將手里的皮帶一打旋兒,順勢就掛到了飛轉的輪子上,皮帶一動,機器便開始運轉了。
當磨坊內機器撒歡、大人們忙得不亦樂乎之時,我們就像一條條泥鰍,瞬間溜出了磨坊。
伏天烈日高懸,悶熱難耐,我們迅速扒光了衣服,一個個赤條條站到壩頂上,然后“撲通、撲通”往水里“下餃子”。動作要領必須是頭沖下先扎進水里,身子再跟進,假如姿勢沒拿捏好,不慎讓肚皮先著水,那就會“啪”的一聲拍打在水面上,震得五臟六腑都要吐出來了。最可惡的是,小伙伴們非但不會安慰你幾句,反而會幸災樂禍地壞笑不止。
當游到深水處,我們便把狗刨、蛙泳、仰泳、踩水等十八般武藝全使上,玩得既痛快又涼爽。
斗轉星移,少小離家老大仍未回,在我心中,故鄉(xiāng)的磨坊永遠是自由自在的快樂天堂,那原始的動力低碳環(huán)保,為我們磨制果腹的食糧。尤其是盛夏壩上那滿池的碧波,惠及周身的愜意清涼,永遠難忘。
(作者單位:舒蘭礦業(yè)公司東富洗煤廠)